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20日-21日,由中国期货业协会主办的第十三届中国期货分析师暨场外衍生品论坛在杭州JW万豪酒店举办。本届论坛以“立足本源 高效融合 创新发展——期货及衍生品市场服务国家战略”为主题。和讯期货参与全程直播。
在21日下午举办的“保险+期货”分论坛上,圆桌讨论由浙商期货总经理张英军主持,交通银行(601328)资产管理业务中心副总裁梁冰、中国人寿(601628)资产管理公司高级董事总经理,资产配置投资总监王卫华、中欧基金FOF投资负责人、基金经理桑磊、浙商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周涛、信达期货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王海平、浙商期货资产管理总部总经理金波、浙江九章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投资研究部副总经理陆政哲,围绕“资管行业特色化发展与融合”进行了讨论。
以下为发言实录:
主持人(浙商期货总经理 张英军):第一阶段的主题演讲结束,下面马上开始圆桌论坛。
利用这个机会给大家介绍一下参加我们论坛的7位嘉宾。
交通银行资产管理业务中心副总裁 梁冰
中国人寿资产管理公司高级董事总经理,资产配置投资总监王卫华
中欧基金FOF投资负责人、基金经理桑磊
浙商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周涛
信达期货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王海平
浙商期货资产管理总部总经理金波
浙江九章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投资研究部副总经理陆政哲
有请七位嘉宾到台上和我们共享他们自己的观点。掌声欢迎各位嘉宾。
这一次圆桌论坛的主题选了四个问题想跟各位嘉宾一起来交流。由于这一次时间也不是很充分,我们有重点的和几位嘉宾做一个交流。
希望各位能够把自己的真知灼见传递给在座的各位。先来第一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想和大家探讨各类的机构对资管业务、资管子业务行业的定位,你们各自的特点、特色和优势。这个问题首先请交通银行的梁冰总给我们先做一下介绍。
梁冰:谢谢张总。因为刚才在专题发言里面也给大家汇报了不少关于理财子公司相关的内容。涉及到职能定位和将来的差异化的竞争策略方面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简要的给大家分享一下。
一方面在未来理财子公司刚刚开始运营阶段,我们的策略肯定是以固定收益类以及类固定收益类的产品为主,积极的开发一些符合大众的稳健型的理财产品,在这个阶段我们还是基于原来的优势,一方面把大家讨论比较多的现金管理类的产品做大规模,这一块可能容易上量。
另一方面积极把固收类的产品结合稳健型客户的需求,尤其现在银行理财的收益都在3.5到4.5之间,推动固定收益类的产品达到未来净值化产品的预期收益,也相对比较容易达到。在我们成立理财子公司的初期是这样一个想法。
从长远看肯定沿着不断拓宽投资的边界,不断按照我们客户的需求来实现满足客户投资的目的。从未来银行盈利模式的角度来看,我们可能简要说四个方面:一方面我们肯定是把我们的基本客户需求,我们的账户客户这种需求,把它调查起来,发行一些符合我们客户日常理财投资需求的资金管理产品。
第二方面是想沿着客户类别的提升,好比说我们在基于一般的客户,提升到高净值客户,例如那些未达到私人银行客户的客户群体开发出一类收益相对稳健,又有一定未来空间的理财产品。
第三方面针对高净值型的客户开发出一些具备收益的理财产品。
第四类将来针对机构类的客户要真正去研发,机构类客户的专业性,以及需求,对未来双方战略机制的安排都有一定的诉求。所以从客户的四个类别四个层次逐步把我们产品研发匹配到客户需求上面去,所以银行理财未来的发展还是基于自身客户的需求以稳健发展角度出发,不断拓宽自己的投资范围,提升自己的投研能力。
当然我们也会积极的向在座的各位老总学习,提升我们的投研能力,加大我们在主动投资领域的投资,加大对于量化、资产证券化,以及未来在各个创新领域、投资领域一些探索和研究,争取把我们的这种产品体系尽量的丰富起来,全面的满足我们银行类客户,一般银行客户以及高端客户的需求。
主持人:接下来请梁总从交通银行的角度谈谈怎么应对金融市场不断开放的形势?
