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市成交有所回暖 期权交投活跃
2018年,我国期货市场成交整体呈回暖趋势。全国期货市场累计成交量30.29亿手,同比下降1.54%,累计成交额210.82万亿元,同比增长12.20%。其中,商品期货成交量30.02亿手,占总成交量的99.10%,成交额184.70万亿元,占总成交额的87.61%。值得一提的是,原油期货3月下旬上市以来累计成交额占全国期货市场总成交额的6.04%,是今年国内期市成交额增长的主要贡献者。金融期货累计成交量0.27亿手,累计成交额26.12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63%和6.22%,分别占全国市场的0.90%和12.39%。全国期货市场交易规模经历连续两年下滑后,2018年止住颓势,有所回暖。
具体到交易所,上期所累计成交量和成交额同比分别下降13.84%和9.33%,降幅明显,螺纹钢期货的成交量和成交额大幅下降是主要原因。郑商所累计成交量和成交额同比增长分别增长39.55%和78.88%,其中苹果、PTA、甲醇、棉花等品种的成交量和成交额均大幅增长。大商所累计成交量同比下降10.84%,累计成交额同比上升0.36%,与全国市场情况趋同。
2018年国内期权市场交投活跃,期权成交量不断放大。一方面,2018年股市振荡下行,市场避险情绪激增,在股指期货交易受限的情况下,50ETF期权成交量增长迅猛。10月22日,50ETF期权成交量达到创纪录的373万手,认购期权成交量首次突破200万手。另一方面,商品期权交易活跃度显著提升。2018年,豆粕期权日均成交量10.5万手,日均持仓量46万手;白糖期权日均成交量3.8万手,日均持仓量23.3万手;铜期权上市以来日均成交量2.9万手,日均持仓量3.5万手。总体来看,期权市场成交和持仓快速增长,市场规模逐步扩大,未来将在期货及衍生品市场中扮演更亮眼的角色。
中美贸易摩擦一波三折 市场面临诸多挑战
当地时间2018年3月2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对总值约600亿美元规模的从中国进口的商品加征关税,揭开了中美贸易摩擦序幕。至年底,中美贸易摩擦一波三折,中美双方进行了多轮磋商。12月初,中美两国元首在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举行会晤,并就中美经贸问题达成共识。双方决定,停止升级关税等贸易限制措施,立即着手解决彼此关切问题。
中美贸易摩擦给中美经济乃至世界经济带来了一定冲击,国内期货市场也受到一些影响。就农产品(000061,股吧)而言,贸易摩擦从供给端影响相关商品价格。我国每年消费的大豆主要来自美国,受我国对美国采取的反制措施影响,2018年豆类期货价格波动剧烈。对工业品来说,贸易摩擦则从需求端影响其价格。鉴于美国对大量从中国进口的商品加征关税,长期来看,我国出口必然会受到影响,工业品需求也会随之受到影响。贸易摩擦不仅对国内商品价格造成影响,全球商品价格也受到一定冲击,在贸易和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国际市场波动也会传导至国内市场。更为深远的影响是,在全球经济复苏态势还不稳固的情况下,贸易摩擦加重了人们对未来经济的悲观预期。另外,中美贸易摩擦对我国期货市场国际化也会带来一定影响。在当前美元体系的背景下,我国期货市场国际化之路面临诸多挑战。
原油期货上市开启期市国际化新征程
2018年3月26日,筹划17年之久的原油期货在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INE)上市,成为2018年国内期货市场的“重头戏”。原油期货是我国首个引入境外交易者的期货品种,标志着中国期货市场开启走向国际化的新征程。原油期货上市以来,市场反映良好。截至2018年11月底,原油期货日均成交量15万手(单边),日均持仓量3万手以上,成为亚洲市场交易量最大的原油期货合约,在全球范围内已是仅次于纽约和伦敦的第三大原油期货交易市场。随着市场的稳定运行,INE原油期货获得了投资者的广泛认可,境外投资者对其关注程度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投资者积极参与其中,INE原油期货的法人客户持仓量、成交量占比稳定在10%左右。
