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能源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周大地:打好应对能源价格上涨的综合战

2022-06-23 17:11:27 中国宏观经济论坛 CMF 微信号 

周大地  中国能源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原所长

以下观点整理自周大地在CMF宏观经济热点问题研讨会(第50期)上的发言

本文字数:3070字

阅读时间:7分钟

就目前舆论而言,国际油价有可能涨到140美元/桶甚至更高,这种预期已经影响到人们的生活出行。此外前一轮煤炭价格也在上升,天然气价格特别是LNG价格处于高位,很多工业用户,包括发电和天然气燃料企业压力很大。

国际油价目前虽然达到120美元/桶,但在历史上曾经高达147美元/桶,低的时候不到10美元/桶,所以油价波动本来就是正常的、长期发生的。如果没有其他的重大因素,随着全球石油消费的缓慢、稳定增加,在当前定价机制下,油价处于一个缓慢上升通道,直至达到一个平台点。而现在120美元/桶肯定不是生产成本附加或者边际生产成本定价,而是在市场机制下,在某种程度上被投机因素以及供给方主导下的定价。大多数情况下主要石油生产国基本形成一种默契,尽量使油价在高水平下保持时间越长越好。虽然美国现在的油价引起很多消费者的不满,有关部门象征性地释放石油储备抑制油价,但是美国石油天然气产业作为美国最重要的实体产业之一,美国还是乐意看到这种情况的发生。

当然如果油价太高,或者世界经济出现重大的转折,像亚洲金融危机、次贷危机等,会引起恐慌性的未来需求暴跌的预测,油价有可能掉头朝下。但什么时候出现这种情况很难估计。现在全球对于西方大幅度印钞、量化宽松造成的通货膨胀会不会引起金融崩溃,或者引起经济衰退的担忧在逐步加强,也有一些预测认为美国今年四季度甚至明年一季度就会出现经济衰退。这种情况下油价有可能出现迅速下降,进入一个新的波动周期。所以我们不要简单地用一个所谓的成本附加概念,或者是用一个市场供需是否平衡的概念来看待目前的国际油价。长期以来市场供需平衡起到的作用是在非常长的周期,甚至是十年才能够做出某种调整。而不是理论上的永远围绕所谓的平均成本和合理理论周期,供需双方斗法进而导致价格波动,最终回到一个合理点。

从全球石油消费的发展趋势来看,随着应对气候变化力度逐渐加强和碳中和目标的推进,三十年时间内石油天然气消费量要有大幅降低,70-80%的下降是可以肯定的。这次俄乌冲突后欧洲手忙脚乱,对俄罗斯能源制裁后,到现在没有替代。但是它的长期作用肯定会使得欧洲加大非化石能源发展的力度。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就是交通运输工具,因为现在全球的石油主要是做交通燃料。全球汽车电动化的加速,可能会打破过去几十年来油气消费缓慢上升的趋势。这个逆转实际上在前两年已经开始,影响了一些石油战略性的投资。现在在新投入上,不管从石油开发来看,还是从石油炼制来看,对于大宗的战略性投入比过去谨慎得多。短期还要看一些实际的利益,长期来看做长远的投资安排。

这也是目前有些认为油气产能可能要跟不上,会进一步出现油气短缺等说法的一种依据。但是如果全球的低碳进程、减排温室气体还会成为一个重要内容,以后石油天然气就是一个供应和消费间进一步博弈、供应跟随消费不断下降的过程。这个过程还是过去几十年来没有发生过的事,过去需求虽然有波动,但稳步上升是主要趋势,今后稳步下降成为主要趋势。所以要看应对气候变化的各方面措施和技术进步能够做到什么程度,这个不确定性很高,价格上的博弈会是长期的事。

目前这次油价的上升,包括能源价格、原材料价格、粮食价格、芯片价格的上升一方面是由于这两年的疫情,以及美国和西方对中国进行制裁。但总的原因还是美国量化宽松造成的通货膨胀。目前通货膨胀不是以供需为主造成的价格上升,而是在不断地寻求标的物。

俄乌冲突背景下,未来油气供应格局进行重大调整的不确定性仍在。因为即使在冷战时期,欧洲仍然和前苏联做了重大交易,进口石油天然气。俄乌冲突真正打完了以后会是什么样,我认为基础产品的消费还是会决定于大家的利益。总而言之,全球能源市场调整的不确定性确实在增加,但会不会出现全球石油天然气的两个市场很难说。但是俄乌冲突增加了推高价格的一些投机因素,人们不能肯定价格能否掉下来。这种情况下,既然没有人做空,大家就都做多,于是价格就往上走了。但真正俄乌冲突之后,有没有重大重组确实要看地缘政治形成的新格局。但总的来看,也不会形成两个市场完全隔离开来的局面,这对西方可能也没有什么好处。