梁冰:就如何发挥本土优势,未来加大开放的力度或者说我们怎么走向国际化这样一个话题出发,其实前面还是做了很多探索,最近我们也接到上海市政府以及监管发来的一些调研函,希望我们对好比说上海长三角一体化的建设,上海打造新的国际金融中心等等一些课题提出我们的想法,里面就提到了如何发挥我们的优势,把我们的资产管理业务再做上一个台阶。问题还是挺有难度的。
从两个方面:主要是从引进来、走出去两个方向。当然先分析一下自身的优势。在座有银行资管,有保险资管,有期货资管,各类量化对冲、私募。其实我们在中国的资本市场领域都是专家,对我们细分市场的了解,对资产的了解,以及对投资环境的了解还是比较深入的。虽然前面几年我们金融市场的开放引入了很多,好比说最初的开放QFII进来,投资中国的标的,后面在上海陆家嘴(600663)金融城成立了一个全球资产管理联合会,吸引数百家海外投资机构到上海开设机构,成立子公司,现在落地有20几家,从他们来势汹汹感觉落地之后大力施展海外多年的功力,我们也看到他们愿景是美好的,但是在落地过程中他们也有他们自己的挑战,几大公司开始发理财产品,真正发过超亿的规模产品相对比较有限,我觉得在这个阶段还是大力支持我们去深入分析一下我们的优势,怎么发挥出来。在这个引进来的阶段,给他们以合作予以指导,同时也要发挥我们在大类资产配置的优势,例如我们做了很多工作,好比银行资管的优势。例如国家推出很多政策,一方面证券通,海外的机构可以投中国的证券市场,当然中国的股票加入MSCI后,投资力度也加大了,港股通也给他们提供了便利,从债券通作为银行来讲,对于债券标的无论企业债,上市公司的债券,还是城投债,国有企业这些债券,对于这些债券的认知和理解,肯定要比海外的机构要深入和透彻,加上我们有信贷的关系支持,从这个角度出发,已经打造一个固定收益团队财务顾问这种角色的小团队。我们在香港走访期间也去做了营销,到了海外,到欧洲、中东地区,我们交银国际和资管属于大的资管团队一起走访很多机构,发现他们配置中国债券的积极性还是有的。我们首先到澳门,澳门的基金会就愿意配置中国的债券,交银国际到了像挪威中央银行,奥地利中央银行,中东的央行他们希望配置人民币计价中国的债券,这个方面的需求还是不断在提升。
再加上国家在提升我们的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已经推行将近五年的时间,各大金融机构,海外的投资机构,央行这种资产管理配置机构,还有一些是养老金机构,大学的投资机构,他们在投资配置里面已经将中国的人民币资产列升为未来重点投资的方向之一,尤其是央行,已经进入他们储备货币的资产配置之一,这一点给了我们很多机会,要把我们的团队打造好,打造一支能够和海外机构对接,能够走出去营销,能够把我们的长处说出来,能够把我们的投资优势,投资业绩表现出来的强大团队,设计我们的产品,把外资引进来,真正投资到本土市场上来。
另一方面也想走出去,也进行了尝试,立足设立子公司之后,也想在香港拥有九号牌照,可以为香港本土,为中国的客户,也可以境外战略投资客户投工理财服务。从这方面来看,我们觉得在境外也有两类资产:一类和中国息息相关中资概念的资产,中资优先股,中资的美元债,中资企业到海外发的各种类型,到新加坡发了一些挂牌的REITS,境外的中概股类似的资产。境外也有非标资产都可以探索和尝试。同时要展望立足香港,展望亚太和全球,把我们的布局往前延伸,我们也和总行进行多次的汇报,也希望在海外设立我们的分中心,把团队的优势发挥出来。这个都是我们的优势。对于海外大量海量的资产它的策略我们也会加强去研究和提升,在合作过程中不断提升自我全资产全市场的覆盖能力。一个积极的把海外的基金引进来投资我们,希望我们为我们自己的客户走出去,发挥投资管理人的优势,也希望在海外把投研能力提升起来,能够服务海外本地的客户提供我们的服务,当然客户覆盖个人客户,也覆盖到机构客户。以上我的两点想法供大家参考。
主持人:谢谢梁总,下面请桑磊总,桑磊总是中欧基金FOF投资负责人,请你给我们讲一下作为公募基金你们的特点以及优势。
桑磊:我是来自于公募基金的,其实公募基金它的全称叫做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正是公开募集的特性有几个特点或者说是优势,从市场发展来看,现在公募基金不管从规模还是基金公司的数量,以及基金产品的数量来说都是非常的庞大。资产类别上也是非常丰富,除了我们说的国内A股的市场,也有非常多主流发达国家相关的基金,不管QDII还是ETF,包括香港沪港通基金,国内国外的,还有跟期货市场相关的商品类的资产,从公募基金能投资资产类别来说,或者公募基金本身覆盖的投资类别来说已经非常丰富。