INE原油期货建立起了反映亚太地区石油供需关系的价格基准,有利于国内相关企业有效管理市场风险,有助于我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以人民币计价、结算的INE原油期货打破了国际石油市场以单一美元计价的局面,有利于吸引更多的境外资金参与我国市场,提升人民币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进而有助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另外,INE原油期货也有利于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原油产能合作。“一带一路”连接着东亚和欧洲两大能源消费区,中间是中亚、西亚和北非等能源富集区,密切联系了能源消费国与生产国。INE原油期货使这种联系变得更为紧密,对于深化区域合作和“一带一路”建设大有裨益。
铁矿石、PTA引入境外交易者 国际代表性提升
原油期货上市以后,铁矿石期货和PTA期货也相继走上国际化征程。5月4日,铁矿石期货正式引入境外交易者。11月30日,PTA期货成功引入境外交易者。与原油期货不同,铁矿石期货、PTA期货均是已经运行多年的成熟品种,成交规模大、市场认可度高、有着相当的产业影响力。这两个品种引入境外交易者是在保持原有合约、基础制度、核心技术系统、核心清算和风控模式不变的情况下,采用人民币计价和结算,境外交易者通过境内期货公司参与交易。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铁矿石进口国和消费国,铁矿石年进口量占全球贸易总量的70%左右。PTA期货不仅是我国独有的期货品种,还是全球首个聚酯产业链期货品种。虽然铁矿石期货和PTA期货都是国内成熟品种,但之前受相关规则限制,境外交易者无法直接参与交易,产业链上中下游企业无法全部参与到同一个市场中交易,铁矿石期货和PTA期货的国际影响力受限。引入境外交易者有利于优化市场投资者结构,使我国铁矿石、PTA期货价格更能反映全球现货市场的供需和价格水平,提升国际代表性,从而推动形成新的国际定价基准。铁矿石期货和PTA期货具有良好的现货基础和产业链支撑,其国际化大大增强了在全球市场的影响力。
期货业开放政策落地“引资”“引智”协同并进
8月24日,证监会发布《外商投资期货公司管理办法》,从当日起,符合条件的境外机构可向证监会提出申请,持有期货公司股比不超过51%,3年后股比不受限制。
目前国内仅有银河期货、摩根大通期货两家合资期货公司。其中,银河期货的外资股东是苏格兰皇家银行,持股比例为16.68%;摩根大通期货的外资股东是摩根大通,持股比例为49%。外商投资期货公司股比限制放宽政策落地后,未来外商控股期货公司有望实现零的突破。中国期货市场对外开放提速,增强了对外资的吸引力,预计会有更多外商寻求与国内期货公司合作。
“引资”的同时还应注重“引智”。外商进入中国期货市场会对国内衍生品服务商带来一定冲击。由于市场发展路径不同,外商对衍生品应用比较熟练,中资期货公司以后可能要面临真刀真枪的竞争。另外,外商投资期货公司有望引入境外股东先进经营理念、风控技术、产品体系、信息系统等,将进一步改善服务,提升管理水平。国内期货公司可借鉴外商成熟的管理经验,推动转型升级、跨界融合。外部竞争会成为国内期货公司转型升级的动力,也为国内期货公司转型提供了空间。“引资”“引智”协同并进,我国期货行业国际化之路会越走越远。
2年期国债期货上市 股指期货交易安排调整
8月17日,2年期国债期货在中金所上市交易,标志着我国基本形成覆盖短期、中期、长期的国债期货品种体系。2年期国债是中短期国债的标杆,2年期国债期货的上市,进一步丰富了利率风险管理工具。公开透明、连续有效的国债期货价格最能提高现货市场价格发现效率。2年期国债期货上市后,将形成2年、5年、10年关键期限国债期货品种体系,进一步提高国债市场收益率曲线在期限结构和利差结构等方面定价的有效性,为市场提供更加可靠、有效的资金价格信号,助力货币政策更迅速、有效地传导。
