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产和进口均维持高供给的背景下,聚乙烯供应过剩已经从预期变为现实,
期货升水结构下,可以做空2001合约。
海外扩能的冲击效应显现
得益于轻质化低成本的原料,北美地区成为近年来海外聚乙烯扩产的最大边际增量,
美国也成为比肩中东地区的聚乙烯净流出国家。而包括中国在内的东北亚是聚乙烯高成本地区,也是全球最大的需求缺口区域,因此基于全球贸易平衡的视角,从大趋势角度来看,美国低价货源对于国内市场的冲击是必然的。由于装置投产和稳定量产均需要时间,且国际贸易政策等也会对进口产生干扰,因此海外货源对国内市场的冲击会有一定的滞后效应,这从我国的聚乙烯进口量可以得到验证。美国从2017年起进入大规模的聚乙烯投产期,而我国的聚乙烯进口量从2018年起开始居高不下,进口依存度提升至47%。
国内市场进入新一轮扩能潮
除了美国的轻质化乙烷气原料,国内的油制大炼化以及煤化工同样处在扩能期内。自2019年起,国内进入由民营大炼化引领的新一轮扩能潮,截至目前,恒力石化一期项目已顺利投产,后期浙江石化、中科炼化等项目都将陆续落地。另外,低油价背景下,中国特色的煤制工艺路线也在释放产能,中安联合已在今年7月正式投产,西北地区的宁夏宝丰、青海大美等都将在未来半年内陆续投产。因此,聚乙烯目前处在气、油、煤三种工艺路线带来的全球扩能周期内,供给端将持续施压价格。
高库存压力难以摆脱
聚乙烯的供需格局逐渐由宽松走向过剩。2019年是聚乙烯国内生产装置的检修小年,这意味着存量装置总体维持高供给,今年以来国内开工率平均维持在93%附近,1—7月产量同比增加13.7%,进口量同比增加17.5%。聚乙烯下游需求较为分散,涉及农业、地产、消费等各个领域,在国内经济增速面临较大下行压力的背景下,我们对聚乙烯内需保持弱稳的定性判断。外需方面,中美经贸磋商仍然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中美贸易摩擦带来的负面溢出效应对聚乙烯外需的拖累较为明显,
塑料制品出口将受到影响。在整体供增需弱的背景下,下游企业基本维持刚需采购,保持低库存运作,而聚乙烯生产企业一直面临较大的库存压力,多采取降价去库存策略。
一般而言,期现价差反映了商品价格现实与预期之间的差异,远月有投产预期的品种往往是期货贴水
现货。今年上半年聚乙烯一直处在远月期货贴水现货的反向市场结构中,但是近期慢慢发生了变化。2001合约呈现出持续升水现货的状态,这意味着聚乙烯供应过剩已经成为现实,且投产还未结束。
(责任编辑:刘思雨 )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