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价格涨不停,背后原因是什么?未来走势又如何?

2022-03-25 09:42:01 和讯 

  疫情之后,全球粮食市场普遍大涨,俄罗斯和乌克兰冲突之后,粮食短缺恐慌进一步加剧。其中部分品种的涨势凌厉,其中CBOT大豆连续上涨已接近半年,主力合约收盘价已超过去年5月份高点。大豆价格上涨之后,各方观点不一,本文将尝试从不同角度分析大豆上涨的动力和未来趋势。

  图1:最近一年CBOT大豆主力收盘价

大豆价格涨不停,背后原因是什么?未来走势又如何?

  全球大豆产量或将降低

  USDA 2022年2月报告预估全球大豆供需缺口-5.31百万吨,同比减少14.03百万吨,环比减少2.94百万吨,全球大豆产量月度预估363.86百万吨,环比减少8.7百万吨,全球大豆进口月度预估162.76百万吨,环比减少5.67百万吨。全球大豆期末库存92.83百万吨,环比减少2.37百万吨。

  根据芝商所研究报告《春播季节面临挑战》指出,北半球各地农民正在为春播季节做准备,但面对拉尼娜天气现象、原油和化肥价格飙升,导致农业成本上升,也加剧了本已高企的通胀,而且还要面对乌克兰危机,挑战重重。这些因素对美豆产量带来重大影响,也将美豆价格推至多年来高点。

  图2:全球大豆供需缺口月度预估

大豆价格涨不停,背后原因是什么?未来走势又如何?

  尽管美豆在全球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当下的焦点可能更多聚焦在南美。IGC3月份公布的月报,显示大豆贸易量有可能会所有降低,该机构进一步下调了2021/22年度全球大豆产量预测300万吨至3.50亿吨。下调2021/22年度全球大豆消费量100万吨至3.62亿吨;下调2021/22年度全球大豆期末库存100万吨至4200万吨;下调2021/22年度全球贸易量200万吨至1.59亿吨。继美国大豆产量预估不断下调之后,南美大豆也开始被多家机构下调。3月初,AgResource Brasil继续下调巴西大豆产量至1.1945亿吨,Agroconsult预估巴西大豆产量同比降11%。

  综合多家机构预测数据,大豆产量和消费量应当是双降且缺口拉大。我们认为,产量减少的短期确定性应当大于消费减少的确定性,但从大豆的走势上来看,大豆价格并未因缺口消失和收窄而下跌,2017年以来的重心反而一再被提升,供需缺口影响的只是短期阶段性的波动。

  未来国内消费大概率放缓

  从更难被预测的消费来分析,国内大豆产区集中在东北区域,相较国际豆价竞争力不强,但进口大豆与国内市场的豆价有较高的相关性。由于经济更加成熟,欧盟、日本的大豆进口量相对稳定,2000年以后,中国大豆进口量成为消费端影响豆价的最大变数。我们认为,近年国内食品消费已经趋于饱和,并且家庭和酒店餐饮对豆油的使用量占比是在降低的,2019年之后的粕类需求增长才是推动大豆需求增长的动力。

  图3:中国大豆消费月度预估

大豆价格涨不停,背后原因是什么?未来走势又如何?

  通常来说,价格从原材料端到饲料消费端的传导存在一定的时滞性,而饲料消费端反作用到原材料端的时滞性更加明显。因此,当养殖周期启动之后,养殖企业在扩大再生产的驱动下需求会爆发式增长,迅速推高原材料价格,但当养殖行业转入不景气之后,由于生产的滞后性,从而导致存栏维持相当长一段时间的高位,进而反馈到原材料端的时间也会被延后。

  以生猪为例,虽然当前生猪价格已经处于低位,但是生猪存栏量同比还在缓慢增长,在消费淡季来临的情况下,未来半年生猪存栏量不会下降,不过,生猪存栏增速也会放缓,预计今年四季度到明年一季度缺口将会收窄。

  图4:生猪存栏同比与猪价

大豆价格涨不停,背后原因是什么?未来走势又如何?

  供需缺口有望缓解

  不可否认,资金成本对大豆的影响也比较显著,上一轮豆价的高点出现在美联储缩减购债之前,假如用过去的视角来看,绝大多数人会认为去年5月份就是本轮大豆的价格高点,但本轮大豆除了需求边际收窄之外,还是美洲尤其是美国劳动力的不足,所以价格表现也与以往有所不同。

  图5:近10年CBOT大豆走势

大豆价格涨不停,背后原因是什么?未来走势又如何?

  按照市场经济的自我调节,一般在作物价格强劲的时候,农民都会选择增加大豆种植面积,但当下略有失效。这背后是中国种植面积饱和以及美洲产品生产积极性不足,而生产积极性不足背后则是“直升机撒钱”和资产增值的负面效应。随着资产持有成本升高和疫情重症发生率降低,劳动力可能会回归市场,豆价又将恢复平稳。

  在未来宏观环境偏紧的情况下,长期豆价会恢复平稳,但在短期消费偏强,预估产量不足的情况下,豆价可能会高位运运行一段时间,短线甚至有进一步上涨的可能。投资者可关注芝商所旗下的CBOT大豆期货近月合约(交易代码:ZS)逢低做多的机会,该产品是实物交割合约,为大豆买卖双方提供了高效管理风险的方式,该合约流动性、透明度高具有较明显的价格发现功能。

(责任编辑:赵鹏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合作供稿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