12月2日,经中国证监会同意,中金所对股指期货交易安排作出调整,沪深300、上证50、中证500股指期货交易保证金标准下调,平今仓交易手续费标准下调,日内过度交易监管标准调整为单个合约50手。此次调整是继2017年连续两次调整后的第三次调整,股指期货常态化交易接近恢复。股指期货交易自2015年受限以来,成交量和持仓量大幅萎缩,流动性骤然下降,市场功能无法有效发挥。恢复股指期货常态化交易有利于股指期货的风险管理、价格发现和资产配置三大核心功能充分发挥,促进资本市场更加健康发展。另外,随着A股相继纳入MSCI指数和富时罗素指数,未来A股对外开放程度进一步提升,股指期货恢复常态化交易有助于吸引更多国际资金和长线资金进入股市,符合我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战略部署。
期货和期权扩容 衍生品体系日趋完善
2018年,我国共上市原油期货、纸浆期货、乙二醇期货和2年期国债期货4个期货新品种,并推出了铜期货期权。期货和期权品种创新取得丰硕成果,开放、多元的衍生品体系日益完善。
近些年,我国商品期货品种不断丰富,基本涵盖了有色、黑色、能源化工及农产品等行业。继2010年我国推出沪深300股指期货后,上证50、中证500股指期货和5年期、10年期、2年期国债期货陆续推出,金融期货品种也不断丰富。期权品种逐年扩容,现有50ETF期权、豆粕期权、白糖期权及铜期权。目前,我国上市的期货和期权品种数量达61个,其中商品期货51个、金融期货6个、期权4个。
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期,期货市场作为价格发现、风险管理的市场,未来将在有效防范价格风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我国是全球大宗商品主要进口国和消费国,很多基础原材料和农产品的产量和消费量均位于世界前列,同时形成了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需要风险管理的行业数量也非常多。而当前我国上市的期货和期权品种还不够,尚不能满足实体经济发展的需要。丰富、完善的期货和期权品种体系是一个高效期货市场的基本标志之一,随着我国期货市场国际化的推进,未来期货市场将会继续上市更多符合实体经济需要、市场条件具备的期货和期权品种。
“保险+期货”扩容仓单和互换助力服务实体
自首次开展“保险+期货”试点至今已有3年时间。据统计,2018年,国内期货公司与多家保险公司合作,围绕大豆、玉米、鸡蛋、白糖、棉花、苹果、天然橡胶等农产品开展了上百个试点项目,覆盖农业种植面积数百万亩。大商所在2018年推出涵盖“保险+期货”、场外期权、基差贸易等多种形式在内的“农民收入保障计划”,共支持开展99个试点项目。上期所2018年拿出专项资金7200万元,支持开展32个天然橡胶“保险+期货”试点项目。郑商所2018年支持开展40个“保险+期货”试点项目,除棉花和白糖外,将苹果品种也纳入试点范围,覆盖区域扩大到新疆、云南、甘肃、陕西、山西、河北、山东、安徽、广西等9个省(区)。
另外,商品期交所还在积极探索向场外市场延伸。2018年5月28日,上期标准仓单交易平台上线,这是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延伸,将推动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联动发展。截至2018年12月,上线品种已涵盖铜、铝、铅、锌、镍、锡,累计交易额突破500亿元。未来该平台将继续稳步扩大标准仓单可交易品种,丰富交易模式,完善平台服务功能,并拓展服务实体经济领域,开展非标仓单交易和场外衍生品研究,更好满足市场需求。
12月19日,大商所商品互换业务正式上线,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再添有力工具。从国外经验看,场外市场发展对中央清算有一定的依赖作用,但目前国内一直没有实现场外交易的场内清算,从而导致信息不对称现象较为突出,信用风险较高。商品互换业务的推出将有效改变这一情况。引入银行、证券公司及风险管理公司作为交易商,为场外业务提供一个集中清算平台,有助于解决商品场外市场信用风险问题。
