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半年度投资策略:苹果涨情兑付完成,新季走向先弱后强

2022-06-24 11:10:41 新浪网 

作者:东海期货王小东 

投资要点:

需求来看,出口恢复良好,大众消费平稳,对好货需求较高,次品价格走弱。供给方面,上半年走库速度环比增快,库存容比率低,销售压力较小;新季种植面积较去年下降0.1%,甘肃产区迎来新苗的盛果期,产量增加预期在5%-10%。山东产区由于花期的长时期阴雨,产量减产可能在15%以上。陕西产区再次遭受冰雹天气和霜冻影响,优果率降幅1%-2%。

下半年呈先弱后强表现。受季节性回归,苹果在第三季度呈现价格回调走势。新果上市后随着需求端行情到来,苹果易涨难跌。有机会复刻上季走势。

结论及操作建议:第三季度季节性下行机会,逢高试空。长线多单持有。

风险因素:市场对利多消息反应较大,应时刻关注上行风险。

1.行情回顾

库存高需求弱,苹果经营陷入赔本泥境。

我国苹果长期处于供大于求,经历过两次大规模扩种,市场逐渐饱和。随着经营管理的不断加强,我国产量在种植面积不变的基础上,不断提高。我国苹果产量占世界一半以上,是世界最大的苹果出口国之一。但相较于新西兰、智利、波兰,我国多以红富士为主,品牌性差,以价格低廉为主要竞争力。

自全球疫情大流行以来,苹果产业受到巨大冲击,出口贸易戛然而止,复工屡屡受挫。农户农商手中长期囤积大量现货,出口商发货供货难,出库价一再跳水,一度成为“白菜价”。据统计,前年全国苹果总产量4406.61万吨 (数据: 国家统计局) ,春夏库存剩余量较往年相比较高,果农销售压力大,利润空间薄弱,每销售一斤苹果亏损在0.3元左右。随着前年秋季新产苹果的上市,走货速度仍不见气色,以客商发货为主,极少数果农成交。去年元旦、春节对需求提振效果有限,节后山东、陕西主产区仍剩余50%的库存,销售风险较大。期价可反映现货价格低迷状态,震荡区间在5000-7500元/吨。

一夜冰雹砸醒市场,优果率低引发苹果期价冲顶。

去年九月苹果临上市之际,陕西延安、洛川等地遭受冰雹阴雨天气影响,产量陡减,整体质量下降。该产区为我国重点苹果优产多产种植区,年产量占全国产量十分之一。受灾时,果农刚刚完成摘袋工作,卸袋儿后的苹果再经历小半个月的日照就可以采摘上市。灾情过后,期价直线攀高,年后冲至顶峰,达到10660元/吨。

节后苹果走货表现良好,速度环比去年上升一倍。

春节及元宵节期间,苹果去库速度良好,山东产区库容量每周下降3.22%-3.5%左右,陕西产区库容量每周下降4.24%-4.35%左右。本季度库存压力较20、21产季下降不少,较低的销售压力刺激了产区的高涨情绪,部分商户开始惜售优果,现货价格偏硬。节假日过后消费端略有疲软,符合市场预期。新冠疫情对消费的拖累依然持续,但春节、元宵节期间疫情爆发地点小而少,且均避开苹果库存大省,对供应端的影响较小。不同地区消费能力受天气影响表现不同:东部地区冷空气再次来袭,出现了明显的雨雪天气,影响了人们的出行意愿,进一步反映到了水果市场的销量。西北地区的雨雪天气造成甘肃地区交通不畅,影响到货数量,性价比高的一二级苹果在市场上一时“洛阳纸贵”。

疫情反复,苹果价格震荡后趋稳。

三月中旬山东产区受到疫情复发影响,多地按下暂停键,等待多轮全员核酸结果。受交通管制影响,苹果出货受阻。疫情的传播中滞了好货消费行情,将市场需求推向四月。四月通常被视为苹果走货“青黄不接”的困难月份,但由于新冠疫情的反复,苹果于其耐储存性好,成为市场宠儿,苹果现价并没有在该时段下跌。五一小长假后,旧产果打响去库存的最后一战,果农余货不多,合适资源较抢手,陕西洛川产区陆续进入稍微阶段,库内统货小幅上涨。部分客商炒货倒库现象增加。产区在四月底恢复至疫情前发货速度。山东产区每周减少2.8%,陕西产区每周减少4.33%。出库利润在0.5-1元/斤左右,各产区与销区陆陆续续结束本季苹果生产与销售。随着消费淡季到来,价格趋于稳定,旧季果减产带来的向上驱动已完全兑现。

2 新季展望

需求端出口大量修复,秋季苹果产量说法不一。

我国过去五年平均苹果出口总量为109.97万吨,疫情爆发以来受到国内外肺炎影响:国内限工减产造成供应不足,国外需求大幅减弱。人民币的升值进一步挤压了我国出口的贸易金额。据海关数据统计,我国海运费暴涨、舱位不足影响了出口数量。此外,我国主要苹果出口国家如印度、巴基斯坦、俄罗斯均因检测质量不合格而限制、停止进口。我国苹果出口金额总量处于历史低点。

2022年对于苹果产业来说喜忧参半:今年二月,俄罗斯宣布正式恢复对中国苹果、梨等仁果类作物的进口,再度恢复我国苹果出口的需求量,为整个产业打下一针强心剂。然而根据中国苹果产业协会发布的《5月全国苹果行情分析》中指出,山东产区由于降雨量较大,光照不足,烟台产区座果率较往年减少15%以上。陕西出现低温冻害、甘肃平凉、庆阳等市发生冰雹天气,优果率降低1%-2%。市场对于新产果减产消息的反应不一,盘面看涨情绪仍存。