正是因为他是公开募集的基金,这样的产品监管上更加严格一些,投资上相对更加规范一些,同时它的投资策略以及产品结构上相对来说更加的清晰、更加的简单。我们也知道公募基金的信息披露也是非常的完整和完善的,除了年报和半年报之外,也有每个季度的季报,包括招募说明书的更新都能看到非常清楚的信息披露。
第三个特性公募基金不管对于机构还是个人,投资效率非常高,赎回非常简单,流动性非常好,对于个人起点非常低,这些特性使得公募基金既可以作为广大人民群众的理财的工具,对于其他类型的资产管理机构来说也是一个非常好的资产配置的工具和投资的工具。
主持人:谢谢!下面请金波谈一下意见。
金波:谢谢张总,我们公司资产管理业务起步比较晚,我2012年才开始,起步晚其实也是一个优势,因为我们有其他公司以前在资产管理业务开展过程中的经验跟教训可以借鉴。我们公司从2012年到现在为止大概发行了300多个资产管理产品,累计差不多60亿左右的资金,我们公司虽然资管业务开展时间比较短,但是经纪业务其实开展了有20几年了,我们现货子公司业务到目前为止也有10多年的运作经验。借鉴经纪业务跟现货子公司的业务,从开展资产管理业务来讲,我们主要是以商品期货的投资运作为主。因为我们可以从现货端,从产品的产业链角度,从起始端开始跟踪,到产品最后的一个销售的环节来进行全产业链跟踪,整个价格的运作区间对我们而言会更加的透明一点。
另外,经过多年的经验积累,商品投资的一些误区是可以避免,所以我们在资产管理投资方面目前的重点还是在商品。比方说做商品的CTA投资,现在商品的CTA投资在做短期高频投资方面,如果纯粹从量化角度来讲,很难避免一些商品的黑天鹅事件,期货公司所能够从现货、产业链、基本面信息等多方面,给商品投资带来帮助,因此我们中长期的商品CTA其实是有比较大的优势。
陆政哲:我们是一家量化的私募投资机构,所以从量化私募的角度来回答这个问题。首先目前国内的量化私募处于非常初期的阶段,因为可以看到一系列的数据,目前国内整体的资产管理规模差不多120万亿,这个里头整体的私募基金占到10%左右,12万亿的里头,量化私募投资基金仅仅占到目前私募基金10%比例,如果跟成熟发达国家去做对比,仍然处于一个非常初期的阶段,因为看到在美国、在欧洲以量化为手段的投资模式已经超过半数的管理规模。
量化私募能够提供的东西本质上是管理能力或者投资能力。刚才申总解释的非常细致,我们事实上可以提供一个非常稳定、收益风险比可预期的工具,呈现出来的产品是多样的,根据投资人不同的风险偏好,我们可以构造出纯α绝对收益类的产品。或者刻画出一个增强β或者Smartβ的产品。我们的优势是可以用一个非常稳定的量化手段来给客户提供不同风险偏好下不同产品类型的选择,我们觉得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量化私募基金在国内占比会越来越大。
主持人:第二个问题,各类机构如何通过参与期货市场提升资产管理能力,请王卫华、周涛,王海平你们来回答。
王卫华:先把第一个问题以保险资管的特点简单的说一下。
因为保险种类是非常丰富的,有传统险、万能险、分红险、变额年金,因为它有丰富的负债,有很长的久期,也有很短久期的,所以资产端各种策略都会识别到,无论境内境外,公开市场,私募市场都会有。要说我们保险资管的特点,首先是资产负债管理能力,风险管理能力。因为保险,毕竟是经营风险的,所以对于衍生工具的运用会很多。再进一步就是资产配置的能力,核心要满足保单持有人最终兑付退保等等这些要求,一定要有一个很好控制风险,提供战胜负债成本回报一个要求,所以资产配置能力也非常关键。长久期资金是稳定资本市场最重要的力量,在金融危机的时候,包括去年我们是在主动加仓,而且在未来新的会计准则下的,可能更多要配置到OCI、高分红,高股息,甚至长股权上面,我们未来可能在上市公司的治理中会发挥更大的作用,因为作为长期股权投资者,一时也退不出来,所以我一定要做一个积极的股东,这是保险资金所独有一个特点。