资管新规实施 期货资管发展方向明确
10月22日,证监会发布实施《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产管理业务管理办法》及《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产管理计划运作管理规定》(以下统称资管新规)。
资管新规的发布实施对期货资管有着非常重大的影响,决定了期货资管日后的发展方向。其中,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管业务将有两方面的重要变化:一方面,期货公司与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及其子公司等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管业务监管规则得到统一,消除了监管套利,促进了期货公司与其他经营机构的公平竞争;另一方面,期货资管队伍资质要求进一步提高,商品及金融衍生品产品定义更加复杂,产品设立门槛越来越高,期货资管监管越来越精准。
短期来看,资管新规会对期货资管总体发展带来一定影响。目前期货资管面临最大的困难是产品发售问题,通道业务如果受到大幅影响,期货资管将丧失银行、代销机构等重要的资金来源。另外,资管新规中的一些规定对目前业务量急剧萎缩的期货资管来说存在一定难度。不过,从长期来看,未来期货资管要回归本源、回归主业,将实现以自主管理带动财富管理,寻找并展现期货资管的独有优势。经过三四年的发展,期货公司自身涌现出很多优秀的资管产品和基金管理人,同时也结合期货行业本身的价格发现和期现结合特点,衍生出很多创新性资管产品。未来,随着市场结构的不断升级,以及市场参与者的分工细化,资管业务回归自主管理是大势所趋。
投教工作稳步推进 期货人才培养卓有成效
2018年,期货投资者教育工作继续稳步推进。一方面,中期协在线上引进了纽约金融商学院、欧洲期货交易所的精品课程体系,打造出我国期货及衍生品行业最权威、最完善的网络学习平台。目前,该平台共涉及期货基础知识、法规与职业道德等10大系列183类课程,每年平台的课程学习时数逾30万课时。另一方面,中期协线下还通过专项资金积极展开高端人才培训、期现结合培训、期权投资策略培训、高管培训、营业部经理轮训等项目,均取得了不错的成效。目前,全国共拥有29家证券期货投资者教育基地,第三批投教基地的申请工作也在积极展开。
与此同时,高校期货人才培养也卓有成效。各大期交所联合地方期货业协会、高校的合作培养项目均取得了不错进展。以大商所为例,2018年,大商所从教材编制、课程内容完善、推动多方合作和产学研相结合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深入推进校企合作办学项目的实施。全年大商所联合期货公司及地方协会在44所高校开展了49个高校期货人才培育项目,不断夯实行业人才发展基础。
此外,由中期协和中金所联合举办的第六届“中金所杯”全国大学生金融及衍生品知识竞赛已经收官,大赛延续了往届的火热局面,国内外参赛高校1100余所,参赛人数超过3万。同时,郑商所与中期协在2018年共同举办了首届“郑商所杯”大学生模拟交易大赛,并联合期货公司走进高校开展相关主题活动,进行投资者教育宣传辅导。活动期间共有297所高校成为大赛合作单位,举办投资者教育进校园活动167场,参赛学生11202人。
一系列的投资者教育和人才培养活动有助于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复合型、创新型及国际化高端专业人才。
展望2019年,世界经济下行压力增大,中美贸易摩擦仍面临不确定因素。我国期货市场将在机遇与挑战中砥砺前行,力求在国际化和服务实体经济方面取得更大的成绩。一方面,2019年,更多期货品种有望引入境外交易者,期货经营主体将逐步扩大在境外的业务布局,市场法律法规及监管制度将逐步完善;另一方面,期货市场将在服务实体经济的过程中迎来发展新机遇,期货期权品种将持续扩容,期货风险管理业务不断创新,服务实体能力进一步增强。
世界经济下行风险加大 中国经济稳字当先
