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F的存在,成为震荡市之下基金公司在产品端的最大火力点之一。
8月27日,国内首批商品期货ETF获批,华夏、大成和建信三家基金公司拔得头筹,获批产品分别为豆粕期货ETF、有色金属ETF和能源化工ETF。
获批产品中,华夏饲料豆粕期货交易型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及其联接基金,早在2016年10月24日就提交了申报材料,距今间隔近三年之久,足见监管对于此类产品审批上的审慎态度。
除商品期货ETF外,近期市场上的创新型ETF品种可谓是接二连三出现。仅最近一个多月,就有央企创新ETF、国企一带一路ETF、粤港澳大湾区ETF、科技ETF等各类创新ETF品种出现,成为市场焦点。
各类新型ETF爆发的背后,是机构对于ETF市场抢夺的加剧。无论是扩品种,还是降费率,种种举措背后均显示出ETF江湖竞争的激烈化。
首批商品期货ETF面世
此次华夏、大成、建信三家公司旗下的商品期货ETF获批,填补了国内市场上该类产品缺失的空白。
业内人士表示,由于大宗商品价格的波动主要受全球宏观市场环境及商品供需等因素影响,与股市、债市相关性低,投资互补性强。大宗商品作为重要的资产类别,可以帮助投资组合降低风险减小波动,提高投资组合的风险收益比。
在此之前,国内跟踪商品走势的基金中,只有国泰、博时、易方达、华安四家公司旗下跟踪黄金现货的ETF。此外,国内第一只商品期货基金——国投瑞银白银期货基金于2015年面世,不过该基金是一只LOF基金。
至于在具体商品品种选择上的差异,不同基金公司有不同的考虑。
华夏基金相关人士表示,选择豆粕品种的原因,首先是因为豆粕与股票和债券的相关系数均为负值,将豆粕纳入配置可分散资产风险。此外,豆粕可以对抗通货膨胀,稳居全球农产品(000061)期货交易量首位,而且大商所豆粕期货价格与国际市场联动,市场化程度高。
大成基金方面则认为,各类大宗商品都具有良好的资产配置价值,但作为金融属性更强的有色金属,资产配置效应更高。
大成基金期货投资部总监李绍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大成有色金属期货ETF基金进行指数化投资降低期货投资风险,基金本身为无杠杆的商品期货基金,也不采用卖空策略,有效隔离期货风险;期货合约总头寸维持与基金资产净值一致,即所有商品期货合约的价值合计(轧差计算)介于基金资产净值的90%至110%之间。”
无论是跟踪何种标的,首批商品期货ETF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投资门槛低且可以进行“T+0”交易。以大成有色金属期货ETF为例,据悉该基金认购的门槛为1000元,联接基金认购的门槛仅为1元,相比直接投资商品期货门槛大幅降低。
因此,对于希冀通过ETF产品布局我国商品期货的投资者而言,华夏豆粕期货ETF、大成有色金属ETF和建信能源化工ETF,无疑提供了极有利的工具。
创新型ETF相继出现
除了首批商品期货ETF获批外,近期ETF市场可谓消息不断。
其中,近期备受关注的另一细分品种ETF,就是粤港澳大湾区ETF。
8月9日,工银瑞信粤港澳大湾区创新100ETF正式获得证监会批准。该ETF是国内首只横跨沪深港三大交易所的跨境ETF,也是国内首只跟踪标的为粤港澳大湾区创新100指数(下称“湾创100指数”)的ETF,已于8月19日进入发行期。
除工银瑞信外,广发、南方和华夏基金,均于今年5月16日申报了各家的粤港澳大湾区创新100 ETF,这些基金也已于近日相继获批。此外,还有多只大湾区主题ETF在等待获批。
据悉,“湾创100指数”从沪、深、港三市精选出100家创新能力突出的企业作为指数样本股,其前十大成分股包含腾讯控股、招商银行(600036)、中国平安(601318)、香港交易所、格力电器(000651)、美的集团、长和、中信证券(600030)、中电控股和万科。
“这类创新品种ETF近期市场的讨论度还是比较高的”,8月28日,华南一位公募产品部总监向记者表示。
其指出,“创新是基金公司ETF产品扩容的动力之一。一方面,对于ETF领域的龙头基金公司而言,扩张ETF产品线是必然诉求,无论有什么新型产品,都要第一时间卡位,以此进一步提高公司在ETF领域的行业地位;另一方面,对于想要在ETF发力的中小基金公司而言,由于在一些成熟的宽基指数产品方面已经无法与大公司去竞争,赶超机会渺茫,只能在新的细分赛道上去发力,因此对于ETF产品的创新态度也非常积极。”
对于基金公司而言,发力创新型ETF产品确实可能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近期打造了网红基金“华宝科技ETF”的华宝基金,就引起了众多同业的羡慕。
8月16日挂牌上市的华宝科技ETF,是市场上首只科技ETF。由于发行及上市期间,恰逢A股科技行情爆发,该基金在上市三个交易日规模实现翻倍,成为史上规模翻番最快的ETF。目前,其最新净值和份额规模均超过20亿。
沪上一位ETF基金经理表示,“这种案例的出现对业内而言也会产生激励效应,大家会更积极地投入到对ETF创新产品或者细分产品的研发之中。事实上,今年以来这个趋势已经非常明显,因为去年ETF的爆发主要还是集中在宽基指数ETF,而今年来,各种各样细分品种的ETF接连出现,投资者迎来了更多工具化的选择。”
降费大军不断扩容
随着公募发力ETF积极性的提升,围绕这一业务领域的竞争也随之加剧。
一个典型的现象在于,越来越多ETF产品开始选择低费率模式,这亦是基金公司ETF产品扩容的另一大驱动力。
以正在发行的工银瑞信粤港澳大湾区创新100ETF来看,该产品的管理费、托管费及指数使用许可费三项综合费率仅0.33%,大幅低于跨境 ETF 的主流水平(0.64%)和境内股票 ETF 的主流水平(0.63%),在全部股票ETF中处于综合费率最低的8.62%分位。
今年年初,平安创业板ETF采取“管理费率+托管费率”合计仅0.2%的低费率模式,打响了ETF费率战的第一枪。随后,易方达、银华、富国、广发等基金公司相继跟进,加入ETF降费大战。
中信建投证券表示,低费率一方面体现出基金公司让利于持有人,另一方面,首发+低费率也有助于该 ETF吸引更多投资者,形成“首发+低费率——规模领先——交易活跃——吸引更多投资者”的良性循环。
无论是产品创新还是降低费率,基金公司发力ETF的举动确实迎来了收获,越来越多个人投资者对ETF兴趣大增。
多只大型ETF产品最新披露的基金中报显示,个人投资者份额占比较去年同期显著提升,例如南方中证500ETF的个人投资者份额占比就由去年年中的11.41%增长至23.97%。
作为资金布局的新战场,基金公司对ETF的争夺战将更为激烈。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