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已创制出非洲猪瘟候选疫苗
有关媒体记者5月24日从中国农业科学院科研进展通报会上获悉,由哈尔滨兽医研究所自主研发的非洲猪瘟疫苗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实验室研究结果表明,具有良好的生物安全性和免疫保护效果。目前,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分离了我国第一株非洲猪瘟病毒,建立了病毒细胞分离及培养系统和动物感染模型,创制了非洲猪瘟候选疫苗,实验室阶段研究证明其中两个候选疫苗株具有良好的生物安全性和免疫保护效果,临床前中试产品工艺研究初步完成。下一步,中国农业科学院将在疫苗实验室阶段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加快推进中试与临床试验,以及疫苗生产的各项研究工作。
据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所长步志高介绍,在非洲猪瘟疫苗创制阶段目前主要取得五项进展:一是分离我国第一株非洲猪瘟病毒。建立了病毒细胞分离及培养系统和动物感染模型,对其感染性、致病力和传播能力等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并揭示了我国非洲猪瘟流行毒株的基因组特点和进化关系。二是创制了非洲猪瘟候选疫苗,实验室阶段研究证明其中两个候选疫苗株具有良好的生物安全性和免疫保护效果。三是两种候选疫苗株体外和体内遗传稳定性强。分别将两种候选疫苗株在体外原代细胞中连续传代,其生物学特性及基因组序列无明显改变,猪体内连续传代,也未发现明显毒力返强现象。四是明确了最小保护接种剂量,证明大剂量和重复剂量接种安全。五是临床前中试产品工艺研究初步完成。目前已建立两种候选疫苗的生产种子库,初步完成了疫苗生产种子批纯净性及外源病毒检验,初步优化了候选疫苗的细胞培养及冻干工艺。
好消息来得太突然
5月14日,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做好非洲猪瘟病毒检测结果通报和发布的通知》,要求在非洲猪瘟防控期间,加强非洲猪瘟病毒检测信息管理,规范检测结果通报和发布工作,确保各级畜牧兽医部门和市场监管部门及时、准确掌握信息,提高非洲猪瘟溯源追踪和风险排查效率,倒逼养殖场、屠宰厂和生产经营者落实主体责任。
5月16日在全国促进生猪生产保障市场供应电视电话会议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胡春华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强调,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李克强总理批示要求,进一步压实工作责任,强化措施落实,切实促进生猪生产发展,保障市场供应稳定。胡春华指出,促进生猪生产保障市场供应,对保持经济平稳运行和社会大局稳定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要加快稳定和恢复生猪生产,充分调动养殖场户补栏积极性,大力发展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切实解决养殖户不敢养、不想养和养不起等问题。要全面做好猪肉市场调控准备,积极推进产销对接,抓紧充实冻猪肉储备,积极发展禽肉等替代品生产,着力防范市场供应短缺和价格异常波动。胡春华强调,要坚持不懈加强非洲猪瘟疫情防控,严格落实各项防控措施,抓紧推进分区防控,加快优化生猪产业布局,全面抓好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努力构建适应国情的长效防控机制。
5月17日,在第六届全球猪业论坛暨第十六届(2019)中国猪业发展大会上,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副局长陈光华表示,目前正加强非洲猪瘟疫苗和诊断试剂的研发,但研发存在很大困难,短期内仍然难以拿出疫苗。
据了解,从2018年8月在沈阳发现第一起非洲猪瘟疫情以来,截至目前,已经过了290多天。我国共发生129起疫情,扑杀112.9万头生猪。防控工作初显成效,疫情发生速度有所降低,异地调运比例也从35%降到16%。
陈光华表示,自第一起疫情发生后,我国养猪业就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至今有超过112万的头猪被捕杀,已经补贴捕杀经费6.3亿元。他同时提到,13个国家根除了非洲猪瘟疫情,西班牙用了30多年。目前,疫情形势依然严峻复杂。非洲猪瘟病毒潜伏期长、传播途径多,传统生产消费方式不利于防控,动物疫病防控能力总体不强,疫情跨境传播风险长期存在。
在非洲猪瘟诊断检测试剂方面,我们有很好的技术,也不断有更优秀的技术得到应用,对于非洲猪瘟的检测能更快、更及时、更准确。但在非洲猪瘟疫苗研发方面,确实存在一些困难,短期内疫苗无法面世。实际上,我国研发机构并不缺研发的经费和条件,但非洲猪瘟病毒结构复杂,我们对它的很多结构功能并不清楚,只能碰运气般来进行探索试验。有人说2019年8月,猪场就能开始使用疫苗,这是谣言,不可信的。
猪农可以放心补栏、饲料企业可以开足马力生产、豆粕玉米贸易商可以大胆囤货、期民可以全仓做多农产品了吗?
目前,国内生猪存栏量仍处在低位,猪肉价格的抬升虽然拉涨了很多“涉猪股”,但很多企业的利润并不见得有什么大幅增长,市场“见风长”的东西很多。因此,无论是猪农还是饲料企业、豆粕玉米贸易商、期民等在各自领域还是应谨慎操作为“上上签”,并静待尘埃落定吧。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