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摘要
走势评级:豆粕:震荡
报告日期:2022年4月5日
★南美产量定调,持续关注俄乌冲突
南美减产对CBOT大豆的利多已成过去时。巴西收割逾八成,虽然阿根廷大豆收割刚刚开始,巴西南部南里奥格兰德收获进度偏慢,但是自3月起这些区域的降水明显转好,有利于晚播大豆产量趋于稳定。俄乌关系发展作为一个重要的不确定因素,值得我们持续关注。
★美豆新作种植意向历史最高,后期重点关注天气与单产
3月31日USDA公布种植意向报告,报告预测22/23年度美豆种植面积为9095.5万英亩,为历史最高种植意向。种植面积大增的情况下,假定需求平稳,22/23年度美国只要实现不那么差的单产,就可以保证库存消费比不继续下降;如果按照目前USDA所使用的趋势单产51.5蒲/英亩,美国期末库存和库存消费比都将上升。USDA种植意向报告利空,但未来的单产似乎更为重要(假定6月30日最终面积报告不会有大幅度调整)。美大豆般于4月下旬正式开始播种,届时密切关注天气及作物生长情况。
★豆粕需求前景黯淡,基差大概率逐渐回落
CBOT大豆及南美CNF升贴水大幅上涨,令国内进口大豆成本飙升,对豆粕形成有力支撑。需求端乏善可陈,由于4-5月大豆到港增加基本确定,同时国家拍卖政策性大豆也增加市场供应,豆粕供给最紧的时期即将过去,4月油厂库存将见底回升、现货基差相应回落。
★行情展望
预计美豆及豆粕期价高位震荡,国内豆粕现货基差见顶回落。
★风险提示
俄乌局势发展、美国天气及单产、新冠疫情及非瘟疫情发展等。
报告全文
1
南美产量定调,持续关注俄乌冲突
去年12月起,拉尼娜气候现象影响下的巴西南部及阿根廷大豆产区持续干旱少雨,直接导致大豆优良率不断下降、机构不断下调两国产量预估。去年12月初市场机构普遍将巴西21/22年度大豆产量预估看在1.4-1.45亿吨,此后3个月不断下调、目前无一例外均看在1.2-1.25亿吨。根据USDA3月供需报告,南美四国(巴西、阿根廷、巴拉圭和乌拉圭)21/22年度大豆总产量1.7782亿吨,较上年度下降约1800万吨,降幅和08/09年度及12/13年度相当。事实上,市场普遍认为USDA今年对南美产量的下调缺乏时效性、也更保守,业内认为南美减产幅度超过2400万吨,巴西出口升贴水报价因此大幅上涨。
南美减产也直接利好美豆出口。作为美国最大出口竞争者,巴西减产势必意味着出口下降。有过2020年四季度巴西无豆可出的教训,此次随着巴西减产日趋明朗,中国等国际买家迅速增加22/23年度美豆新作采购。如图5-6所示,2月起美国新作销售订单快速增加,根据周度出口销售报告,截至3月24日当周新作累计订单为816.5万吨,同比增55%;对中国订单为562.6万吨,同比增141%。
不过时至今日,南美减产对CBOT大豆的利多已成过去时。截至4月2日巴西大豆收获完成81.2%,其中马托格罗索收割基本结束,南部帕拉纳91%。虽然阿根廷大豆收割刚刚开始(截至3月30日成熟率48.6%、收获率4.4%),巴西南部南里奥格兰德收获进度偏慢(截至3月31日成熟率45%、收获率14%),但是自3月起这些区域的降水明显转好,有利于晚播大豆产量趋于稳定。
造成美豆上涨的另一原因是俄乌冲突。俄乌冲突既通过影响原油来影响整个大宗商品,也通过葵籽、菜籽来影响美豆走势。世界前三大油籽分别是大豆、菜籽和葵籽,俄乌冲突令黑海地区出口受阻,国际买家转而增加采购棕榈油、豆油等替代品。如果两国不能尽快达成协议,甚至可能影响到22/23年度乌克兰主要农作物的种植面积和产量。因此,俄乌关系发展作为一个重要的不确定因素,值得我们持续关注。
2
美豆新作种植意向历史最高,后期重点关注天气与单产
既然南美减产已经在CBOT大豆价格中充分反映,俄乌冲突虽然是一个重要的不确定性因素,但未来如何发展几乎不可预测,随着美豆22/23年度大豆种植即将开始,毫无疑问新一季美豆面积及单产将成为市场交易重点。
3月31日USDA公布种植意向报告,基于3月前两周对农户的问卷调查,报告预测22/23年度美豆种植面积为9095.5万英亩,远高于市场平均预估的8870万英亩,也是历史最高种植意向。如图14所示,CBOT大豆/玉米比价作为预估美豆种植面积的前瞻指标,曾经有着相当良好的有效性,不过今年比价显然失效,且比价在3月31日种植意向报告公布后再度大幅下跌。这背后主要的原因就在于美国化肥成本大幅上涨,由于玉米种植成本中化肥成本占比远高于大豆,而过去一年多美国化肥价格可谓涨幅惊人、前所未有。根据USDA报告,截至3月24日伊利诺伊州无水氨肥平均价1515.75美元/短吨,2021年初这一价格仅有500.67美元/短吨;涨幅同样惊人的还有钾肥(367美元涨至818美元)和28%液氮(223美元涨至580美元)。化肥价格大涨占据了主导,令农民倾向种植更多大豆。
