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8点见丨油价还在涨,沙特油库又被袭击了

2022-03-28 07:33:23 新京报 

新闻8点见,多一点洞见。每天早晚8点与你准时相约,眺望更大的世界。

俄乌冲突导致国际油价上涨,然而“雪上加霜”的情况发生了,石油大国沙特的油库近日接连遭遇袭击。让人不禁想问,国际油价还会继续涨吗?

当地时间2022年3月25日,沙特吉达,当地石油设施遭遇袭击,现场火光和浓烟直冲天际。图/IC photo

当地时间3月25日,沙特阿拉伯西部海滨城市吉达的北吉达油库遭也门胡塞武装袭击,空中升起滚滚浓烟。两个油罐起火,但无人员伤亡。据彭博社报道,该袭击标志着全球主要石油出口地区紧张局势升级,油价也应声走高。

彭博社称,北吉达遇袭油库主要满足沙特国内需求,对全球原油市场影响有限。但袭击升级仍然令石油贸易商担忧,现原油每桶价格已超过100美元。

这是一周以来北吉达油库第二次遭到袭击,该油库储存柴油、汽油和航空煤油,供油量占沙特供应总量的25%以上。

近来数周内,胡塞武装升级对沙特阿拉伯石油基础设施的袭击。当地时间3月21日,沙特阿拉伯方称,任何全球石油短缺都不是沙特阿拉伯的责任。

路透社评价指出,这表明沙特越来越不满美国对于也门问题的处理。目前,沙特与美国之间紧张关系加剧,在俄乌冲突开始之后,沙特拒绝西方国家要求增产石油的呼吁。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沙特阿拉伯敦促美国提供安全支持,寻求安全承诺,包括情报合作及行动支持,以应对也门胡塞武装的威胁。

当地时间3月25日夜至26日晨,沙特主导的多国联军对也门胡塞武装在也门首都萨那和西部港口城市荷台达的多处目标实施空中打击。据半岛电视台报道,多国联军称该打击是为了保护全球能源、确保供应链。

据新华社报道,3月26日,也门胡塞武装表示将与沙特领导的多国联军停火三天,并表示若多国联军停止空中袭击,撤离军队,他们将承诺永久停火。 阅读全文>>>

有一种罕见病危害极大目前却无药可医,它就是CACNA1F基因突变。现在,在国内,由近40个家庭组成的患者组织正以星星之火的方式,推动这一罕见病治疗药物的研发进程。他们都做了哪些努力?

CACNA1F基因突变将导致严重的眼病,这就意味着患者将面临彻底致盲的风险。孩子患上超级罕见病让家长十分焦虑,可更令他们茫然的是研究这一疾病的科研人员少,没有药物,也没有有效的治疗手段。

为了给孩子争取治疗机会,贾先生几乎跑遍了北京所有的眼科医院,见到了不少眼科医生,医生们给出的建议基本都是让孩子少上网、增加户外活动时间等,同样无法给出有效的治疗方案。

有这样无助境况的家长,不止贾先生一个,是CACNA1F家属群将他们联系起来。贾先生告诉记者,这个群是家长们互相沟通孩子病情、获得相关治病信息、科研信息最重要的渠道。这个群里,有来自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佛山、常州、成都等城市的35个家庭。

慢慢地,家长们的努力得到越来越多专家的回应。一次偶然的机会,贾先生在上网查资料的过程中找到了中国基因病毒载体专家吴小兵。今年2月,在吴小兵的牵线搭桥下,专项基金设立CACNA1F基因突变研究项目组,来自医院、高校、药物研发机构的专家、学者加入其中。

贾先生说,自从有了这个项目组,家长们把专家、学者拉进患者家属群,“每天我们都会问专家们,有什么进展吗?需要家长配合做些什么?专家们也都会为大家一一解答。”贾先生告诉记者,在这个科研平台上,家长们和专家、学者一起前行,大家迫切地期待治疗药物早一天研制成功。阅读全文>>>