2019年,世界经济发展不确定性因素增多,下行风险加大,增长速度预计进一步放缓。美国经济见顶,预计有所回落。首先,2018年年底,美国10年期国债与2年期国债收益率均创下近10年来新低。国际经验表明,“10-2”利差是宏观经济运行的重要先行指标,利率曲线的扁平化可能预示着美国经济增速未来会有回落。其次,减税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效应减弱,高利率对房地产等产业的影响逐步显现,再加上中美贸易摩擦给经济带来的不确定性,美国经济增长的内生动能削弱。最后,美联储利率政策存在不确定性。2019年美联储加息预期很明确,但是具体加息次数仍然未知。美联储加息对新兴市场将产生外部溢出效应,可能成为诱发新兴市场新一轮货币危机的导火索,从而对全球经济产生负面影响。欧洲方面,形势严峻,整体并不乐观。各国经济发展失衡、英国脱欧及地缘风险加剧,都可能使欧洲经济面临下行风险。
国内方面,2018年我国外部环境严峻复杂,经济运行稳中有变,变中有忧。2019年,经济发展“稳”字当先,工作重点将围绕“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展开。政策方面,宏观调控强调“逆周期调节”和“稳定总需求”,重心将从前两年的供给侧调结构转向需求侧、逆周期。具体来说,财政政策将加力提效,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政策有望出台,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也将出现较大幅度增加。货币政策在稳健的基调下会松紧适度,有利于保持市场流动性的合理充裕。同时,针对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预计金融机构将加大对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的融资支持,降低其融资成本。
供需利好逐渐弱化 大宗商品易跌难涨
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的冲击以及去杠杆引发的经济阵痛,使得期货市场行情一波三折。黑色系品种方面,钢铁行业已经在2018年完成“十三五”的1.5亿吨去产能目标,受环保限产政策的影响,行业在相当长一部分时间处于高利润状态。一季度,市场价格整体下跌,主要原因是螺纹钢、铁矿石、焦炭库存创新高以及中美贸易摩擦、去杠杆引发的市场悲观情绪。二三季度由于库存持续下降,超过市场预期,伴随央行降准、中美贸易摩擦局势缓和以及基建需求的上升,钢材价格又持续上涨。从四季度开始基建需求下滑,消费预期悲观,价格又出现下跌。农产品方面,豆粕同样因为中美贸易摩擦演绎了“过山车”行情,豆油价格则创下了近10年来的新低。
展望2019年,在供需利好逐渐弱化的情况下,大宗商品价格整体易跌难涨。黑色系方面,需求塌陷将导致其价格继续保持低位。目前来看,供给方面存在边际放松的迹象。从需求来说,汽车行业增速低迷、房地产行业下行压力大,且伴随着持续的政策压力,未来房地产开工率将下滑。能源产品方面,原油价格走势至关重要。原油在2018年第四季度经历了大幅下跌,主要原因是美国豁免对伊朗制裁,使得市场预期迅速转变。2019年,对于原油供应过剩的担忧仍在持续。从2019年第三季度开始,美国页岩油主产区管道的逐步开通,将使得被抑制的页岩油产量冲击全球市场,在可预见的未来供给将增长。此外,受贸易紧张局势和其他因素影响,需求可能出现疲软势头。农产品方面,南美大豆播种已经完成,预计未来供应充足。但受非洲猪瘟影响,下游需求减弱。受多种因素影响,豆粕期货价格将出现下行走势。
先发品种以点带面 国际化新品种蓄势待发
随着“一带一路”的推进与我国期货市场的不断成熟,期货市场国际化是未来的必然趋势。2018年是中国期货市场国际化元年,原油期货鸣锣上市,铁矿石期货以及PTA期货成功引入境外交易者。原油期货上市以来,市场运行稳健,境外交易者有序参与,功能发挥良好,为其他品种的国际化积累了宝贵经验。
