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需求主导 拍卖指引
一、概况与结论:需求主导 拍卖指引 关注进口冲击
2019年秋季我们提出需求主导、近月看卖压、远月看缺口的判断,给出空近月买远月的策略,盘面走势基本符合我们的判断。2020年新冠疫情给全球经济带来巨大影响,国内大宗商品市场普跌,农产品(000061,股吧)跟随普跌,但玉米表现抗跌,主要因为余粮减少、临储库存压力弱化以及年度硬缺口的预期给了玉米期现市场强支撑。对于后市,我们依旧认为需求是未来半年玉米市场的主导因素,考虑到母猪结构和效率的问题,我们对猪料需求维持谨慎判断,结合禽料需求的强势增长,未来半年需求端整体恢复性增长,全年饲料需求维持持平。抛储底价仍是市场的重要指引,当前去库存已不是政策的主题,考虑到近三年临储库存的快速去化,预计2020年拍卖后期仍将发生翘尾行情。3月份起盘面增仓上涨走出前期震荡区间,也反映市场已经开始交易底价上涨的预期。
短期看,一季度受余粮压力减小、贸易商补库提振,产区现货坚挺;受需求淡季提货低迷、进口预期兑现的窗口临近,销区略显低迷。进入二季度交易题材增加、不确定性也在增加,旧作年度硬缺口的存在更多体现在9月合约。
中期看,需求仍是主导因素,仍需关注生猪存栏能否恢复的问题。按照我们初步预计,若猪料需求同比持续下滑,肉禽、蛋禽料的增加将弥补猪料下滑的缺口,年度需求同比持平稳定。此外,稻谷、小麦收储底价维稳,利多玉米走自身缺口逻辑,上方高度更多看谷物替代的压制。进口冲击是2020年最大的偏差因素,二三季度玉米及替代品的进口窗口期或将临近,也将压制盘面价格。另外,若疫苗研制成功或猪料需求超预期好转,则玉米上方空间将大有想象力,而这也是重要的预期偏差。
历史宏观冲击中,玉米价格走势互有涨跌,更多走自身供需逻辑。本轮新冠疫情至今玉米指数表现抗跌,从节前低点持续震荡走强,涨幅近8%;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玉米指数从1955元/吨下跌至1452元/吨,跌幅25%;而2003年SARS期间,期货合约未上市,北港平舱价在1030-1070元/吨窄幅区间震荡。
整体看,旧作年度缺口更多体现在9月合约,长线做多,区间1950-2150元/吨。对于远月合约来讲,预计新作玉米面积稳定略减,进入天气市,市场炒作题材增多,尤其是草地贪夜蛾在华北地区蔓延的可能,新作年度产需缺口仍存,远月升水结构持续存在。3-4月份的上涨已经透支了拍卖底价提升及溢价的预期,建议等待政策明朗后再回调买入,1-9月价差有望扩大。
外盘玉米经历2019年天气炒作的大涨大跌后进入震荡期,新冠疫情及原油大跌给CBOT玉米带来重挫,跌破330美分关键支撑位,主力低点触及310美分支撑位,长期跌破种植成本。进入二季度市场关注焦点也从工业需求端转向新作供给。从USDA二月论坛来看,2020/2021年美玉米种植面积创十年新高,5月供需报告对2020/2021年美玉米种植面积预估延续了3月份种植意向报告的9700万英亩,趋势单产178.5蒲/英亩,在新作饲用、出口、乙醇预估同比上涨的情况下,结转库存也高达33.18亿蒲式耳,库存消费比也创十年新高,供需基本面极度利空无法避免,且当前美玉米播种进度正常,关注后期天气情况。总体而言,美玉米无向上驱动,但向下空间有限,维持低位震荡判断,区间(300,400)美分/蒲式耳。
二、核心因素:需求主导 拍卖指引
(一)生猪恢复仍是需求端最大的不确定
