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小文:人类能源消费正在转向更加清洁的能源

2020-06-22 15:36:12 和讯期货 

  6月22日,低硫燃料油期货合约将在上海期货交易所子公司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正式挂牌交易。同日,由上海期货交易所、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中国石油(601857,股吧)和化学工业联合会联合举办的2020年上衍能源论坛在上海举办。本次论坛的主题为“在变局中开放与发展” ,聚焦疫情以来油气市场动态、燃料油产业展望、能源期货市场对外开放等议题。 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黄小文出席论坛并以“全球石油市场供需格局及未来船舶燃料发展趋势”为主题发表演讲。

  黄小文表示,当前全球能源格局正在发生变革,随着各国政府对于全球气候变化以及能源可持续发展问题关注度的逐渐增加,人类的能源消费正在转向更加清洁的能源。因此他认为,未来船舶燃料发展趋势有以下几个方向:一、LNG;二、氢燃料;三、风帆动力;四、甲醇;五、氨气;六、生物燃料;七、LPG;八、乙烷。

  以下为文字实录:

  基辛格曾说:“谁掌握了石油就掌握了所有国家。”石油作为全球最为重要的大宗贸易商品,号称工业的血液,也是华尔街最为重要的金融交易产品,但目前全球石油市场格局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美国在2019年超越沙特俄罗斯成为世界第一大油气生产国,这是全球能源市场的重大事件,一举改变了全球石油市场供需格局。

  一、当前全球石油市场供需格局

  1、石油市场供应情况

  从供给方面看,近年来能源生产中心加速向西半球转移,打破了原来中东和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OPEC)一家独大的供给格局,美国成为了全球油气资源供应中心之一,同时加上俄罗斯中亚的油气,油气供给方面已经形成了“美国、沙特、俄罗斯”三足鼎立的格局。2018年,美国的石油产量占据全球石油市场的16%,与沙特、俄罗斯持平。到了2019年,美国的市场份额进一步上升至18%,超过俄罗斯和沙特的16%和15%,成为全球最大的石油生产国。需要关注的是,美国不断上升的市场份额是在沙特、俄罗斯等国实施减产的情况下实现的。

  ——美国。美国石油产量在近些年来的快速上升,得益于页岩油气革命。自2011年以来,美国页岩油行业得到蓬勃发展,页岩油产量迅速提升。截至2019年12月,美国七大产区页岩油产量已突破900万桶/天,在原油总产量中比重达到70%。根据最新数据,目前美国国内原油产量达到1290万桶/天,为历史最高水平。此外,随着美国本土轻质原油产量的持续增加以及铁路和管道运输设施的不断完善,大量轻质低硫原油流向墨西哥湾沿岸炼厂,从而导致美国低硫原油进口量大幅下滑。2015年底,美国解除了上世纪70年代以来实行的原油出口禁令,原油出口量逐年递增。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12月底,美国原油出口量达到446.2万桶/天,创历史新高。

  ——沙特。沙特阿拉伯拥有全球16%的石油探明储量,高达364亿吨,位居世界第二,仅次于委内瑞拉。而沙特所在的波斯湾地区,石油储量占世界所探明储量的一半以上。4月份,沙特的石油产量高达1230万桶,出口量高达每天940万桶,这是3年来的最高水平。

  ——俄罗斯。从世界范围内来看,俄罗斯绝对是世界资源宝库,拥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铁矿、煤矿、森林等资源,资源总价值位居世界第一位。根据俄罗斯能源部的数据,2019年俄罗斯石油和天然气产量达到创纪录的1125万桶/天,约在5.5亿吨左右。过去10年,俄罗斯石油产量一直在上升,这得益于新油田的开发和成熟油田新技术的引进。2019年,俄罗斯石油出口2.675亿吨,同比增长2.7%。但按照OPEC+减产协议约定,俄罗斯承诺在5月和6月将日产量削减至850万桶/天,占总产量的19%。

  随着美国页岩油的强势崛起,全球原油市场供应格局多点开花,北美、欧洲、中东、非洲和南美,均是全球主要的原油出口地区。特别是美国、沙特、俄罗斯剩余产能空间巨大,基本主导了全球石油市场的供应格局。

  2、石油市场需求情况

  全球石油需求增长愈发集中。近些年欧洲地区原油需求增速进入瓶颈期,北美地区原油需求保持低增速态势,全球原油需求重心逐步转移至以中印为主的亚太地区。

  ——美国。美国仍是全球最大的石油消费国,2019年的石油消费量高达10亿吨,全球占比20%。早在1859年,美国人就在宾夕法尼亚州打出了其第一口油井,这也是世界历史上第一口油井。同时,石油一直都是以美元来定价的。应该说,美国已经主导全球石油市场百年以上的时间。