早熟品种受现有价格支撑,交割品行情预计较稳。

目前我国种植品种以红富士为主,但仍有大量早熟品种七月到九月陆续上市,如夏红、冰、七月鲜等。目前夏令水果对一般统货(相较于优等果表面有轻微果锈、病点)价格打压明显,但主产区客商货一二级果主流成交价格依旧稳定。早熟品种上市售价预计维持现有价位,交割级4.5-4.8元/斤,统货在2.6-3元/斤。

当下市场讨论最热的仍是新季果的生长状况,由于去年恶劣天气减产作用明显,苹果中秋节后大涨,刷新三年以来最高点位。四月花季,今年整体气象条件相对适宜苹果生长和产业生产。华东地区降雨偏多但气温理想,陕西产区五一时期有局部霜冻现象。除了备受关注的天气因素以外,苹果换优砍树也会对产量带来一定影响。新旧更换在四月份完成,在山西万荣、山东栖霞等老产区较为明显。此外,今年甘肃省有15万亩幼龄果园将进入盛果期、5-10万亩新建果园将进入初果期,甘肃省苹果产量有望较上年增加5%。距离今年苹果上市还有一个季度,对产量下结论还为时太早。

3.消费转型

我国水果种植基数庞大,水果消费优缺点明显。

我国鲜果产业发展已构成一定规模,以苹果、柑橘、葡萄、香蕉为市场主要销售份额,其中香蕉多为进口。水果具有口味甜美、老幼皆宜等优点,但同时具有易腐败、不耐放等缺点。苹果作为“水果之王”,富含丰富的有机酸、矿物质、黄酮类等有机物质,是我国公认的“全方位的健康水果”。除了优秀的营养成分,苹果之所以经常出现在老百姓(603883)日常生活中,得益于其耐储存和种植面积广而大这两大特点。

由于我国土地面积庞大、水果消费人群居住较为集中,水果产业需由产地长线配送至销地,供应链包括采摘、包装、检验、储存、运输、销售等多道步骤,果农及中间商销售压力大,无法促成廉价且稳定的终端产品。苹果的表皮作为很好隔绝空气和细菌的天然屏障,保护果肉和内部纤维组织。第二,从下树到客商收货再到顾客手中,会有一段时间周期。所以果农不会在苹果完全成熟时采摘。越放越甜的出现也抬高了苹果消费的上限。目前我国苹果种植面积为1940.25千公顷,较往年数据居中。我国果园面积总量为12962千公顷(数据:国家统计局),苹果种植占我国水果种植的六分之一。但我国苹果也存在着品牌性差,优果率不稳定,价格差距高等因素直接影响供应端。表现为农民扩种自信心低,囤积压力重、“三年致富,一年返贫”等现象多有发生。

水果产业大洗牌,苹果面临新挑战。

2018年以前,苹果长期占据我国水果产量榜首,然而柑橘类水果于当年首次超越苹果成为我国产量最大的水果品种。至今连续四年保持现状,平均每年产量增长在10.3%。而苹果平均每年产量增加只有2.23%。近年来,苹果产业虽有起伏,但整体呈下滑退步走势,行业从业人员普遍悲观。同为大众消费水果,柑橘类却为何有如此良好的表现。除了兼并耐储存的优点外,柑橘类全年均有品种上市,蜜桔、砂糖橘、粑粑柑、柚子、甜橙等品种使全年需求不疲软。而谈及苹果,却只有“红富士”孤军奋战。多样的风味,优秀的性价比是新一代水果市场的重要评判标准。

经济增长刺激新兴消费,替代品进一步挤压苹果份额。

随着我国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能力也在日益增长。越来越讲究高质量、高品质的水果消费方式。除了传统的鲜果零售外,个性化的品牌包装、新兴的果拼果切果捞等消费模式具备竞争力。苹果作为我国百姓长期主要消费水果品种,创新能力相对较差、自主培育新品种能力不足、在逐年膨胀增长的水果消费中,苹果需求维持在同等水平。

在图7中,我们看出在苹果价格上行期间,其竞争品香蕉、梨等继续保持着价格优势。随着夏令水果大批成熟采摘后上市,西瓜等商品价格下跌,占据了夏季水果市场的主要消费份额。近年来,仁果类商品由传统的线下销售增加为线上线下并行,水果竞争力随着电商端需求增加而不断提升。水果竞争力随着电商端需求增加而不断提升。中国苹果协会指出,在电子商务大趋势下,中国生鲜电商特别是水果电商处于飞速增长阶段,受到行业从业人员和投资者的喜爱和关注。生鲜电商不断完善产业链条的各个环节,市场表现亮眼。行业内有“农产品(000061)电商决胜于生鲜电商,生鲜电商决胜于水果电商”的说法。据协会统计,2020年全国水果电商在整个水果销售渠道的占比将超过10%,成为主渠道之一,而且增速是传统渠道的好几倍。

4 结论

下半年苹果先弱后强,易涨难跌。

上产季受冰雹和恶劣天气带来的减产和果锈、落果等影响将上半年苹果期价冲至高位,看多情绪蔓延,随着五月合约顺利交割,盘面将进入缓慢回调的节奏。短期随着气温升高,需求减少期价偏弱运行。市场上关于新产的数据再次偏向利涨,在去库存顺利,销售压力小的情况,下半年苹果市场卖方仍具有挺价能力,一二级成品果价格预测稳中偏强运行,统货现价或有小幅下跌。进出口方面,随着俄罗斯等国对我国仁果类商品解禁,出口金额预测较前年增加。

操作建议:三季度逢高做空,关注市场情绪和“减产”风云。中秋节后可做多主力合约,套保应提早入场。

风险因素:极端天气对新产带来显著影响,疫情造成需求和供给的不匹配。

(责任编辑:陈状 )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