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字数:5601字
阅读时间:15分钟
6月15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经济学院、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责任公司联合主办的CMF宏观经济热点问题研讨会(第50期)于线上举行。百度财经、网易财经、新浪财经、搜狐财经、WIND、同花顺(300033)财经、南都直播、中国网、中证金牛座、好看视频等多家媒体平台线上直播,同时在线观看人数近六十万人次。
本期论坛由中国人民大学一级教授、经济研究所联席所长、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联席主席杨瑞龙主持,聚焦“俄乌冲突和地缘政治动荡冲击下的能源价格”,来自学界、企业界的知名经济学家及行业专家毛振华、周大地、林伯强、邹骥、王震、陈占明联合解析。
论坛第一单元,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副院长、教授陈占明代表论坛发布CMF中国宏观经济专题报告。
报告围绕以下三个方面展开:
一、全球地缘政治博弈与能源价格;
二、俄乌冲突背景下能源价格波动对各国的影响;
三、如何应对地缘政治动荡带来的能源价格波动。
一、全球地缘政治博弈与能源价格
地缘政治博弈下能源价格波动的原因来自于多个方面,地缘政治冲突往往会造成能源生产国的能源产量下降或出口能力受限,同时冲突也会抑制能源开发投资,进而通过当期及预期能源供应下降导致国际能源价格快速上升。考虑到供应集中度和不同地区的地缘政治风险,通常原油价格受到地缘政治冲突的影响较大,天然气次之,煤炭受到的影响较小。
以原油为例,上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原油价格波动主要受到供应端地缘政治冲突的影响。前三次石油危机与中东地区的战争有着明显的关系。进入本世纪,随着全球经济体量增大以及能源需求的上升,需求端拉动作用越发重要,局部冲突成为“小插曲”。但需要注意的是,虽然这一阶段对原油供应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变得比较罕见,但是影响国际能源供应的“灰犀牛”一直隐藏着。而就目前而言这头“灰犀牛”就是俄乌冲突给全球能源供应带来的不确定性。
之所以对于俄罗斯能源供应稳定性的担忧会如此大地影响全球能源市场,是因为俄罗斯在当今国际能源市场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石油方面,美国、沙特、俄罗斯是世界前三大原油生产和出口国。考虑到原油净出口量的差别,沙特与俄罗斯对供应端的影响尤其大。在天然气领域,俄罗斯在全球市场的地位更加重要,它既是全球第二大天然气生产国,又是全球第一大的天然气资源国和出口国。所以综合看来俄罗斯在全球能源市场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与此同时,俄罗斯经济对能源行业依赖非常严重。在过去十年,俄罗斯商品出口中燃料出口占比超过出口总额的一半,俄罗斯的财政收入中油气收入占比超过40%。所以如果打击俄罗斯的经济,针对能源行业的遏制是最为关键的。
但是在本轮的俄乌冲突过程中,虽然欧洲国家对俄罗斯进行了多轮制裁,但都没有真正对俄罗斯能源出口实施非常强硬的打击。原因之一就是俄罗斯和其他欧洲国家在能源领域的合作是非常密切的,欧盟国家的天然气进口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俄罗斯。与此同时,俄罗斯有大约一半的原油和四分之三的天然气出口去向是欧洲国家。
但是自俄乌冲突以来,西方国家对俄罗斯实施的多轮制裁仍然使得俄罗斯能源出口的不确定性陡增,给全球能源供应带来了极大的扰动。通过数据可以发现,在冲突爆发后的前三周,各国对俄罗斯能源进口的变动,并没有一致性的趋势,甚至可以说是形成了一种混沌的现象。欧盟27国及英国,对俄罗斯的煤炭、原油及石油制品的进口量在冲突爆发以后大幅度下降,但是这些下降很大程度上被其他国家的增加进口所抵消。在天然气方面,欧洲国家从俄罗斯的进口量反而是增加的。因为去年年底欧洲天然气库存达到了历史最低点,所以在爆发以后,各国出于对未来进口俄罗斯天然气的不确定性考虑,加快进口以补充库存。
总而言之,这一轮的冲突以及相应的制裁,再加上未来的不确定性等因素,导致能源商品的价格快速上涨,并且呈现高位震荡的态势。WTI和布伦特的油价均出现了2008年8月以来的新高。欧洲天然气价格的上涨更加剧烈,虽然后续有所回落,但仍然比去年同期上涨超过100%。
二、俄乌冲突背景下能源价格波动对各国的影响
俄乌冲突无疑对欧洲国家的影响最为直接。虽然欧盟在冲突前期对俄罗斯实施了多轮制裁,但是由于其对俄罗斯的能源依赖较大,前五次制裁事实上并没有对俄罗斯的能源行业给予实质性的打击。6月2日欧盟达成针对俄罗斯石油贸易的制裁,立即禁止自身75%的俄罗斯石油进口,并且将这一数量在年底扩大到90%以上。但制裁公布当天,布伦特和WTI的油价涨幅均未超过2%,可以看出市场认为这一制裁并不能真正意义上打击俄罗斯的原油出口。