不论USDA种植意向多么出乎市场意料,直到6月30日最终种植面积公布前,市场都将使用9095.5万英亩这一数据。如图表19所示,22/23年度美豆总需求(压榨+出口+种用及残差)均引用USDA农业展望论坛数字,那么如果要保持和21/22年度相同的库存消费比,在9095.5万英亩种植面积下美国需要实现50.1蒲/英亩的单产——这并不是一个很难实现的单产。如果换一个角度,按照目前USDA所使用的趋势单产51.5蒲/英亩,那么美国期末库存将会升至4.15亿蒲,库存消费比9.17%——这显然是一个有所改善的库存消费比。
因此,USDA种植意向报告的利空是显而易见的,但未来的单产似乎更为重要(假定6月30日最终面积报告不会有大幅度调整)。随着拉尼娜逐渐消退,今年美豆关键生长期将面临ENSO中性天气。截至3月29日美豆产区23%面积面临不同程度干旱,其中路易斯安那及内布拉斯加州最为严重,去年同期为17%。美豆一般于4月下旬正式开始播种,届时密切关注天气及作物生长情况。
我们再来看需求。截至2月美国21/22年度累计压榨大豆11.19亿蒲,20/21年度同期累计值为11.12亿蒲。考虑到美国国内超高的现货压榨利润及不断扩张的可再生柴油产能,我们认为USDA暂时不会调整压榨预估。USDA在3月供需报告中预估21/22年度全年出口量为20.9亿蒲,较20/21年度降7.55%。截至3月24日美国21/22年度累计出口订单为5534.2万吨,同比降9.04%,从出口订单看USDA对美国出口预估在合理范围。不过目前美国出口装船速度偏慢,截至3月24日累计装出4354.5万吨,同比降20.56%。
USDA要到5月12日才首次公布22/23年度平衡表预估。现在交易美国22/23年度的需求为时尚早,并且我们在上文已经提到南美减产导致美国目前22/23年度出口订单同比大增、美国可再生柴油发展欣欣向荣,因此现阶段我们认为USDA农业展望论坛的需求预估是大致合理的。
3
豆粕需求前景黯淡,基差大概率逐渐回落
CBOT大豆对豆粕期价的影响我们不再赘述,由于CBOT大豆及南美FOB升贴水大幅上涨,国内进口大豆成本飙升,对豆粕和豆油都形成支撑。
我们此处着重分析国内豆粕现货供需。从去年下半年起,我国进口大豆数量、油厂月度大豆压榨量持续偏低。虽然豆粕上涨令生猪养殖利润雪上加霜,需求端乏善可陈,但高存栏保证了饲料基础消费仍在,供给端对价格的影响也占据了主导。全国油厂大豆、豆粕库存从年初不断下降,截至4月1日全国油厂大豆库存216.9万吨,为历史同期最低,豆粕库存30.88万吨,为历史同期第二低。豆粕供给偏紧决定了现货价格表现强劲,这期间新冠疫情在多省市爆发更加剧了部分区域的现货紧张程度。疫情对豆粕现货供需的影响我们已有经验:风控和隔离将影响油厂开机生产,对畜禽动物的饲料需求并无直接影响,但可能促使下游出于恐慌心理加快加大备货;对于某些省内产能不足、依赖外省供应的省份,疫情影响物流运输将导致短时区域内供需错配更加严重,这种情况在今年部分省市也同样上演。
不过未来供需面将如何变化呢?我们认为供给最紧的时期即将过去,4月油厂库存将见底回升、现货基差相应回落。供给端:相比3月约600万吨的进口大豆到港量,4-5月进口大豆到港将明显增加,钢联我的农产品(000061)网预估各有约850万吨大豆到港,路透按Arrival Date加总的4月到港量近1000万吨。美国约有60%大豆出口至中国,巴西约70%,每年4-9月起我国进口大豆来源国主要为巴西,因此从巴西及美国月度出口量我们也可以基本确定4月起进口大豆供给一定会较3月明显增加。此外,国家抛储政策性大豆也增加市场供应。自2月22日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发布公告,国家粮食交易中心分别于3月14日和4月1日拍卖29.6万吨(成交25.6万吨,均价5476元/吨)和50万吨大豆(成交24.8万吨,均价5032元/吨),并将于4月7日再次拍卖50万吨大豆。需求端,高存栏和养殖亏损的局面预计在二季度还将继续,我们很难指望需求端为豆粕带外额外利好。
4
行情展望
南美减产对CBOT大豆的利多已成过去时,俄乌冲突虽然是一个重要的不确定性因素,但未来如何发展几乎不可预测,随着美豆22/23年度大豆种植即将开始,毫无疑问新一季美豆面积及单产将成为市场交易重点。
3月31日USDA公布种植意向报告,报告预测22/23年度美豆种植面积为9095.5万英亩,远高于市场平均预估的8870万英亩,也是历史最高种植意向,因化肥价格大涨占据了主导,令农民倾向种植更多大豆。USDA种植意向报告的利空是显而易见的,报告公布后美豆明显下跌。但我们认为美豆短时难以跌破1500美分/蒲,除非美国整个生长及风调雨顺,且俄乌冲突不再进一步升级。美豆一般于4月下旬正式开始播种,届时密切关注天气及作物生长情况。
国内方面,从成本利润角度,豆粕主力期价将继续跟随美豆,但巴西豆集中上市出口、FOB升贴水可能下跌,利空盘面榨利及国内现货基差。从现货供需角度,需求端乏善可陈,由于4-5月大豆到港增加基本确定,同时国家拍卖政策性大豆也增加市场供应,豆粕供给最紧的时期即将过去,4月油厂库存将见底回升也将令现货基差相应回落。
5
风险提示
俄乌局势发展、美国天气及单产、新冠疫情及非瘟疫情发展等。
报告作者
黄玉萍 资深分析师(油籽&豆菜粕)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