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授权

注册

2020,“棉牛”离我们还有多远?

2019-12-14 10:56:13 和讯网  东海期货王琪瑶

  2019年,郑棉跟随美棉整体下行,其中在6月,受前期低温天气的炒作,郑棉有一波拉涨,随后都笼罩在中美关系反复的阴影中,下游需求一直低迷。直到十一长假结束后,随着外部扰动因素缓解,叠加疆棉减产预期发酵,在资金推动下棉价反弹,国储棉收储落地前对于收储预期的炒作,也支撑棉价反弹,但由于恰逢新棉不断上市供应较为充足,以及收储政策不及预期,使得棉价重回弱势。对于2019/2020年度,国内棉市格局如何?出现了哪些潜在变化?对此笔者做了几点总结和思考。

  国内预测2019/2020年度供大于求

  按照被调查棉农植棉面积加权平均计算,预计全国棉花总产量590.57万吨,同比下降3.35%,与上期持平;分区域看,新疆产量为503.95万吨,同比下降1.9%;长江流域产量为36.05万吨,同比下降11.34%;黄河流域预测产量46.7万吨,同比下降9.84%。通过2018年12月至2019年9月的工商业库存变化及2019年1—9月份进口量和储备棉轮出量,大致推算得到2019年1—9月份国内累计消费棉花在543.06万吨,月均消费60.34万吨,由此推算出全年消费在724.08万吨,由于进入10月后,下游纺织消费较差,预计全年消费大致在700万吨左右,可能并不如国家统计局预计的810万吨这样乐观。

  

2020,“棉牛”离我们还有多远?
  “减产论”不攻自破,成本下移带来价格波动区间下移

  11月底,全国籽棉采摘收购已经基本结束,收购价格低于去年,加工量超去年同期,预计今年棉花产量在616万吨左右,前期的“减产论”不攻自破,但新棉各项质量指标均差于去年。就目前加工进度来看,截止到11月30日,全国910家400型棉花加工企业加工总量约为350.7万吨,同比增加0.65%。新疆加工总量约为343.7万吨,同比增加0.93%;其中,地方棉花加工量2165695吨,同比减少4.10%,兵团棉花加工量为1271606吨,同比增加10.83%。内地加工总量为69276吨,同比减少11.36%。

  同时,由于机采棉的推广和普及,也使得我国棉花种植成本大幅下降。具体来说,2017/2018年度籽棉收购价格在7元/公斤左右,其中手摘棉的人工成本占到其中3.5元/公斤,而随着机采棉不断普及,机采棉的采摘成本仅为0.6元/公斤,据统计,截止到11月30日,全国400型棉花加工企业3128级籽棉平均收购价格为5.50元/公斤,同比下降15.90%。新疆籽棉收购价格5.41元/公斤,同比下降16.77%。2019/2020年度新疆机采棉平均加工成本12200元/吨左右。成本的下移也会带来价格波动区间的整体下移。

  内外棉价差缩窄或成常态

  受贸易战、宏观环境及人民币贬值等因素影响,国内现货市场整体较为清淡,国际棉市强于国内,内外棉现货价再次倒挂,12月初,国内低于国际1%关税价150—200元/吨,外棉通关已无竞争优势,后期大概率优先消耗国内资源,利好皮棉现货市场。今年以来,国内外棉价价差缩窄,且维持时间较长,做扩内外棉价差策略失灵,预计在国内供应充足、成本中心下移的背景下,国内棉花将逐步与国际棉花接轨,竞争力逐步显现,内外棉价差缩窄将是一个长期状态,这也是国内棉花参与国际市场的第一步。

  受价差缩窄影响,2019年年末进口棉花数量明显减少。据海关统计,2019年10月份我国进口棉花7.3万吨,较9月份8.34万吨降幅12.47%,同比降幅32.34%。2019年1—10月累计进口为158.82万吨,较2018年同期的122.72万吨,增幅29.42%。

  

棉纱的生产也值得关注,棉纱生产是否具有竞争力,目前主要聚焦于上游原料价格和电费,在我国棉价逐步具有竞争力的背景下,聚焦电费,我们可以看到中国新疆的电费优势是巨大的,因此,预计在未来,新疆棉纱也将逐步占有更大的市场,国内棉纱的优势将逐步体现。同时,我们也关注到,在中美贸易争端背景下,有部分下游企业向东南亚转移。在国内棉花价格竞争力凸显的背景下,预计2020年度产业转移的脚步或放缓。
  棉纱的生产也值得关注,棉纱生产是否具有竞争力,目前主要聚焦于上游原料价格和电费,在我国棉价逐步具有竞争力的背景下,聚焦电费,我们可以看到中国新疆的电费优势是巨大的,因此,预计在未来,新疆棉纱也将逐步占有更大的市场,国内棉纱的优势将逐步体现。同时,我们也关注到,在中美贸易争端背景下,有部分下游企业向东南亚转移。在国内棉花价格竞争力凸显的背景下,预计2020年度产业转移的脚步或放缓。

  

2020,“棉牛”离我们还有多远?
  替代品存在潜在威胁

  近年来,人均纤维消耗量从10公斤和20公斤再到未来30公斤,越来越多的化纤服装进入生活,目前发达国家的人均纤维消耗量在30公斤左右,我国也在发展过程中。化纤的价格优势长期存在、多样性适合下游多种需求,占据下游90%左右的市场份额,预计2020年涤纶短纤、黏胶短纤等化纤产品将继续抢占纯棉的市场份额。

  

由于下游的疲弱,1—10月份纯棉纱线累计产量较去年同比下降9.1%,棉混纺纱线累计产量较去年同比下降5.73%。2018/2019年度国内棉花消费量较2017/2018年度下降5.96%,考虑到下游复苏还需要较长的时间,以及化纤替代的影响,预计2019/2020年度棉花消费量将在此基础继续下降2.8%左右至785万吨。
  由于下游的疲弱,1—10月份纯棉纱线累计产量较去年同比下降9.1%,棉混纺纱线累计产量较去年同比下降5.73%。2018/2019年度国内棉花消费量较2017/2018年度下降5.96%,考虑到下游复苏还需要较长的时间,以及化纤替代的影响,预计2019/2020年度棉花消费量将在此基础继续下降2.8%左右至785万吨。
综上,2018/2019年度全国棉花产量约在616万吨,并没有出现预期的减产,籽棉收购价下降,棉价波动区间下移。棉花工商业库存仍处于同期高位,上游棉花、棉纱库存逐渐向坯布库存转移,预计2019/2020年度棉市供大于需格局难以改变,下游订单的实质转暖才能带动棉价长期上涨。此外,需关注国储棉政策、中美关系走向及替代品带来的消费减少问题。
  综上,2018/2019年度全国棉花产量约在616万吨,并没有出现预期的减产,籽棉收购价下降,棉价波动区间下移。棉花工商业库存仍处于同期高位,上游棉花、棉纱库存逐渐向坯布库存转移,预计2019/2020年度棉市供大于需格局难以改变,下游订单的实质转暖才能带动棉价长期上涨。此外,需关注国储棉政策、中美关系走向及替代品带来的消费减少问题。

(责任编辑:陈状 )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