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计划赶不上变化。”当投资者发现在实施既定交易策略时,交易环境和交投商品基本面发生突变,如果继续抱残守缺,执行原先的交易策略已非明智之举,也不太合适。而需要及时修改原有的交易计划,转变交易思路,重新制定新的投资策略才是适应期市行情演变、避免亏损、获得盈利、迈向成功交易的重要举措。
公元580年,中国处在南北朝分裂的后期。北方由鲜卑族宇文氏建立的北周政权已是风雨飘摇,社会危机加深,统治很不稳固。及至周宣帝即位,不说实施仁政,缓和阶级矛盾,反而荒淫暴虐,导致国势更危。宣帝不久病死,其子静帝即位,年仅七岁,不能理政。杨坚受命入朝总理政务,借此掌握了军政大权。
隋朝建立之初,杨坚便立下了统一全国的宏图大志,打算先巩固自身实力,再对外征伐。他积极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在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进行改革。
隋朝继承北周建国之初,疆域只有今长江以北、长城以南、东抵海、西至四川的地区。面对北方的突厥和南方的陈国两大对手应该如何用兵,杨坚颇费踌躇,在战略指导上经历了一个“先南后北”到“先北后南”的发展变化过程。刚开始时,杨坚打算由弱及强,先向南方的弱陈开刀,然后再集中力量对付北方的强大突厥。
公元582年正月,当隋军“水陆俱进”,即将渡江南下之际,恰遇陈宣帝(陈项)病亡。杨坚中止了隋军南下灭陈的作战行动,表面上虽是“礼不伐丧”的观念所使,但真实的原因却是此时漠北的突厥大举南下袭扰,严重威胁到隋朝新政权的安全,迫使杨坚不得不重新考虑既定的先南下灭陈的战略决策。
突厥是当时漠北逐水草而居的一个游牧民族,到北齐、北周时已很强大,占有今长城以北、贝加尔湖以南、兴安岭以西、黑海以东的辽阔地区,拥有骑兵数十万。当时北齐、北周时期两国战争不断,突厥乘机时常南下袭扰和掠夺。迫于突厥的军事威胁,周、齐两国企图结好突厥,以乞求暂时安宁。然而,两国的绥靖政策非但未能满足突厥的胃口,反而令其更加嚣张。杨坚建立隋朝后,一反周、齐软弱屈从的做法,停止向突厥输纳财帛。
隋朝强硬对抗的态度激怒了突厥统治者,趁着隋进攻南陈之际,接连不断地派兵南下,对隋北部边境实施大规模军事袭扰。这不但严重威胁杨坚统治的安全,也给隋朝统一事业带来极大的隐患。
鉴于此,杨坚一改初衷,依据变化了的客观形势,果断而适时地制定了“先北后南”(先北击突厥、后南下灭陈)的总战略决策。从客观实际出发,对既定之策作出及时修正:首先北击突厥,杨坚根据突厥族的游牧特性和隋朝国力、军力的情况,对突厥采用以瓦解、削弱为主,军事手段为辅的战略。在整个对抗突厥的过程中,隋朝始终贯彻离强合弱、远交近攻的策略,以分化瓦解突厥各部落。在突厥被削弱以后,继之以军事力量,分兵多路出击,攻击主要敌酋,待到北部边患消除以后,杨坚随即展开对南陈的征伐之路。由于北方强敌隐患已除,面对日渐腐朽的南陈政权,隋朝摧枯拉朽一般在很短的时间内便一举平定了。
通过隋朝对突厥和陈朝前后两次用兵皆胜的战争实践,充分证明杨坚所制定的“先北后南”总战略决策是完全符合客观情况和实践需要的正确战略指导。在灭陈战争取得胜利、南北统一完全实现的新形势下,杨坚又顺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适时将战略重心由以往的战争模式转变为和平建设,并取得了显著的建设成就。隋文帝杨坚因此被世人誉为“圣人可汗”,其统治时期也被称为“开皇之治”。可以看出,隋文帝能实现南北统一的目标,“顺应时势,自强不息,修正战略”的进取精神是核心关键因素,这很适合读史做期货的投资者学习和借鉴。
很多时候投资者交易失败,并不是因为当初制定交易策略时思虑不周,只是在落实到实施阶段行情变了,期市商品基本面发生逆转了,原有的交易计划显然不再适合投资者继续操作。此时此刻,需要投资者做出思维转变,摒弃之前不合时宜的交易计划,根据新形势下的客观现状和发展趋势,重新制定符合客观情况和实践需要的交易策略。不抱残守缺,积极转变交易思路,避免进一步扩大损失,才是投资者迈向成功交易的重要举措,也是我们值得深思的意义所在。 (作者单位:宝城期货)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