接着回答第二个问题,在资管尤其是保险资管中我们期货市场这些工具发挥什么作用。因为经营保险,保险公司无论是负债、资产或者资产负债管理都要运用到这些期货工具,我们的负债比如久期的管理,客户的退保,客户什么时候出险都是不确定,由大数定理来决定。实际上我们面临的风险包含市场所有风险,最大的风险是久期风险,利率久期的管理需要运用到国债期货,利率互换,包括信用风险的防范工具未来也会大量的应用。股市的风险暴露,这个管理难度确实也很大,当时我还没有来国寿资产,在2014、2015年的时候中金所是最大的买家,而卖空这一方,我们是最大的参与者,因为要对冲现货的风险,所以对我们来说这个工具非常重要。我自己对期货工具最深的体会还是当年在社保,我记得2007年开始海外的投资,选的这些管理人中,经过2008年这一次的金融危机发现真正做的特别出色的,往往运用了大量的国债期货,比如说当时记得投德国国债的期货,投瑞典国债的期货。甚至代替现货,因为在危机来的时候现券没有任何流动性,用衍生工具用期货代替现货。对于保险来说,衍生工具期货产品是我们未来需要着重运用培育的能力,但是很遗憾,现在我们制度环境还是很不支持。之前中金所的姜总提到国债期货可能很快能推出,实际上我们做了很多工作,监管不放开没法参与国债期货,保险公司利率风险暴露最大,应该用很灵活的国债期货去做对冲,但是现在这个工具没有。
股票股指期货过去由于2015年股灾带来的很多约束导致没有应用,现在看到很多很好的迹象,监管、交易所政策的不断放开,未来会更积极的参与到市场中。
主持人:其实期货市场包括衍生品市场确实为我们的投资带来很多的新的工具,或者必备的工具,只有充分用好这些工具,我们资管业务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下面请浙商证券周涛总。
周涛:谢谢张总以及各位同业同行。
非常高兴分享期货市场怎么在资管业务中发挥作用,因为我们是券商系的资管公司,我既是一个资管类的公司,但同时我们也是一个公募,我们也有公募牌照,所以说我们可以开展的业务很多,我们现在以公募这个方向作分享。
资产配置非常大,如果要去做资产配置,必须要有很多的工具,所以我想就过去业务实践中的一些做法,给大家分享一下,我们怎么样看期货市场。从两个方面:第一个到底怎么样来运用期货市场,在研究体系里面,这是第一个层面,在研究体系里面必须先把期货这一块资产放到可以分析的标的中去,怎么来看?我们现在整个配置的体系,都是从宏观来进行研究,来出发,来做配置,但是从宏观到组合是一个依存的传递关系,我们现在是一个二元宏观到资产、资产到组合,也就是说宏观会来指引资产的方向,但是我们更需要去研究资产的变动来反应宏观,如果要靠资产的变动那么一定是期货类的资产,它的方向更多,通过这个方式可以发现,很多宏观类信息的变化其实早就在这一资产类别中发挥重要作用。
第三根据资产变动的规律去做成了资产组合,所以我们在这个方面把期货市场一些工具运用到分析的方法当中去。
举个例子。比如在2018年,我们是特别关注这一个资产类别,像黑色金属,为什么这么看?因为黑色金属是经济很重要的一个代表,很多人去关注国债这一些期现利差,或者国债的平滑指数,但是换一个指标,比如螺纹钢的期现的价差走势,处于严重贴水的状态,其实和国债是一样的,螺纹钢期现结构,螺纹钢和热板的关系其实都是可以反映宏观经济变量的变化。通过这个方法我认为期货市场对于我们投资的前端分析是非常有用的。
第二个方面在投资方面,期货市场我们的做法分三个层面,可能刚才王总也提到,第一个肯定是来对冲风险。
第二个资产的代替,期货市场的工具给我们提供了便利,为什么不用?第三个,其实更多做的是资产组合,希望用期货类的资产以及工具来完成对一个资产类别的组合,比如说在资产配置业务我们的定位就是要基于客户预期目标来做收益率的预期管理,也就是说你给我提供一个目标,我给你提供一个风险可控、收益率可以满足你要求的产品,这个产品的实现一定是多资产期货类的。比如说现在在外面推荐一些产品,总体来看你需要10个点,我的资产组合中把我期货类和非期货类工具组合在一块,而且给客户展示,客户觉得不错,我们这么去充分发挥期货市场它对于资产配置,就是前端后端,前端是研究的方面,你得把它发挥作用,在后端投资方面做一个重要的,三个方面,对冲风险,资产替代和资产组合去发挥作用。
主持人:谢谢周总,下面请信达期货总经理助理王海平先生,从期货公司的角度谈谈。我们对期货是最专业的,怎么样利用期货市场把资管业务能力开展的更好?