  ——中国。中国石油消费量6.6亿吨,全球占比14%,几乎是欧盟的总和。2019年,中国进口5亿吨石油,同比增长9.5%,对外依赖度高达72%,是全球最大的石油进口国,也是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石油消费国,换句话说,我们国家每消费100吨石油,就有72吨需要从国外进口,稳定的石油来源对于我国至关重要。

  ——印度。2019年,印度石油消费量2.16亿吨,全球占比5%,印度13多亿人口,却是地球上能源最匮乏的国家。而且,过去十年中,中国和印度分别在全球新增石油需求中占了45%和20%,国际能源署(IEA)预计到2025年,印度的石油需求将超过中国。

  由此可见,美国、中国和印度三国合计占全球石油消费总量的40%,其中,美国主导了全球石油供应,而中国和印度主导了全球石油需求增长。

  3、石油市场贸易格局

  海运是全球石油贸易最为重要的运输方式。目前,石油年海运贸易量约占到全球石油总产量的60%,每天的海运贸易量在6000万桶以上。由于产油国和消费国之间的地理差异,可以看到,全球石油主要从中东、西非、南美为主的产油区,运往美国、欧洲、以及中国为代表的亚太地区。最大的海运流量来自波斯湾的中东原油,经由霍尔木兹海峡出至阿拉伯海,向东去往印度或过马六甲海峡运往中日韩;向西经由曼德海峡过苏伊士运河,或绕好望角运往欧洲或美湾/美东海岸。其中,在原油运输方面,根据克拉克森统计,超大型油轮(VLCC)航行区域大多集中在中东地区;2019年超大型油轮约19%的航行时间集中在中东。此外,2019年超大型油轮约41%的航行时间在亚洲区域。总体而言,全年约80%的时间,超大型油轮航行在苏伊士以东地区。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了全球原油贸易格局主要是从中东地区出口至亚洲。

  整体来看,中东沙特、俄罗斯生产的石油主要用于出口,美国也已经开始大规模出口石油,实现了能源独立,而中国、印度石油进口规模庞大,对外依赖度不断提升,分别达到72%和85%。应该说,当下全球石油卖方市场已经形成相对垄断局面,而买方市场则话语权较弱,在全球贸易中处于相对弱势,需要全力提升在全球石油贸易中的地位,全力建立多元化的资源渠道,并适时加快石油战略储备以保障能源安全。

  二、中国海运石油进口现状

  ——全球能源贸易格局。进口方面,亚洲进口量保持增长,占全球总量近六成。其中,中国经济继续保持较高增速,原油需求旺盛,进口增幅扩大;印度经济后劲不足,产能过剩,需求由正转负;日本由负转正;欧洲进口扭转萎缩局面;北美加速下滑,其中美国进口锐降23%。据克拉克森统计,2019年亚洲地区原油进口量同比增幅保持3%,占全球比重提高至59%;欧洲地区从萎缩2%转变成增长1%;美国原油产量连创新高,北美地区进口量萎缩21%。

  ——原油海运市场结构。世界原油海运运输结构有明显变化。波斯湾地区出口依然是主力,但增量为负,比重有所减少;非洲出口保持增长;美国出口猛增。据克拉克森统计,2019年波斯湾原油出口量占全球比重减少至43%。其中,伊朗受美国制裁影响出口量锐减64%;沙特因减产出口减少5%。俄罗斯海运出口增长6%。委内瑞拉受到美国制裁,出口萎缩39%,拖累拉美地区出口量减少7%。美国出口量同比增长100%,占全球比重提高至4.4%。

  ——中国海运石油进口情况。2019年中国海运原油进口量高达4.37亿吨,原油进口结构继续向着多元化发展的方向推进。以波斯湾、非洲货盘为主,其后是南美、俄罗斯。受中美贸易摩擦影响,从美国进口锐减,沙特、俄罗斯等国间接受益,且以荣盛、恒力、恒逸为代表的国内独立炼厂产能上升,从沙特和巴西的原油进口量都有提升。中国港口接货情况,主要是青岛、宁波、舟山、泉州和日照等大型港口。而来自俄罗斯科兹米诺进口的原油,全部为阿芙拉型。几乎全部进入了山东地区的青岛、龙口和莱州港口。从原油海运航线上来看,主要有4条:中东航线、拉美航线、非洲航线和东南亚航线,其中进口总量70%要经过马六甲海峡。今年1-5月,我国进口石油2.16亿吨,同比增加5.2%。特别是5月份,原油进口1130万桶/天,创出历史最高纪录,油价暴跌至20美元时购买的原油已经运抵。各类数据显示中国经济正在逐步恢复,推动我国原油进口量继续保持稳定增长态势,极大促进了油轮运输业务的繁荣。