之所以市场会给出这样的判断,归根结底是因为欧盟或者全球缺少对俄罗斯能源的替代供应。由于世界上还有很大一部分国家不同意制裁俄罗斯的能源出口,而且当俄罗斯的石油供应减少的时候,其他国家既没有能力也没有意愿快速增加产量弥补供应缺口。所以这种制裁只是一个局部的制裁,不会改变原油的供给。当然它会改变原油的贸易格局,并且造成全球能源贸易成本的上升。
与此同时,制裁使得欧盟自身陷入困境之中。油气价格持续上涨加大了疫情下的经济滞胀压力,使得很多中低收入家庭陷入能源贫困的危机当中,甚至也会引发一些国家社会矛盾的激化。经合组织在6月初的预测认为,2023年英国的高通胀仍然将会挤压家庭和企业的收入,再加上应对疫情导致的新一轮的征税将成为该国预期经济活动疲弱的主要因素。
另外对于德国而言,由于其对俄罗斯能源的高度依赖,在今年2月份以后,随着能源价格上涨,德国消费物价指数上升明显。与此同时,德国甚至整个欧盟的生产者价格指数都非常明显地受到了能源价格上升的影响。生产成本的上升使得欧洲地区生产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受到极大的影响。
作为欧洲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对手,美国在能源价格上升的过程中受到的影响一点也不比欧洲地区小。一方面,原油和石油产品的价格存在全球一致性,欧洲油价上涨美国也必然受到牵连。另一方面,俄乌冲突爆发以后,美国大量出口液化天然气到欧洲地区。这改变了美国国内的天然气供需格局,导致美国天然气价格上涨甚至比欧洲地区更加显著。通过测算可以发现,油气价格上涨造成平均每户美国家庭全年可能会增加1100多美元的额外支出。对经济发展而言,油价在冲突后的上涨(WTI现货价格从92美元上升到118美元)会带动美国整体经济的增长率下降0.29%。
对中国而言,俄乌冲突造成的能源市场扰动对我国在能源安全及经济发展有多方面的影响。首先,俄乌冲突影响能源价格进而提高我国的能源进口成本。能源价格的上涨造成各部门生产成本的上涨,其中受到影响最大的两个部门无疑是炼油和燃气产业。此外交通运输、矿产业、化学用品等行业所受影响也比较显著。与其他经济体类似,能源价格上涨也会通过经济结构扩散到我国居民,造成普遍性的影响。除了汽油消费增加以外,食品、化学用品、燃气、交通运输等因油价上涨造成的价格变动也会增加居民的支出。其次,在西方国家对俄罗斯实施能源与金融进行制裁的同时,我国面临着一个需要谨慎应对的局面。一方面,要保障能源的进口安全。另外一方面又要避免受到连带性制裁。第三,吸取欧洲的经验教训,过度依赖特定的供应国、运输通道甚至能源品种都会给能源安全带来重大的隐患。因此需要坚持多元化的能源安全战略。
三、如何应对地缘政治动荡带来的能源价格波动
总体看来,俄乌冲突造成的能源问题给全球造成了五方面影响:
第一,俄乌冲突加剧能源市场动荡,抬高能源价格,影响全球能源安全。从2月23日到6月6日,原油价格上涨28.5%(WTI),天然气价格上涨97.8%(Henry Hub)。第二,能源价格冲击引发全球商品价格上升,造成全球生活成本危机,进而导致家庭财务紧缩和贫困加剧。第三,西方国家通货膨胀加剧,民众不满情绪高涨,执政者面临难题。第四,多轮制裁与反制裁扰动了全球市场。第五,长期来看,俄乌冲突将成为欧洲发展清洁能源的催化剂,推进全球能源转型进程。
立足国内,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地缘政治冲突带来的能源价格波动?首先应该认识到能源战略储备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尽快形成政府储备,企业社会责任储备和生产经营库存三位一体的储备模式。并且要促进油气和非化石能源的增产,提高能源投资力度和能源的自给能力。其次,要稳健推进传统能源转型,着力统筹好能源转型和能源供应的关系。坚持以减碳不减生产力、不降电力供应保障能力为导向。此外要加快推进新能源的发展,进一步提高多元能源的比例。
在对外政策方面,要加强周边能源合作,积极参与国际治理。打造不同层次和不同领域的全球能源战略合作联盟。借助一带一路深化能源往来,同周边国家和地区在能源领域构筑起长期稳定的良好合作关系。另一方面,应当遵从国家利益,一方面稳住中俄能源合作的大盘子和大方向,也要善于利用各国在俄乌冲突中的各自不同的利益诉求,实现合作。最后,应加快能源贸易结算形式的多元化,包括但不限于人民币计价模式的探索。
论坛第二单元,结合CMF中国宏观经济专题报告,各位专家围绕“未来能源价格走势、如何应对当前能源价格高企以及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等问题展开讨论。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联席所长、教授、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联席主席,中诚信集团董事长毛振华指出短期看俄乌冲突对能源价格的影响还是存在的,但是从中长期看,石油价格目前处于相对高点,未来还会趋于下行。当前全球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局势变化给我国带来的挑战也给了我们进行压力测试的机会。而在这一大的背景下,我们要更加关注未来的能源安全问题。除了保障我国海上能源运输的安全和拓展陆路管道运输,还需要对未来能源格局和政治格局进行分析。要把握好与俄罗斯的合作关系,并且对未来可能存在的被迫与西方脱钩的危险提高警惕。