王海平:主持人这个问题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今年股市上涨以后,前段时间接受了浙江省经济政策研究院的采访,他让我谈一下怎么看待股市,我在采访过程中谈了以下几个观点:第一从股市投资的角度来说我们国家公募基金成立了20年,在股市一共亏了1500个亿,没有赚过钱。第二个数字从国外来说80%以上的投资机构均无法战胜指数,我说完这句话他就问我“那么我们要不要做股票呢?”我说其实这个问题是一个大家都想知道的问题,但是答案是很残酷的,我针对这个答案特定找了一篇文献去研究一下这个答案,研究答案的结果告诉我们,实际上我们无法知道哪种资产会上涨,实际上回到刚才主持人的话说,在我们无法知道哪种资产会上涨的情况下资产的相关性就非常重要,我们知道大类资产的投资无非几类:房地产、股票、债券、衍生品。衍生品我们这边说期货。其中相关性最差的是大宗商品,也就是期货。所以说在我们不知道哪种资产会上涨的情况下,在配置的过程中需要把相关性较差这些品种进行一个主动性的配置,其中期货公司发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
期货公司是一个经营风险的公司。而且经营的是跟我们常规的大类资产几乎是完全不相干性的一个,在整个资产管理领域期货公司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我们跟投资者经常介绍我们为什么要配置期货产品,很多人不了解期货,说期货产品风险很高,其实我们说其实不是这样,刚才几位专家也讲了,期货在对冲风险角度来说其实它有很多作用,我们买国债可以用期货实现现货持仓,这是非常好的事情,其实在买股票的时候我们发现我们也不需要买股票,我们直接买期货就可以,我们迈入股指期货相当于进行股票投资。跟大家强调一个观点,实际上在今年科创板推出的时候伴随重要的注册制推出,回顾一下国外发展市场的历史。美国股市在1996年的时候达到上市公司数量的顶峰时一共8千多家公司,到现在大家知道美国只剩4000多家,从1996年到现在,不算美国每年新增的公司,几乎一半的公司已经从历史长河中已经消亡了。这种情况下期货是非常好的东西。
信达期货作为一个央企控股全资的期货公司,我们一直把期货,期货的风险管理,包括资管的风险管理放在第一位,这么多年的产品回撤最大不超过4%,本金从来没有亏损过,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收益还是取到10%。
主持人:第三个问题如何实现各类资管子行业跨界的合作和融合,请大家把自己的想法和观点跟我们分享一下。这个问题请桑磊、王海平、金波三位来负责跟我们分享一下。
桑磊:第一点刚才我也讲了公募基金其实还是有它的一些特色和优势,本身在大资管时代可以作为几大资管机构的资产配置和投资的工具。
第二方面其实刚才周总也讲到,其实我们在公募基金的投资中也需要用到期货来做风险管理,现在大家用的主要是股指期货和国债期货。这里面可能在像研究上,于期货公司可以有比较多的合作。另一方面周总刚才提到在大宗商品的研究上,期货公司离期货市场更近一些,也有一些优势。还有一点,公募基金产品的创新上,未来我觉得公募基金也可以利用期货市场来实现更多商品有关的公募基金的产品,来满足大家对于商品市场资产配置的需求,扩大公募基金覆盖的资产类别。
主持人:目前你们已经有过一些合作吗?
桑磊:现在我知道行业里是有过一些。
主持人:希望将来很快的跟各类的机构能够合作起来。
下面由王海平王总就这个问题跟我们再讲一讲。
王海平:我觉得期货公司还是要立足于风险管理的主业开展类似的业务。举个例子。前段时间研发部门参与了银行一个贷前评审会议,今天中午有幸见到俞行长,说中央进行小微企业授信的问题,银行端很担心资金贷给小微企业以后风险怎么把握,如果说小微企业是从事大宗商品的,这是一个相对来说比较容易解决的问题,期货公司完全可以参与到银行一个贷前评审贷后继续跟踪的过程,帮助银行实现风险的一个管理。这也是一个大资管的范畴,我觉得资管不仅仅是拿投资人的钱,到期货市场进行搏杀和买卖的工作,还是要协助期货公司,协助其他的金融同业去共同做好相应的风险管理,这才是期货公司存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意义。
主持人:我们期货公司应该说在从事期货管理方面应该有得天独厚一些优势。在资管业务方面,期货公司和银行、公募、保险、私募这些行业的合作方面有什么考虑,或者我们有过什么样的合作?