一游客在贵州梵净山的金顶摩崖石壁刻字被罚12万元,近日引发热议。被法院罚款12万元,足以让当事人为自己的不文明行为付出“疼到肉”的代价,也是对文明旅游底线的再次宣示。

2021年9月27日拍摄的贵州梵净山风光。图/新华社

近日,贵州省江口县人民法院依法公开开庭审理了世界自然遗产地贵州梵净山“金顶刻字案”,判决被告陈某支付各项修复及赔偿费用共计123952.08元。法院审理查明,2021年7月11日,被告陈某在世界自然遗产地贵州梵净山游览时,使用登山手杖在梵净山金顶摩崖石壁上刻画了“丽水陈国”4个字。

金顶摩崖石壁不仅属于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人文景观,同时也是贵州省人民政府公布的第二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经专业机构鉴定,被告陈某此举造成文物“部分破损”,对梵净山的景观美学功能和文物造成“不可逆的损害”。其行为不仅危害了梵净山自然遗产安全,也带来了不良的社会影响。

一些每到一地就要写下“到此一游”的人,或者心怀侥幸,或者觉得只要把握一下“度”,别在“重要文物”上动手就可以了。殊不知,刻画涂鸦之类的不文明行为,情节固然有轻重之别,但性质却如出一辙。

对此,不少地方都出台了相应的旅游“黑名单”制度,如果涉嫌破坏损毁文物,还可以依照《文物保护法》和《刑法》等相关规定进行处罚。《治安管理处罚法》也明确规定,刻画、涂污或者以其他方式故意损坏国家保护的文物、名胜古迹的,给予警告、罚款、拘留等处罚。阅读全文>>>

安徽省人大常委会近日拟将冷淡、漠视等行为纳入家暴,最快24小时出人身保护令。这一举动再次引发人们对家庭冷暴力的关注。反家庭冷暴力,如何才能在法律层面落到实处?

家庭成员之间的冷淡或漠视,作为一种冷暴力,后果不亚于身体侵害,同样不为法律所容忍。图/IC photo

现实里,冷暴力并不鲜见。但很多时候,受害人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正在被伤害。长期遭受冷暴力的人,容易出现情绪表达障碍和性格扭曲,而这也往往又成为受害人继续被暴力对待的理由。

事实上,在安徽之前,于2020年8月施行的《吉林省反家庭暴力条例》,也已将冷暴力纳入家暴范畴,规定采取冷淡、漠视等具体行为方式为家庭暴力。各地明确对家庭冷暴力予以立法规制,足以体现社会在此方面的基本共识。

冷暴力由于复杂而隐蔽,在法庭上很难举证。因此,从预防的角度,首先要从源头上对冷暴力案件受害者进行更为全面的保护,使之能够识别并抵抗这种隐秘的暴力风险。

鉴于家庭冷暴力案件的特殊性,法官在审理此类案件时,应坚持职权主义的诉讼模式,主导该类案件的全部诉讼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引导当事人进行举证。

在我国的类似案件中,当受害人已经举出初步证据证明存在冷淡、漠视等冷暴力行为时,可考虑由施害人提供证据证明自己不存在对受害人的精神伤害的故意或过失行为,以举证责任转移来保护弱势群体。

地方立法将冷淡、漠视纳入家暴范畴,是一次旗帜鲜明的表态。尤其是通过对冷暴力行为的列举、解释和说明,使得受害人能够辨别自身处境,从而不必陷入自我归因,或因惧怕、羞耻而回避他人和社会的支持与庇护。

希望各地的反冷暴力立法能够如阳光照射到那些人性阴暗的角落,给予受害人直面危险的勇气,使之免于恐惧、免于暴力。阅读全文>>>

编辑 李佳蓉 侯韵佳 校对 王心

(责任编辑:马金露 HF120)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