原油及铁矿石作为首批国际化期货品种,具有“以点带面”的重要作用,期货品种国际化将带动整个期货市场的国际化。第一,我国期货品种上市时间有先后之分、成熟程度迥异,原油期货的品种建设经验将给其他品种国际化提供借鉴。铁矿石期货作为期货市场的存量品种,其国际化的运作经验会为其他存量品种国际化积累经验。第二,期货品种国际化通过“引进来”与“走出去”的方式,促进投资者的国际化。“引进来”就是通过国际化品种引进境外投资者,“走出去”就是期货公司借助国际化品种开展境外业务,同时让中国价格逐步参与到国际定价机制中去。未来,为了更快地推进期货市场对外开放进程,期货交易所在国际化品种创新方面将会有新的突破:上期所以原油期货的稳步发展为契机,推动投资者结构的国际化,将推动铜、螺纹钢、20号胶等期货品种的对外开放进程;郑商所2015年已经推出了甲醇的保税交割业务,借鉴PTA期货的成功经验,可以考虑甲醇期货引入境外投资者;大商所可考虑推动棕榈油、黄大豆2号等作为开展国际化业务的农产品期货品种。
深化开放布局境外 强化合规防范风险
目前,期货经营机构根据自身的国际化战略进行了相应的布局。大商所为配合铁矿石期货的国际化,在新加坡设立了首个境外代表处,以加强与新加坡方面的联系。此外,大商所还注册了全球法人识别代码,便于交易所国际化业务的顺利开展。上期所原油等部分品种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有一定关联,目前正筹划在境外设立交割库等工作。中金所欲将自身的期货品种设计制度移植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并在未来组成自己的国际专家顾问委员会,向发达市场学习先进经验。郑商所也将在新加坡设立境外代表处并获得了批复,目前正在进行相关的筹备工作。此外,我国境内多家期货公司也在境外设立了分支机构,进行了初步的国际化布局。
2019年,以“走出去”和“引进来”为抓手,期货经营机构将开展更多境外业务。“引进来”方面,最重要的对外开放形式就是直接引入境外投资者,让我们的规则、合约、制度为境外投资者所接受。“走出去”方面,境内交易所可以通过和境外交易所的合作,实现产品的互挂、互通、互联。境内期货公司通过设立、收购、参股境外期货经营机构,能够提升跨境服务能力,满足我国从商品输出大国向资本输出大国战略转型的需要。现阶段,世界格局多变,外部环境变数大。期货经营机构“走出去”的过程中,在遵守我国法律法规的基础上,一方面,要尊重所在国家和地区的相关法律制度,深入学习当地监管规定,做到合法经营;另一方面,要提高风险防范意识,积极提高自身能力,为客户提供有效服务。
期货法亟待推出 监管理念需谋变
2018年,全国人大财经委牵头的期货立法已完成起草工作,并进入全国人大立法的下一个程序,尽快推出期货法意义重大。一方面,我国期货市场发展与法制建设不同步,需要完善相应监管条例。纵观金融市场,保险、证券、信托、基金等领域均有相关法律,虽然我国在期货市场建设之初便开始推动期货立法,但是直至今日仍未推出。目前我国对于期市的监管仅有《期货交易管理条例》一项行政法规,随着期货创新业务以及国际化业务的深入推进,现行《期货交易管理条例》已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期货立法已迫在眉睫。另一方面,期货市场国际化需要相应的国际化规则与之配合,需要更加贴近国际监管方式和理念。如果不能使“中国特色”与国际通行体制接轨,那么自身发展也会受限。
在期货市场国际化进入“快车道”的当前阶段,处理好中国特色与国际惯例接轨的问题对中国期货市场的发展意义重大。中国期货市场起步较晚,相应的法律及监管制度等市场基础设施还有很多不足。我国期货市场应充分发挥后发优势,在适应我国国情的前提下,积极学习国际规则,与国际惯例更好接轨,为境外投资者的“引进来”创造更多的便利。具体来说,应遵循两点原则:一是择优而用。在相关立法和监管制度方面,要借鉴国外先进并且成功的经验,“择其善者而从之”。二是理解包容。境外投资者要理解各自所在国家和地区与中国内地在制度方面的差别,境内监管层及交易所也要考虑境外投资者的投资理念及客观问题,保护投资者的利益。
期权品种扩容 衍生品市场结构日益完善