王海平:这方面我觉得刚才几位说的很好,前面说过实际上我们真的不知道哪类资产会上涨,在这种情况下作为有责任心一个金融机构,应该把客户的资产平均或者按照一定的比例分配到不同的资产上面,这种方面期货公司专业的针对于商品或者衍生品的资产管理能够为其他金融机构提供解决方案,我觉得这个合作是挺好,也比较宽广。
主持人:下面请浙商期货金波跟我们做一下分享。
金波:行业间的融合分三个维度讲一下,首先抛开行业间的融合,比如说像期货公司,现在有经济业务牌照,资管业务牌照,还有场外业务,境外业务以及风险子公司业务,如果单纯从一个期货公司的角度来说,各个业务线融合,我觉得今天可能大家都不会提出这个问题,因为我们觉得期货公司内部各条业务线的融合就应该天然的进行下去,如果深一个维度考虑,比如说期货行业,证券行业,像很多大的期货集团,光大集团,早在十年前整个体系金融链一个闭环已经建成了,从它的整个集团公司考虑融合也没有问题。比方说各个金融牌照子公司之间做业务,就是一个闭环来运作,从监管的角度来讲融合,其实监管是非常的仁慈的。国家整个大的金融平台其实已经有行业融合的准备工作,其实在很多年前已经完成了,如果从监管的角度讲,直接推整个行业的融合,在座大部分的金融机构,因为你是一个单独牌照的,可能整个生存可能就生存不下去了。比如期货业大会搞得热热闹闹,但是整个期货业3万人不到,整个交通银行10万人,这个会跟交通银行华东地区部门会议的规模差不多,交通银行如果放开整个期货业务,可能期货行业的这帮人就失业了,行业间的融合其实是拯救中小金融公司的一个手段,因为监管政策来讲2018年央行联合证监会,银保监会把整个金融资管的框架建成统一的大框架。国家的金融政策这些年也是从间接融资向直接融资在转变,人民的储蓄,居民的储蓄这些年来也是逐渐的从存款向理财收益在转,这些基础其实都在变好,国家的政策还是一个比较缓慢的推进过程中,这是给我们这些小企业一条活路。其实这些年来有一个杞人忧天的担心,我不是担心业务做得怎么样,不是担心公司做得怎么样,我是担心突然哪天早上起来突然有一条新闻说国家放开牌照,我们这个行业就没了。国内现在因为怕我们这些人失业,牌照一直没有放开,但是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主动去做各个业务线的融合,这真的是为我们以后不会失业做的一个前提准备。
主持人:谢谢金波,金波不但是从期货行业的角度去谈了期货公司应该怎么样跟各类机构的融合,而且从一个期货从业人员未来职业生涯的前景下也谈了问题,角度很新颖,非常好。
下面最后一个问题,对外开放背景下如何发挥本土的优势,能够提升资管行业的国际竞争力,应该说资管行业发展也遇到一些瓶颈,无论是国际国内,特别是金融市场对外开放之后可能这种竞争会日趋的激烈,想听听几位机构的老总给我们介绍一下。他们在这种情况下有什么样一个应对措施?另外各位老总如果对前面哪一项问题,比如怎么样融合,怎么样合作如果有更好的想法随时都可以在这里做一下交流和互动。
主持人:下面请王卫华王总发表观点。
王卫华:刚才听了梁总的发言既感到压力,同时感到特别振奋。就是说未来新的银行系这些理财子公司成为优秀的竞争对手也是合作伙伴,这是很让人欣慰的。
坦率地说我更感觉到一个强烈的危机感和紧迫感。我们不像保险、银行这些传统行业由于文化的因素,由于监管的政策可以长期不惧外资的竞争。像国内安联保险搞了20多年,确实市场份额没有什么,日本、台湾对外资很早放开保险业,但是也没有什么市场份额,但是资管行业是不同的。台湾的资管行业放开之后后面基本上本土的就被消灭掉了,因为这么多年工作接触很多海外优秀的机构后,发现比如像系统,资管系统很关键。像桥水,全球最大的对冲基金,他的深度非常感人钦佩,比如说债务问题,全球四五十个案例拿出来分析,可以把过100年、200年历史上找出规律来,这种研究的深度,每日对美国经济对全球各个经济体都有一个深度的分析,这种研究的精确和极致,如果我们有,我们竞争力可能才能提高。