2019年受非洲猪瘟影响,生猪存栏大减,自四季度触底反弹,能繁母猪存栏连续5个月环比转正,生猪存栏也恢复转正,这给饲料原料市场带来强支撑的预期。从数据来看,2019年肉禽、蛋禽料同步增幅21%、9%,猪料同比减幅-27%。按照存栏和补栏增幅来看,我们预计2020年肉禽、蛋禽增幅仍将维持在10%以上。那么猪料需求恢复与否就是需求端的关键。(1)若以官方月度生猪存栏连续环比恢复转正来推演,且出栏体重较常年明显上升,那么按照存栏*体重来推演,猪料需求自然是乐观的,尤其是在临储库存仅余5600万吨的压力背景下,这自然会给多头更多的支撑。(2)但通过10个月前的能繁母猪存栏推演,猪料需求的恢复并不乐观,此外母猪结构或将影响整个二三季度乃至2021年的出栏恢复,三元母猪配种率、PSY、胎数、分娩率等效率低于二元母猪,对应生猪存栏转正的拐点仍需观察,母猪存栏的路径预计是高补栏-高补栏高淘汰-低补栏,种猪问题将贯穿2020年全年,而且不排除非瘟再次爆发的可能性。同时,肉禽蛋禽养殖利润的大幅波动也会给禽料需求打折扣。那么按照能繁*体重*母猪结构来推演,2020年猪料的持续下滑将抹平禽料的持续增加,下游整体饲用需求持平略增。
新冠疫情对养殖影响最大的还是肉禽,1月底-2月中旬商品代下跌导致鸡苗补栏下降,进而导致种鸡延迟产苗,2-3月份的产能受损;疫情导致1-2月份肉鸡出栏调减4-5亿羽,2月影响较大。整体看,疫情对肉鸡冲击大于蛋鸡,肉鸡及817鸡苗补栏受损,肉鸡料下滑体现在2-4月,预计全年肉鸡料消费增幅从15%调减至10%。而疫情对蛋鸡消费影响有限,行业存在15%左右的换羽控料,但仍有延迟淘汰蛋鸡弥补了需求的消化,结合在产蛋鸡存栏及2019年鸡苗补栏来看,年度存栏同比增幅12%。
工业需求端预计稳定持平。“低价创造需求”的时代收尾,前三年高利润刺激,产能不断释放,整体稳定在1.1亿吨左右。2019年行业开机率及加工利润均有所下滑,而2020年一季度受疫情及物流影响,下游需求下滑,淀粉及酒精行业开机率、加工利润均低于2019年同期。在下游产业需求趋稳的背景下,深加工行业的加工量更需要根据利润、开机率调节。预计二三季度工业需求反弹,需要关注陈稻定向的替代问题。
(二)抛储底价仍是指引
一季度末,东北产区余粮逐步见底,粮源转移至贸易渠道中,价格支撑明显,易涨难跌。而当前南北港贸易库存处于近几年低位,饲料、深加工企业库存也处于低位,旧作年度缺口仍需抛储供应。3-4月份,价格上涨由东北产区-北港-华北-南方销区传导,渠道贸易商建库存,北港涨价累库,四港库存从180万吨提升至360万吨水平,而北港平舱价也从1900元/吨涨至2090元/吨高位。
后期供给端的最重要题材就是抛储。
(1)从价格来看,如果拍卖底价不变,考虑出库升贴水、运费、平舱费等,到港成本1900元/吨,和当前现货一致。盘面9月合约2000元/吨的中轴位置也已经反映拍卖底价提升100元/吨的预期,拍卖底价提升的幅度及溢价会带来买预期行情。
(2)从数量来看,前三个年度拍卖成交5744万吨、10013万吨、2191万吨,累计去库存1.8亿吨。目前临储结余约5600万吨,陈粮压力已经不再是政府的“烦恼”,去库存也已经不再是主题,初步预计2020年成交在3000万-4000万吨左右,后期或仍将发生翘尾抢拍的行情。
(3)进入二季度,市场关于拍卖的传闻开始增多,而期货交易的情绪也转移到这个焦点上,这既是9月玉米合约交易题材的季节性也是市场的惯性。
整体看,与其猜政策,不如跟随市场,而且从盘面增仓上行的形态上也更建议跟随,这也类似2019年同期的行情。截止5月份,盘面上涨幅度已经透支拍卖热度的预期,建议等待政策靴子落地后再选择机会。此外,稻谷、小麦收储底价维稳,利多玉米走自身缺口逻辑,上方高度更多看谷物替代的压制。
三、预期偏差:进口冲击及需求