  三、未来船舶燃料发展趋势

  作为“能源之王”,石油在全球能源市场中的主导地位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仍不会被撼动,并且依然是人类活动依赖的主要能源。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全球能源格局正在发生变革,随着各国政府对于全球气候变化以及能源可持续发展问题关注度的逐渐增加,人类的能源消费正在转向更加清洁的能源。船舶,是海上贸易运输的重要载体,亦是航运业排放污染的重要来源。海上运输所造成的绝大部分污染,包括硫氧化物、氮氧化物、二氧化碳和颗粒物等,大都来源于船用燃料。为应对气候变暖,减少航运业的温室气体排放,国际海事组织(IMO)于2018年4月通过了全球首份航运业温室气体减排战略,提出到2050年温室气体年度总排放量与2008年相比至少减少50%,并努力逐步实现零碳目标。选用清洁的新能源新动力(310328)技术将是航运业实现最终减排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近几年来,船舶燃料动力已经向着多元化、清洁化、低碳化的方向发展,特别是LNG、甲醇、LPG等替代能源的技术应用日新月异。现在和大家分享关于船舶燃料动力的几个发展方向。

  一是LNG。LNG被视为一种清洁的替代船用燃料已经有许多年了,LNG动力船舶也有了成熟的商业化运用实例。LNG燃料也获得了许多船东的支持,达飞选择LNG作为船舶燃料,赫伯罗特也启动了集装箱船改装LNG动力的项目。中远海运集团为强化清洁能源应用,与大船重工签署了研发全球首艘LNG双燃料VLCC的协议,推进船舶技术创新,共同守护蓝天白云。尽管LNG作为船用燃料的份额正在不断扩大,但加注基础设施有限,改装成本高的问题仍然突出。

  二是氢燃料。近年来越来也多船厂、能源公司以及动力系统供应商开始加大氢燃料动力船舶的研发。国际能源署(IEA)报告指出,氢能源可能成为实现IMO 2050航运业碳减排目标的一种燃料选项。氢能源发展过程中的一大挑战是生产成本高,此外,氢能源还具有储存运输困难、相比传统船舶燃油能量密度较低以及能量损失较大等问题。

  三是风帆动力。近几年来,内河安装辅助风帆的船舶数量正在不断增加,远洋运输的船舶也开始向风力助航方向发展。风帆动力虽然无法替代船舶燃料,但却可以减少船舶二氧化碳排放,节省燃油消耗。据相关人员介绍,风帆动力装置能显著减少船舶油耗,初步统计每天减少3%左右的油耗。

  四是甲醇。甲醇和现有的液体船用燃料类似,操作简单,甲醇动力发动机的改装成本只有LNG的25%。甲醇也是目前限硫令合规燃油之中唯一能够从本质上达到氮氧化物排放Tier III标准要求的燃料。全球首艘甲醇动力船舶Stena Line公司旗下渡轮早在2015年完成改装并投入运营。

  五是氨气。研究显示氨气可以作为一种安全高效的船用燃料,未来有望成为海运业的绿色替代燃料。氨气具有许多优点,能量密度大,同等数量氨气中包含的能量比液化氢气高出了50%,更容易存储和运输。不过氨气易燃且有毒,在通风、温度和气压控制方面需要特殊的安全防御措施。

  六是生物燃料。生物燃料属于可再生能源,去年,马士基已经在旗下一艘18000TEU的超大型船Triple-E级的集装箱船上测试生物燃料,测试航线为鹿特丹至上海的亚欧航线,这是全球最大规模的使用第二代生物燃料进行的航行试点。此次航行将较以往减少150万千克二氧化碳排放量和2万千克硫排放量。

  七是LPG。LPG与LNG类似,目前,MAN已经开发出ME-LGIP低速机,其可以以LPG为燃料,全球有4艘5.5万载重吨采用LPG为燃料的LPG船正在建造中。

  八是乙烷。乙烷是全球贸易的重要化学品,MAN已经开发了ME-GIE系列发动机,可以采用乙烷作为燃料。目前全球已有4艘乙烷运输船采用乙烷作为燃料。

  DNV通过研究认为,到2050年,氢燃料和氨燃料将最有可能取代化石燃料,用于船舶发动机,完全满足2050年航运业的减排要求。

  当前全球能源发展正处于重要转型期,航运业对减少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中国远洋海运集团致力于应对气候变化的长期承诺仍然没有改变,公司一直都在积极推动清洁能源在船舶燃料领域的应用,也希望携手越来越多的同行、石油公司和科技公司共同推动船舶燃料的清洁化、低碳化、零排放。

  6月22日,上海国际能源中心正式推出了低硫燃料油期货合约,该品种及时适应了我国船供油行业的发展需要,也有利于航运企业和船供油公司积极利用低硫燃料油期货合约进行套期保值,更好地满足燃料油产业链企业的风险管理需求,增强我国保税船燃行业定价话语权,促进我国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的构建。这里,我也预祝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低硫燃料油期货合约交易越来越活跃,尽快成为全球船供油行业最为重要的基准价格。

  谢谢!

(责任编辑:陈状 )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