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授权

注册

中国若采购巴西棉花以重建储备,意味着什么?

2019-11-07 07:53:03 和讯网 

  11月6日凌晨,据彭博社消息,作为世界最大的棉花进口国的中国,已批准采购巴西棉花以重建其储备。当前,我国储备棉库存紧张,市场预期通过收储来补充库存是必要的。

  

11月5日,习主席于进博会上表示要“继续扩大市场开放”及“继续完善开放格局”,因此,采购巴西棉花的消息难言空穴来风。收储传闻来袭,不得不令期货市场把交易重心往收储政策上靠。对于未来收储政策的真面目与影响,值得思考和探究。
  11月5日,习主席于进博会上表示要“继续扩大市场开放”及“继续完善开放格局”,因此,采购巴西棉花的消息难言空穴来风。收储传闻来袭,不得不令期货市场把交易重心往收储政策上靠。对于未来收储政策的真面目与影响,值得思考和探究。

  产销缺口仍存,收储预期明确

  在2019年4月公布新年度抛储计划后,相关部门也提到了未来对于收储的打算。对于目前的棉花储备形势而言,的确存在收储的必要。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2019年棉花消费量下滑明显,但产销缺口依然存在。结合2018年12月至2019年9月期间工业库存、商业库存变化,以及2019年1—9月份进口量和储备棉轮出量,我们大致可以估算出2019年1—9月份国内累计消费棉花543.06万吨,月均消费60.34万吨,借此推算全年消费为724.08万吨,因10月份后进入纺织淡季,预估全年消费大致在700万吨上下。虽然较农业农村部预计的805万吨消费量(2019/2020年度预测值)出入明显,但相比较于580万吨产量预估来说,产销缺口依然达到120万吨左右。随着近几年连续抛储,中国国家储备棉数量已经从1095万吨的高位下滑至150万吨左右。不考虑进口的情况下,剩余储备棉从质、量而言,难以达到保障国内棉纺织业消费的要求。因此轮入棉花,重建储备,迫在眉睫。

  关于收储预期的两大猜想

  当下环境,尽管收储预期十分明确,但收储的对象存在争议。虽然在内弱外强的背景下轮入外棉,从成本端的角度来考虑,这并不是一个赚钱的买卖。但就实际而言,收储内棉可能性不大,或将仅仅只收储一部分内棉。相较之下,收储外棉,可能性更高。

  产销缺口的存在叠加储备棉重建的预期,几乎可以解读为当下需要依靠轮入外棉来巩固未来储备棉安全。因为若仅仅轮入内棉,无异于扒了东墙补西墙。而轮入外棉,才是真正为棉纺织业提供了新的供应源头,保障棉花供给。

  从供给安全的角度来看,轮入外棉可能性大,但市场仍抱着轮入内棉抬升国内棉价的期盼。尤其在今年棉价跌跌不休的形势下,收储内棉的预期不缺支持声。轮入内棉成为郑棉多头的一大底气,甚至不少轧花厂也抱着对内棉收储的期待来赌后市。

  储备棉政策调控,更多意义在于保障供给量,维护合理的内外价差,而非在于调控国内棉花绝对价格,所以该政策对棉价的提振十分有限。一般而言,收储内棉,当然可以在短期内提高国内棉花价格。但价格只是温度计上的读数,客观反映当下市场供求格局。收储内棉的手段无异于是用手焐热温度计的玻璃泡,仅仅带来读数的提升,而无法改变市场的真实温度。今年的下跌行情,驱动因子更多在于需求的疲软。所以,解铃还须系铃人,能够带动棉价反转的驱动,必然还是取决于需求端的复苏情况。在市场温度没有回暖的背景下,短期内,人为地拉高国内棉花价格,使纱厂陷入订单缺乏下且原材料成本抬升的困局,无疑等于让真正的需求方里外吃瘪,挫伤需求端复苏的积极性。

  库存去化中,牛市需等待

  从2016年到2018年这三年间,每年将近250万吨—300万吨的棉花抛储量抑制住了国内棉花价格的波幅。经过棉花储备棉的去库存阶段,国内棉花库存呈现出了明显的去化趋势,市场看涨预期一度甚浓。库存的压制仍然存在,除中国外,全球棉花期末库存处于累库存状态,将对国际棉花价格的涨幅形成长期性的抑制。而在中国纱厂产能向外转移的趋势下,国际棉价就是国内棉价的天花板。

  

不过令人乐观的一点在于,正因全球最大的消费国存在轮入外棉的需求,全球棉花库存的去化仍在进行中。尽管国内重新回到累库存的状态,但在全球棉花去库存的进程中,棉花价格内弱外强的格局将会延续。虽然并不会直接带动内棉价格上涨,但随着国内纺纱成本控制,海外订单部分将回流国内,至少能推动需求端的复苏。
  不过令人乐观的一点在于,正因全球最大的消费国存在轮入外棉的需求,全球棉花库存的去化仍在进行中。尽管国内重新回到累库存的状态,但在全球棉花去库存的进程中,棉花价格内弱外强的格局将会延续。虽然并不会直接带动内棉价格上涨,但随着国内纺纱成本控制,海外订单部分将回流国内,至少能推动需求端的复苏。  综上,在收储政策预期逐渐明朗下,不管是传闻提到的巴西棉花还是美国棉花,轮入外棉的可能性非常高,远大于直接轮入内棉的可能性。但在当下棉价低位运行状态下,轮入外棉并非洪水猛兽,长远来看,夯实内外价差,才能真正推动需求端复苏。

 

(责任编辑:陈状 )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