2018年我国期权市场持续快速发展,金融期权方面,上证50ETF期权历经3年多的发展逐渐成熟。在股市持续低迷的行情下,2018年10月22日,其成交量达到373万手,创历史新高,发挥了重要的避险功能。商品期权方面,受中美贸易摩擦的影响,豆粕价格波动剧烈,豆粕期权市场流动性提升。白糖期权在白糖价格整体下行的背景下,活跃度也稳步上升。商品期权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很好地实现了套期保值与风险对冲功能。2018年9月21日,我国首个工业品期权铜期权挂牌上市,填补了国内工业品期权空白,丰富了风险管理工具的品类。截至2018年12月29日,铜期权累计成交量超过119万手,累计成交总额达到82.89亿元,正处于稳步发展阶段。
2019年,期权市场品种有望持续扩容。玉米期权、棉花期权、沪深300股指期权、天然橡胶期权以及黄金、白银、镍、锌、铝等市场需求较强烈的期权品种都有望取得突破。商品期权的持续扩容,不仅能满足企业风险管理的多元化需求,而且对于发挥期货市场价格发现的功能也功不可没。一方面,期货投资者、产业企业可以利用期权工具为现货和期货进行“再保险”。实体企业未来可以将期权嵌入贸易环节,形成逐步完善的含权贸易,有利于规避企业经营风险。此外,已上市的商品期货品种推出配套期权,可以对现有期货品种进行补充,通过二者的联合提高期货与期权市场的流动性,构成更完整的风险管理体系,为投资者提供更加灵活多样的避险工具。另一方面,期权产品为机构投资者提供了更加精巧的投资工具,建立起现货、期货和期权价格之间的网状关系,三个市场价格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相互影响,使价格发现功能和资源配置效率得以进一步提高。
金融期货创新提速 外汇期货呼声渐高
2019年,我国金融期货市场品种创新将进一步提速,现有金融产品品种体系将进一步完善。其中,30年期国债期货已于2018年12月18日开展全市场仿真交易,距离正式上市更近一步。
现阶段推出30年期国债期货意义重大。一方面,我国目前已经推出2年期、5年期、10年期国债期货,基本覆盖了短中长期的利率曲线结构。推出30年期国债期货,可以补全超长端利率结构的覆盖缺失,有助于健全反映市场供求关系的国债收益曲线。另一方面,从更长远的角度来看,国债期货的发展将为大型金融机构提供相关产品的有效定价。但是,应该注意到,目前国际上有影响力的短期利率期货品种期限都在1年期以下。相对于30年期的超长国债期货而言,我们更需要推出1年期甚至更短期限的短期利率期货,这不仅可以满足规避短期利率波动风险的需要,更重要的是有助于推进利率市场化进程。
在金融期货创新提速的同时,业内对于推出人民币外汇期货的呼声也逐渐高涨。第一,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国际市场普遍对人民币前景看好,已有多家交易所推出人民币外汇期货产品。人民币外汇期货关系着人民币定价话语权,人民币定价权岂容旁落他人。第二,考虑到美联储的加息政策及我国货币政策调控的影响,人民币汇率波动区间必将逐步扩大,我国迫切需要推出外汇期货来满足投资者的避险及投资需求。第三,国际化的期货品种需要外汇期货保驾护航。境外投资者在参与境内期货交易时,以外汇作为保证金,但资金在不同时点出入,会面临人民币的汇率波动风险,这会影响境外投资者的参与热情,不利于原油和铁矿石期货的国际化之路。因此,我国需要推出自己的外汇期货,为我国外汇市场提供有效的风险规避工具,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把握人民币定价权。
场内场外协同发展 风险管理回归本源
2019年,期货公司将大力发展风险管理业务,促进实体经济的稳定发展。近年来随着期货行业的发展,期货市场与实体经济的结合越来越紧密。期货公司更好地服务于中小民营企业,为中小民营企业的风险管理做出了重要贡献,这也是期货行业发展的必然方向。在当前内忧外患双重压力下,实体企业对于风险管理的需求不断增长,如何通过期货市场更好地满足企业的风险管理需求是今后期货经营机构发展的重点所在。对于交易所来说,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就是要保证市场公正、公开、公平,努力创造更好的条件使得市场保持流动性、创造更低的交易成本以及稳定的交易平台,让期货定价更有效率。对于期货公司来说,增强期货行业服务实体的能力,就是要走进实体,对企业经营的各环节进行深入了解,进一步掌握实体企业的需求,以需求为导向研发优秀合规的产品,不断创新服务实体经济的新手段。