进口冲击:中美贸易谈判第一阶段达成前期,玉米及替代品进口一直是连盘交易的题材,但情绪大于实质,2018/2019年进口总量延续五年下降,是近八年最低。在第一阶段谈判签署后,玉米及替代品进口的预期迟迟未兑现,新冠疫情也引发了全球大宗商品的物流担忧。那么进入二季度后,进口冲击将对玉米升水结构带来打压,预计旧作进口恢复至2016/2017,2017/2018年水平,达到2000万-2500万吨左右。(1)玉米进口有望增加。中国玉米进口主要来自乌克兰,主要受价格优势和非转基因两方面的原因,从乌克兰玉米平衡表来看,近十年出口占比产量的权重从六成逐年增加至九成左右,预计中国进口体量仍将维持稳定增加。考虑到原油下跌导致玉米燃料乙醇利润刷七年新低,占比四成的工业消费也将下滑,出口成为最大选项,美国玉米年度出口有望大幅反弹,甚至超过2017/2018年6200万吨的水平。此外,考虑到当前外盘的玉米、乙醇价格水平低位,也是中国增加贸易进口的有利窗口期。考虑到中国20年玉米进口配额仍为720万吨,预计二三季度将迎来窗口期,旧作年度玉米进口有望超过500万吨。(2)高粱、DDGS进口恢复。受贸易战和美国高粱减产影响,2018/2019年进口高粱大幅下滑,随着产量恢复增加,高粱进口将显著增加。DDGS上年度进口同样严重萎缩,但2020年不一定过度乐观,主要因美国乙醇厂停产导致DDGS报价上调。初步预计高粱、DDGS进口在300万吨、100万吨左右。(3)大麦进口稳定略增,澳洲大麦是中国大麦的主要进口来源地,受中澳贸易关系及澳洲大麦减产影响,上年度大麦进口锐减。随着产量恢复预计大麦进口稳定略增,预计年进口量在600万吨左右。
需求:需求既是核心因素也是预期偏差,猪料的需求的变化将决定玉米市场中期走势。一方面,若疫苗研制成功或政策端发力,生猪存栏恢复或将超预期加速,猪料需求的好转也将带动饲料原料价格大幅走强;另一方面,若非瘟复发蔓延,或母猪结构问题爆发,则玉米供需结构对应发生转变,不排除再次发生2019年买预期(拍卖提价)、卖现实(需求恶化)的行情。
玉米淀粉:成本主导定价 旺季能否兑现
玉米淀粉回归成本定价的逻辑,核心因素就是原料定价,其自身题材有限。“低价创造需求”的时代收尾,行业加工利润重心下移,淀粉仍是玉米的“影子”产品,价差波动范围收窄。一季度CS-C价差持续走缩,主要受宏观冲击和成本上涨导致。淀粉工业协会数据反映,1-2月淀粉消费量同比下降20%,且除医药消费外,下游消费均同比大幅消减。3月下旬,随着国内疫情得到控制,下游消费开始复苏,淀粉及副产品价格开始反弹,淀粉企业库存触顶回落。
后期国内消费刺激有望兑现,且二三季度是淀粉传统的消费旺季,CS-C价差有望反弹。关注9月价差300左右的支撑反弹。单边跟随玉米,9月合约区间(2300,2450)元/吨,淀粉-玉米价差区间重心在(300,400)元/吨。
预期偏差关注旺季需求能否恢复。
稻谷小麦:政策主导 口粮安全
对食用主粮而言,仍处于政策主导、累库周期,尤其在宏观系统性风险的特殊时期,粮食安全的政策稳定性更为重要。2020年稻谷和小麦收储底价稳定,价格的底部支撑已经确定。早籼稻、中晚籼稻、粳稻收储底价分别为2420元/吨、2540元/吨、2600元/吨,其中籼稻同比增加20元/吨;小麦收储底价2240元/吨,较2019年维持不变。
对小麦而言,2020年生长期天气适宜度高于往年均值,主产省份积温较常年均偏多,热量条件优于2019年和常年,预计2020年仍是丰产。对稻谷而言,国家2020年提倡恢复早稻面积,确保产量稳定,全年也是供需宽松、累库存的格局。
从价格走势来看,收储底和拍卖顶决定了区间震荡的走势。近期国外受疫情影响,部分国家对稻米小麦采取出口禁令,但考虑中国稻谷、小麦持续累库存,口粮品种库存处于历史最高水平,且进口依存度极低,受影响有限。综合看,口粮安全、米面无忧!预期偏差关注天气和进口冲击。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证券市场周刊。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