所以如果认识到这次价格上升是能源价格长期波动以及通货膨胀造成的,我们就不需要去非常紧张地采取应激性措施,这就是市场状态。但是我们如果对这些基本原因没有分析清楚,采取的一些措施就不一定对。比如说增加储备,增加储备和价格没有关系,储备越多成本越高。虽然释放储备可能会缓解价格,一旦储备消失,就会面临投机的风险。所以战略储备不是对付价格战的,是在真正短缺时应急的。另外从美国之前的储备投放来看,效果也并不好。

通胀是这次价格抬升的主推因素,俄乌冲突是短期因素。并且长期来看未来全球能源市场还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全球变化引起的化石能源到顶,另一方面如果长期是一个下降甚至是迅速下降的预期的话,国内的应对行为还是需要有很好的定力。要看到应对全球通货膨胀带来的这一轮基础大宗商品的涨价,不仅仅是市场供需平衡问题,本身是金融战带来的重大影响。美国的量化宽松政策和通过地缘政治冲突扩大美国石油市场的意图,这是客观存在的,所以要用一整套复杂的应对措施来对付这种复杂的油价上升的原因。

对于短期内的油气和能源供应,要解决国内目前存在的一些错误观念问题。部分观点认为价格就是供需调整的,价格一上升就是供求关系的问题,所以想让价格下来就赶紧扩大供应。但实际上国际市场早就不是这么一个简单化的市场,这里追求利润最大化。各种投机和地缘政治冲突,以及金融资本控制实体经济,金融资本越来越多的虚拟化、泡沫化,通过金融产品来制造所谓财富。部分国家和资本通过实体经济价格上涨获取利益,特别是自身具备控制权的。例如美国受益于本次石油天然气涨价,因为美国是全球最大的石油天然气生产国。背后的资本力量很大,甚至想通过这次地缘政治把自身的天然气出口作为以后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

要应对这些情况,就要打一个综合战。比如全球通货膨胀本身是一个金融问题,我们只是消极应对,我们把价格挡在第一线,中游下游不涨,减少冲突和扩散。但是现在在进出口问题上,还存在大量石油天然气的进口。其中石油进口很大一部分是用来加工产品。由于自身所处的产业链环节,使得这种资源涨价就会把加工中间的利润削薄,特别在终端产品的价格不能完全传递出去的状态下,可能还要牺牲相当多的加工环节的利润,这种利益损失值得我们注意。

其次,金融方面也要对应。在通货膨胀情况下,大进大出有两个方面的问题,我们要认真考虑。一是资源大进,加工大出。在资源产品大幅度上升以后,饭碗不端在手里的情况下,确实要谨慎。不能把这种方式作为中国高质量发展的选择,不能总做打工仔。特别是在石油天然气加工,以及利用石油天然气加工矿、有色金属等产品,这种方式利润较差。我们不像沙特、澳大利亚等国家,现在外部能源价格上涨使得我国利润降低。

在人民币增值方面,如果还是想靠人民币贬值来刺激出口,那就等于是在全球通胀背景下供人收割的韭菜。因为你买东西花钱更多,你卖东西更加便宜,这完全是背道而驰的。在金融对策方面就是要考虑全球通胀,中国不能去当被人家稀释的东西。要采取对策,使人民币合理的升值,这样我们的进口价格能够有所抑制,出口利润也会有所保护。

最后,长远看还是要坚持加快能源低碳化,因为中国的石油天然气特别是交通以石油为主,现在电动化可以解决石油进口的大问题。这个过程要加快,只有减少对石油的依赖,才能有更多的主动权。所以长远看来我们推动低碳转型加速是一个不能犹豫的战略。对于石油能源的生产要保持谨慎。

延伸阅读

李三希:数字平台反垄断的目标考量

毛振华:全球变局加速演进下需高度重视我国能源安全

秦虹:科学改造让小区旧貌换新颜

王晋斌万字长文最新研判:全球经济治理已进入动荡变革期

林伯强:中国新能源(600617)必须加速,能源安全应提升至新高度

中国海油集团能源经济研究院院长王震:地缘政治放大短期油价溢价,供需基本面决定未来2-3年油价走势

贾根良:MMT及其对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制定的重要意义

刘尚希:关于MMT的四个观点

美国威拉姆特大学教授Yan Liang:MMT对中国的适用性及其对当前经济政策的启示作用

能源基金会CEO兼中国区总裁邹骥:高能源价格状态短期内不会结束,根本出路在加速发展可再生能源和交通电动化

聚焦“俄乌冲突和地缘政治动荡冲击下的能源价格”,CMF中国宏观经济专题报告发布

杨瑞龙:MMT理论对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制定有借鉴意义,但要关注具体国情

毛振华:中美货币政策分化或有助于检验现代货币理论

王晋斌:启动价格限制机制成为欧元区经济体控通胀的补充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中国宏观经济论坛 CMF。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冀文超 )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