服务实体经济是金融业的立业之本,而风险管理业务是当前期货行业服务实体经济的主要方式之一。目前,期货市场经营主体在风险管理业务方面已经逐步形成自己的特色。交易所方面,大商所已于2018 年12月19日上线商品互换业务,此举有助于国内企业更便利地参与到场内、场外市场,丰富企业的套期保值工具,为企业提供更丰富的风险管理模式;上期所于2018年5月28日上线标准仓单交易平台,有助于形成合理的上期基差报价,可以促进期货市场价格发现与风险管理功能的有效发挥。另外,不少期货公司已经形成了如含权贸易、基差交易以及利用“保险+期货”进行精准扶贫等多种模式,不仅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而且为实体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保险+期货”显成效 建立多层次保障体系
近3年来,随着中央一号文件的贯彻与落实,“保险+期货”频繁出现在期货业的相关文件中,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保险+期货”模式是将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及套期保值功能与保险公司丰富的保险产品研发优势、客户基础优势相结合,利用期货市场转移价格风险的能力,规避价格波动给农民带来的损失。“保险+期货”是期货公司进行专业扶贫的一种有效手段。2018年,郑商所“保险+期货”试点从2017年的20个项目拓展到41个试点项目,涵盖新疆、云南、广西等9个省区;大商所试点也有较大的发展,在投入资金方面,2016年为2000万元,2017年为7000万元,而2018年的预算达到了3亿元。此外,鸡蛋品种也成为新的项目品种。“保险+期货”模式覆盖的品种与范围不断扩大,为相关企业与农民提供了更加优质的风险管理服务,获得了良好成效。
2019年,我国将对“保险+期货”模式进行延伸探索,加快建设多层次农业保险体系。具体而言,中央将加大对收入险的试点投入。收入保险既可防范自然风险,又可防范价格风险,是未来农业保险的主导形态。美国农作物的保费收入,有八成以上来自于农作物的收入保险。近年我国也已开始进行收入险试点,但是还存在效率低、成本高等一系列问题,因此还没有大范围开展收入保险。探索收入保险的试点体系,有助于促进农业保险体系向多层次发展。借鉴欧美成熟市场的经验,我们可以得到如下启示:对于交易所来说,要积极探索新型衍生期货,如气象指数期货等;对于期货公司来说,要积极与保险公司深入交流与合作,争取尽早推出有效的收入保险产品。
新规意在长远发展 资管业务需顺势转型
资管新规的落地收窄了期货资管产品的投资范围,期货资管的业务规模不断萎缩,对期货公司现行资管业务带来了一定的冲击。但有些期货机构“剑走偏锋”,风控意识薄弱、主动管理意识不足,种种迹象表明资管业务在现阶段的发展并不成熟,期货资管业务要回归主业。资管新规抑制多层嵌套、通道、非标业务,降低流动性风险,其出台有利于降低金融系统的风险,引导资金回归理性,对规范现行资产管理业务市场有着积极作用。此外,新规可能会推动投资者转向投资主动管理、净值型产品,对期货公司资管业务有一定的利处。长期来看,新规有利于促进期货行业的健康发展。
期货资管业务未来的发展有两个趋势:其一,期货公司资管业务向自主管理业务转型。要着力打造主动管理型产品,逐步恢复开展以主动管理和财富管理为核心的净值型业务,完善相应策略的研究。在目前资管规则不断完善、监管力度持续趋紧的背景下,期货资管业务去通道化、去杠杆化的要求明确,期货资管要摒弃监管套利及粗放的经营模式,逐步开展自主管理业务以及财富管理为核心的净值型业务,提升合规意识。其二,为其他外部机构提供风险控制的外包服务。资管业务除了向自主管理业务转型外,可以发挥自身风险管理的优势,为其他外部机构提供风险控制的外包服务。这既有利于在细分领域树立品牌,实现弯道超车,又可扩大经纪业务规模,带来手续费及利息收入。(作者:北京工商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 胡俞越王志鹏 杨画画)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