还有像桥水对中国是很友好,养老金是他们力求攻克一个领域。社保方面他们始终没有合作,但是十年来保持很好的联系,我们的机构有没有这样的劲头,你在服务客户的十年没有回报,仍想要争取这样的营销,这些可能是国内的机构未来与外资的竞争中要考虑的。
同时,我对本土企业很有信心,首先信心来自于改革开放40年居民的财富积累确实到了爆发期,同时房地产的吸金作用未来弱化,未来对于资产管理的需求确实越来越大。
另外一个信心来源于中国人确实非常勤奋,互联网996还要胜,每天做梦可能都在想这些问题。中国人很勤奋,这一点足以自豪的。
还有一个反面例子,我们基金业搞了21年,现在公募基金管的股票大概2.6万亿,也是今年一季度的上涨,还是没有超过2007年3万亿的顶点,没有在居民中建立一个品牌,仍然没有一个充分的信任。我希望尤其是刚刚成立资管公司,一开始就要把DNA给建好,尤其比如说公司治理,激励机制,员工持股。国外讲问责,我们把它翻译成好像出了问题要问责,这个问责其实是说你做得好也要给予相应激励,如果有了这个,你才能清楚投资经理的业绩,才能有对应的薪酬,你才能留住优秀的人才。
还有一个我多年的体会。比如说我们考CFA的时候,第一册最重要是道德和操守的训练,第一是忠于你的客户,第二有相应的技能,第三投入相对的时间精力,国内无论做信托,做资管可能这样的意识还不够,这是最重要的一点,首先忠于客户的利益,类似于这样一些问题,我们应该重视起来。
还有其他的系统的建设,产品的研发等等这些方面,如果我们吸取过去一些教训,会有更好的定位,我想未来本土金融企业一定像制造业,像华为,像互联网、腾讯、阿里一样成为世界级的企业,未来十年一定能走出来。
主持人:谢谢王总给我们不小的信心,我们都很振奋。
下面请周涛谈谈自己的看法。
周涛:刚才梁总王总把我想的问题都讲了,而且我也非常赞同,无论梁总说的走出去,引进来,王总讲的最后面这一部分。当然我们肯定有信心,否则我们不用干了,剔除交易之外,其实最重要是道德层面。一个资管行业和外资到底差异在什么地方,我觉得就是整个体系理念上还是有一些差异,而不是说在技术环节上的差异,可能我们的公司我们的行业不一定能够改变,但是我相信一定有好的企业能够去走到这一步。作为一个资管行业不管是什么类型的,其实要具备三个方面。我提出“三个文化”。
第一,你有没有很好的公司治理文化。这个是否具备,包括刚才的员工持股,比较合理的薪酬制度就是治理文化所包含。
第二,风险控制文化,风险约束文化有没有,特别是资管公司,在过去可能爆了不少的雷出来,其实反映风险约束的机制其实很薄弱,我相信未来如果没有风险文化的约束其他的资管公司照样会碰到同样的问题。
第三个是团队协议文化。因为现在都崇尚明星制,其实这个东西对行业对你的公司都是不利的,再一个本身而言一定需要有一个更加长期的价值理念,价值不一定是10%就是价值,3%就不是价值,长期价值一定是每一个企业必须要去秉承,不管通过哪种方式去做交易或者做配置,必须要秉承长期的方式。
这一点之外要讲一下其实我们压力还是挺大的。本土的产品,如果说没有单一资产的定价能力,那你不用谈资产管理,最终一定被其他人所占据。去年我们的总裁带领各个部门到香港、新加坡和越南考察了业务,发现在香港中资券商其实都想把香港作为桥头堡,结果发现没有几家做好。
定价能力到底具不具备,股票市场,有几支股票已经不是国内在定价,最早2017年以来恒瑞医药(600276)它的上涨肯定并不一定是国内人在推动上涨。第二个贵州茅台(600519)可能也不一定。最近的例子,其实国内的人很多不喜欢周期行业,三一重工(600031)都不喜欢,这个股票涨的非常好,大部分可能是外资在定价,从定价能力来讲,国内的市场无论债券还是股票,到底有没有单一资产的定价能力,这个非常重要,这个是每个机构需要做的事。第二个,每个嘉宾都会提到大类资产,大类资产是很虚幻的东西,不是每个人都有这个实践和创新的能力,我们现在做的创新工作,要么基于评价,要么基于国外模型,为什么我们做的能比别人好,我们提出配置的方案和模型,如果没有经过本土结合实际后的创新、提高,凭什么我们可以战胜别人。提出关注,不一定解决,跟大家交流,这是未来比较重要的一些方向点。谢谢!
