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授权

注册

衍生品服务要跟上有色产业国际化脚步

2019-05-30 08:39:26 和讯网  期货日报
  场内场外结合的创新模式有很大发展空间

  有色金属衍生品工具日趋丰富,企业对衍生品的运用粘性不断增强。北大方正物产集团副总裁兼首席金属分析师陈进华在5月28日上衍有色论坛上表示,利用衍生品工具进入成熟阶段后,要考虑的核心问题就不再是用不用衍生品,而是怎样更专业、更高效地利用衍生品,助推行业总体竞争力的提升。

  “一方面,这需要更多元化的工具,另一方面,则是产品和服务要更加着重成本控制、进一步提高效率。”陈进华表示,随着越来越多的资金进入这个领域,简单的模式在衍生品服务市场已经不再是“卖点”。在某种意义上,期现相结合的模式越来越难做,要挖掘衍生品服务能力,就需要深入产业,了解企业痛点。

  随着国内资本市场持续开放,国外投资者逐渐进入国内的交易市场,国内的企业走向国际的市场。这给国内企业带来很多机会,也带来相当的挑战。“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的企业需要更多的国际化工具。”陈进华补充。

  从交易所的角度看,目前国际化工具已经包含原油黄金以及铁矿石。他认为,像国内这样流动性较好的期货品种,可以试点性地做成“国际版”,通过保税区合约实现延伸。围绕现有的基础和流动性,两个合约形成联动,不仅可以丰富国内企业风险管理工具,也有利于全球定价能力在远东市场形成。而且,企业结合保税合约或者国际合约与目前的境内合约进行风险管理,还将实现保证金使用的优化,相信届时很多参与海外市场的流动性会出现全方位的回归。

  企业国际化步伐加快,对金融服务机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国建设银行(601939)金融市场交易中心副总经理格根介绍,为了顺应市场和需求的变化,除了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汇率、利率、贵金属、大宗商品交易的方案和服务,银行也一直走在探索创新的路上。她表示:“近几年,我们跟企业之间有了一些共同的认识。我们认为产融结合、场内场外结合的创新模式有很大发展空间。”

  “推动有色行业的产融结合、场内外的联合发展,可能更多的是围绕交易所、银行等服务端的输出。”陈进华表示,需求端通过对这些产品的应用,提高资金和风险的流转效率,实现更专业化分工和更低的风控成本。

  实际上,企业的需求变化也催生金融市场的创新变革,给了金融市场创新机会,各种衍生金融工具的应用更加多元化和复杂化。一方面,金融机构为满足企业客户需求提高产品设计的精细和多样化程度,另一方面,金融机构通过参与期货等衍生品市场对冲和管理风险,也有利于场内场外市场的共同发展与融合。据了解,交易所加强了交易模式的创新,比如保税交割以及搭建标准仓单交易平台等完善期货市场功能的举措,已经为市场参与者创造了很好的服务体系。期货公司及旗下风险管理公司在近几年的创新探索中,场外业务日益成熟,推出了“保险+期货”、含权贸易等新的业务模式为实体企业提供差异化的服务和产品。

  商业银行作为金融机构,则要扮演一个引领者的角色,成为批发商、做市商,为市场提供流动性和报价,带动场内外交易的进一步融合。格根表示,银行与企业,银行与交易所是两点一线,未来形成企业、银行、交易所三位一体的新服务模式,希望通过这样的创新模式,能够给市场带来更多的活力。

  据中国建设银行金融市场交易中心陆怡烽介绍,当前有色行业产融结合主要有三种模式。一是类似国际上一些大型银行和金融机构直接涉足大宗商品实物交易,即以融控产。二是国内一些企业成立金控公司,集团内部现货企业与金融机构联手,在金融综合服务方面与金融机构加强合作,利用债券、资金交易、商品期货交易等方式,重新塑造了市场的生态和企业的形象,也提升了经营质量。这类方式存在出现关联交易等不规范问题的风险。三是“银企合作”或者“产融合作”的方式,尝试引入互联网思维、平台思维,在陆怡烽看来,第三种方式将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针对中国商品市场存在规模体量大、集市化交易、实物周转慢、信息不对称的现实情况,陆怡烽表示,银行可以依托金融科技、互联网思维和技术,从四个点切入产融结合服务实体。一是整合企业的资金流、实物流、交易流,以供应链融资的方式发放中小企业贷款。二是配套金融市场工具,有效对冲商品价格、汇率等风险。三是实物统筹,依托核心企业现货仓储、物流和货物监管能力,实现全市场现货管理。四是信息透明,所有产业链上的信息如果沉淀下来,可以向全市场铺开,这样整个市场的效率会大大提升。

(责任编辑:刘思雨 )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新闻排行榜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