具体而言,应对能源价格上涨,保障我国能源安全可以从以下五方面着手:第一,调整国内能源消费结构,减少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第二,调整国内能源生产结构,做到从多线考量;第三,进一步研究改进能源储备机制;第四,对能源进口战略进行认真的研究和适当的调整;第五,厉行节约,石油天然气等战略物资还需要做到节约和合理利用。
中国海油集团能源经济研究院院长王震指出,欧盟对于俄罗斯采取的第六轮制裁以及未来可能采取的制裁,会使得俄罗斯未来两年的经济受到重大影响,俄罗斯石油在危机结束后快速重返欧盟市场的可能性大幅降低,国际原油市场面临重构。此外,在油气的价格方面,王震判断在2023年左右,考虑到疫情后经济复苏,国际交通恢复,地缘政治减缓,油价肯定会下跌的。但即便下跌还会处在比较高的水平,平均油价在90美元左右;到2024年会进一步下降,但仍然会在80美元以上的水平。在天然气方面,2025年新增天然气基础设施上马之前,天然气市场的供应会比较紧张,之后供需状况会有所缓解,这也会影响到天然气价格的走势。
对于能源安全问题,要持续推进油气增速上产,提升整个能源安全的保障能力。与此同时要加快绿色低碳转型,统筹能源转型和能源安全。第三点,要建设全国统一的大市场。从长远来讲要发挥市场作用,以激发市场活力。并且要推动业务模式商业模式的创新,推进科技创新。最后,要加强能源对外的合作,包括海外油气方面的投资。
能源基金会首席执行官兼中国区总裁邹骥分析了俄乌冲突导致的能源价格高企的持续时间以及未来能源价格走势。对于这一问题,首先要分析这一状况出现的两大动因,即以金融为主要驱动力的全球通胀和俄乌冲突。进一步讲,这又需要考虑价格管制何时落地以及执行程度、超发货币给通胀带来的影响何时消化以及冲突持续的时间。
对于中国能源储备,邹骥认为单纯提高化石能源储备不是解决问题的重点方向,要加速加倍发展可再生能源和其他非化石能源,加快发展交通电动化,这是一个短期、中期的主导战略和政策选择。而在对外油气合作方面,尤其是与俄罗斯的能源合作,从一个国家长远安全考虑要稳住存量,甚至还要谨慎稳健的提高增量。要精准定位,明确进口的能源具体用途,做好全方位的能源安全保障。最后,要旗帜鲜明地抓节能抓能效,需要举国采取资源节约、能源节约型高效战略。
中国能源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原所长周大地认为油价波动本来是一个正常的、长期发生的过程。而在突发因素及市场机制主导下,目前油价在某种程度上被投机因素以及供给方主导。而就目前看来,美国是这次能源危机的受益者。无论是对国际还是国内能源价格的分析,都不能简单地依靠成本附加概念或者市场供需平衡,要从短期和长期多个角度分析。未来随着碳中和地稳步推进,长期看来石油天然气以后会处于供应和消费间进一步博弈、供应跟随消费不断下降的过程。
我国在应对这次能源价格波动时,要打一场综合战。首先要认识到能源价格上涨会使得传统的加工贸易利润下降,而这时就更不能通过人民币贬值来刺激出口。对于这一问题,从长远看还是要追求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改善我国在全球产业链中所处的位置。最后,从长远看还是要坚持推进能源低碳化,减少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获得更多的主动权。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表示这一轮能源价格上涨肯定与通货膨胀有关系。石油价格和大宗商品价格在西方国家放开疫情管控、经济开始复苏之后上涨比较明显。经济的复苏拉动需求复苏,而危机对于供应链的冲击持续时间较长,叠加俄乌冲突,使得能源价格上涨较快。俄乌冲突导致的西方国家与俄罗斯在能源与经济上的脱钩,很可能使得市场出现切换。这种切换导致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其他方面的变化,会使得能源价格在未来两三年很难降下来。而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受益以及新能源发展加速也是比较明确的。
对于中国能源以及未来能源转型,林伯强认为还是要抓在国有企业手中。而在能源安全方面,从宏观角度讲中国能源安全相对可控,但从结构角度考虑,中国的能源安全应该短中期和中长期分开来讲。短中期主要是石油问题,怎样替代石油问题,可能需要增加储备和增加上游投资。而从长期来看,新能源对化石能源的替代,需要考虑其能源供应系统稳定性的问题。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中国宏观经济论坛 CMF。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