主持人:谢谢周总。最后请九章的陆政哲跟我们分享一下,从私募的角度。
陆政哲:从量化私募角度看这个挑战,外资进入的挑战非常直接的。因为我们觉得整个金融开放是一个很大的一个背景。但是这里头证券投资行业应该是个首当其冲的,因为这个行业本身大家对于它的评价的标准是你能不能够赚到钱,能不能够提供一个非常好非常稳定的收益来源,如果能提供我就信你,在这样一个评价机制下,其实不论国外企业,国内企业,谁做的好谁最终能够拿到那个位置,从我们的角度来讲,这个很直接的。而且特别从去年开始,明显的看到开放的脚步就很快。
举个例子,最近一些非常著名的量化机构已经非常快的进来,而且进来这些机构都非常熟悉量化,并且做的非常好,这个挑战毋庸置疑。而且他们的赚钱能力没有必要去怀疑他们,因为基本上2015、2016年特别是国内股票市场大幅度波动的时候已经看到,它完全可以在各种类型的市场里面赚到非常多的钱,因为那一轮我们看到他最终拿到多少钱,这个都是可以看得到,这个挑战是非常直接的。
我们的应对从国内投资机构角度来讲,应对有几个方面,或者说我们的优势有几个方面。第一个作为一个本土的机构,不论是其他的业务还是投资的业务,对于一个本土市场的理解无论如何都是比一个外来的机构会更加深入,如果从证券投资行业来讲,可以讲对于中国投资者行为模式的理解和深度的挖掘,应该来说比海外机构更深入一点,对于国内制度的变化或者政策制定一些变化的判断和挖掘这个也会更加深入。另外一块对于投资人我们的客户那一段需求的理解或者需求的满足,对客户的理解我们觉得也会有一个更加深入的过程,这个本身是我们作为本土机构的一个优势。
第二个优势我们觉得那么多年以来,其实自己有一个非常深入理解,因为都招各种类型的人,这些年有一个非常明显的感觉到,现在事实上已经可以在国内招到能力处于领先地位的人,这样的人才在国内非常多,从人才的角度来讲不缺少这样的人才,只要有一个合适的激励机制或者一个好的环境给他,他同样能够做出很好的东西,这是另外一块。
第三个现在一个比较好的趋势是在全球化的环境里面,特别是这些年国内科技发展的力度非常强,导致了我们在这个角度上无论是AI还是大数据,都有非常先进的技术,在我们金融这个领域已经可以得到非常好的应用。这个技术我们国内和国外的差距逐渐已经缩小到非常小的地步。它可以给我们带来一个非常近似的起跑点,国内做投资同样可以应用AI、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一线的技术,跟国外机构差异在以非常快的速度在缩小,这是目前看到比较好的优势。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其实面对国外机构一类的竞争从广义上来讲已经很多年,对于量化私募而言其实这些年国内的量化私募大量是从国外回来,所以一些非常先进的技术理念其实都已经在国内有一个实践了,这是一个挑战,但是我们觉得同样有机遇。机遇像刚刚领导提到的,首先随着开放,国外的投资者也进来了,我们看到目前的国外投资者,主要的或者说特别大的需求是配置型的需求,它不是一些投机类或者交易类的,它是一个配置类的需求。所以在我们面对配置类需求的时候,我们其实会发现我们的客户其实也变大了,如果我们有足够能力来提供这样好的收益其实可以在这部分上面赚到钱的。
另外一类其实也是随着国外机构的进入我们的一些政策的层面它逐步的放开了。特别是像去年今年整个衍生品这一块也开始放开,中午有谈到,国外的机构进入有压力给到政策制定者这边,所以股指期货,后面可以看到一系列的场内期权也好,一系列的衍生工具和金融创新的工具也都开始放开了,这个反而对于国内的投资者而言,提供一个非常好的条件。所以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综合的问题。
主持人:今天第二节的部分到现在就结束了,我想通过今天的圆桌论坛,每一位嘉宾把自己的资管业务一些经验,他们的一些特点和优势跟大家做了分享,供大家学习或者参考。
我希望通过我们这一次论坛,能够推动国内资管业务特色化发展。再次感谢参加论坛的各位来宾,谢谢各位嘉宾。
这一次论坛到这里结束。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