摘要:北京时间9月12日24点USDA将公布9月供需报告,市场预期美豆单产和产量将调高,18/19年度美豆年末库存和全球年末库存将调高。美豆旧作库存高,新作前景好,南美新季豆丰产预期也较强,预计美豆出口价格将保持弱势。目前美豆盘面榨利已经出现利润,后续四季度进口美豆的量可能超出市场目前的预期。国内大豆、豆粕库存也处在近期高位。8月国内大豆进口量超预期,环比上涨114万吨至915万吨。今年国内猪瘟疫情频发,市场普遍预计豆粕的饲用需求将有一定程度的减少,国家也在积极调配低蛋白饲料,均对豆粕需求产生不利影响。国家临储大豆还在拍卖,临储余量还有不少。前期豆粕大涨也有受大豆带动的因素,技术上也有回调的需要。
一、期现货价格和基差数据来源:Wind资讯,国元期货
近段时间豆粕现货价比较稳定,国内供需偏宽松,但受到中美贸易战的支撑,近期多地陆续发现猪瘟疫情,但市场已经开始反应平淡。目前日照豆粕现货价3250元/吨,张家港豆粕现货价3260元/吨,东莞豆粕现货价3300元/吨,与期货价大体基本平水。
二、美豆情况分析
(一)美豆优良率和单产
截至9月9日的一周,美豆生长优良率为68%,较前一周上涨2个百分点,去年同期为60%。
数据来源:USDA,国元期货
USDA最新预估单产为3.47公吨/公顷高于17/18年的单产3.3公吨/公顷。近些年16/17年的优良率同期相比最高,最终预估单产为3.49公吨/公顷。14/15年度优良率也处近些年高位,但优良率仅为3.2公吨/公顷。
(二)美豆压榨量
据美国油籽加工商协会,2018年美豆压榨量持续处于历年高位,且月度压榨量较去年同期增幅呈逐月扩大趋势,说明美国国内压榨强劲。
(三)美豆周度累计出口
从美豆的周度出口销售数据来看,虽然主要大豆买家中国大幅减少采购美豆,但美豆出口依然强劲,主要因为受中美贸易战和丰产影响美豆性价比颇高,吸引中国以外的买家采购。另外今年阿根廷大幅减产,很大一部分巴西豆又被供应给了中国买家,中国以外的国家选择进口低价美豆。
(四)美豆季度库存数据来源:USDA,国元期货
从上图可以看出美豆12月初的库存量处于全年最高位。第四季度全球大豆库存主要集中在美国。
三、巴西大豆出口情况
数据来源:天下粮仓,国元期货
从上图可以看出巴西大豆出口高于往年同期,主要源于中国需求强劲。但应也要注意到,从10月到次年1月出口量大幅萎缩,主要因为巴西国内大豆余量不多,可供出口的数量有限。
四、国内大豆情况
目前国内大豆、豆粕库存处于同期历年高位,12月份大豆到港预估较往年大幅减少,侧面印证国内第四季度大豆供应收紧预期。国家粮油信息中心发布的9月份《中国油脂油料市场供需状况报告》预计2018/19年度国内大豆进口量为8600万吨,较上年度预测的9500万吨减少900万吨。国内近几年国产大豆连年增产,但产量增加幅度并不大,与全年国内大豆需求量相比占比很小。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预计今年我国大豆产量为1580万吨,较上年增长125万吨。目前国家临储大豆还在拍卖当中,据天下粮仓数据,临储大豆结余量还有逾700万吨。
从国内大豆周度压榨量来看,全年压榨量较为平稳,除了春节、国庆开机率会大幅走低,压榨量整体上还处于一个缓慢上涨的态势,直观看去第四季度的大豆压榨量并不低。
五、操作策略与风险控制北京时间9月12日24点USDA将公布9月供需报告,市场预期美豆单产和产量将调高,18/19年度美豆年末库存和全球年末库存将调高。美豆旧作库存高,新作前景好,南美新季豆丰产预期也较强,预计美豆出口价格将保持弱势。目前美豆盘面榨利已经出现利润,后续四季度进口美豆的量可能超出市场目前的预期。国内大豆、豆粕库存也处在近期高位。8月国内大豆进口量超预期,环比上涨114万吨至915万吨。今年国内猪瘟疫情频发,市场普遍预计豆粕的饲用需求将有一定程度的减少,国家也在积极调配低蛋白饲料,均对豆粕需求产生不利影响。国家临储大豆还在拍卖,临储余量还有不少。前期豆粕大涨也有受豆一带动的因素,技术上也有回调的需要。
建议M1901合约在3150元至3250元之间布局空单,并适当浮赢加仓,逐步建立最多480手空单,止损价位不超过3300元。仓位控制保证风险率不超过30%。盘中会根据事件驱动和技术分析择时择量进行操作。
若发生中美贸易数战升级,USDA报告较预期偏多、生猪疫情得到控制等情况须择机止损。
策略日期 |
2018.9.12 |
投资标的 |
M1901 |
操作方向 |
卖出 |
开仓手数 |
0-480手 |
入场区间 |
3150-3250 |
目标区间 |
3050-3140 |
止损点位 |
3260-3300 |
操作期限 |
3个月 |
本报告中的信息均来源于公开可获得资料,国元期货力求准确可靠,但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及完整性不做任何保证,据此投资,责任自负。本报告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没有考虑到个别客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客户应考虑本报告中的任何意见或建议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