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2日,由大连商品交易所、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中国炼焦行业协会主办的“2019中国煤焦产业大会(第八届)”在深圳举办,本次大会旨在推动期货市场切实服务实体经济,促进产业与资本融合发展。和讯期货全程参与并做专题图文直播和视频直播。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毕吉耀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毕吉耀出席大会并作“当前经济形势分析及政策解读”的主题演讲。毕吉耀表示,从未来看,我国发展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
今年以来的外部发展环境,保护主义、单边主义和逆全球化对全球产业链的运行干扰较大,全球贸易、投资、工业生产等活动放缓态势更加明显,美国经济增速回落,日本经济动能衰竭,欧元区经济持续疲弱,新兴经济体下行压力加大,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转向宽松,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加大,部分新兴经济体出现金融动荡,世界经济处于周期性见顶回落阶段,下行风险加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其他机构一再下调全球经济增长预测。
从主要经济体美、欧、日季度增长情况来看,美国一季度增长3.1%,二季度回落到2.1%,这是年化增长率,下降1个百分点。美国其他指数的指标也出现了一些下行,特别是特朗普发起的对我国经贸摩擦、加征关税,开始逐渐伤及美国经济自身,近期美国股市出现大幅波动,美联储在经济下行压力以及特朗普的政治压力下,停止已经开始降息的进程,而且进一步停止缩表的进程,货币政策转向宽松。欧元经济二季度只有2.1%,一季度1.2%。德国二季度已经出现了负增长,三季度预计可能还会负增长,也就是说德国经济即将进入季度性的衰退,其他经济体的情况也不太好,英国的情况就不用说了。日本经济在1%左右徘徊,二季度明显低于一季度。主要新兴经济体增长速度同样下滑,这两年随着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印度成为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但是今年一季度印度经济回到5.8%,比中国的6.4%还要低。俄罗斯、巴西、南非经济增速都在2%以下,基本上略高于1%的情况算好的,有的国家季度性增长只有百分之零点几,新兴经济体的增长速度也放缓。
国际货币经济组织一再下调经济增长数据,预计四季度增加1.2%,贸易量增长包括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增长只有2.5%,3.2%的经济增长已经很低了,贸易增长比3.2%还要低。主要的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增长速度放缓,新兴经济体下降更大、降幅更多。和过去几个时间段相比,目前来看,世界经济处在金融危机以来新的低谷,而且在可预见的将来要想恢复到金融危机之前快速的增长非常困难。
1978年开始,世界经济以往有周期性波动,很快会回归到平均趋势线以上,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我们发现这个情况,虽然2010年各个国家的共同应对下,随着刺激政策的退出和减弱,世界经济持续低于趋势增长线以下,这也是多年来少有的情况。2012年开始世界经济增长速度低于平均线以下。
从贸易投资关系来看,以往国际贸易是带动世界经济增长重要的力量,贸易增长速度是世界经济增长速度的两倍以上,但是金融危机以后,使得贸易的增长速度甚至低于世界经济增长速度,实际上从这个数字我们可以看到,金融危机以后贸易增长率持续低迷,基本上低于世界经济增长率,全球经济跨境投资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下降,各国的政策都是在向内看,所以都在扩大内需,未来经济活动、产业链有分级化的趋势,这是当前世界经济的基本态势。
国内来看,今年以来国内经济下行压力还在加大,比较上半年和去年的经济增长来看,经济增速持续回落,今年上半年同比增长6.3%,虽然速度还是处在今年预期目标内,但是和去年全年的6.6%相比回落0.3个百分点。从自身经济增长短期三大情况来看,消费增速持续下行,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只有8.4%,而去年是9.0%,这是名义增长,比去年全年低0.6个百分点。根据国家统计局的调查来看,上半年全国居民消费支出实际增长只有5.2%,比去年的6.2%低1个百分点。投资方面增速依旧疲弱,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增长5.8%,去年是5.9%,比去年低0.1个百分点。其中最主要的是制造业投资增长只有3.0%,比去年9.5%大幅回落。基建投资今年增长4.1%,比去年的3.8%略高一点。房地产开发投资上半年仍然在高位波动,10.9%比去年的9.5%略高一些。外贸增速显著回落,受国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需求减弱,加上中美贸易摩擦等因素的影响,上半年进出口按人民币计算,同比增长3.9%,去年是9.7%。但是现在贸易的问题不太好算,特朗普是逐步施压,外贸企业有时候为了抢出口、抢单子,往往在加征关税的时候还在落实之前反而会快一些,但是负面影响逐步出现。今年上半年出口同比增长6.1%,但是进口增长只有1.4%,说明今年国内的需求能力下降,今年进口的增速回落比较大,去年这些数分别是出口7.1%,进口是12.9%。
分类数据来看,去年经济增长6.6%,主要的还是靠内需支撑。今年上半年是6.4%,其中1.5个百分点是来自于外需,内需更加弱化,产业部门体会更深一些。贸易顺差虽然同比大幅度扩大,但是主要是衰退性的顺差,主要是由于进口大幅回落导致。上半年三大需求都是比较疲弱的,尤其是内需、消费投资比去年明显回落。从生产方面来看,工业生产增速继续趋缓,今年上半年制造业增长6.4%,工业增加值增长6.0%,上半年6.2%和6.5%,也是趋缓态势,制造业PMI指数连续几个月在持续下滑,现在是50%荣枯线以下。服务业有所放缓,上半年服务业生产指数增长7.3%,低于去年的7.7%,回落0.4个百分点,商业商务活动指数继续保持在荣枯线以上,但是指数也在回落。工业企业的利润下降情况比较严重,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下降2.4%,其中上下游行业情况有所不同,和去年相比,总体来讲,企业经营困难在明显加剧。
从7月份的情况看,6月份的个别数据曾经出现了短期的回升,7月份数据出来以后,可以看到当前经济下行压力犹在。规模工业增加值4.8%,金融危机最严重的时候,规模工业增加值也没有掉到5%以下,7月份只有4.8%,可能有各种各样的因素解释,特别是6月份出现汽车国V、国VI的切换,总体来看,7月份4.8%比6月份回落1.5个百分点,1到7月份累计同比增速5.8%也比上半年回落1.2个百分点,累计算下来,今年到7月份工业生产值有5.8%,下一步折算成GDP,可以看到经济下行的压力比较大。服务业生产指数,7月份来看,第一次降到7%以下,达到6.3%,比上月回落0.8个百分点,服务业主要的支撑力量,现在服务业在走弱。1到7月份服务业的生产指数只有7.1%,已经接近底线,比上半年回落0.2个百分点,无论是工业还是服务业,7月份下行压力更加显现。
需求的情况来看,消费品零售总额7月份同比增长7.6%,比上个月回落2.2个百分点。1到7月份累计同比增速8.3%,比去年回落0.1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累计指数1到7月份是5.7%,比上半年回落1个点。制造业、基础设施、房地产开发三大类来看,除了制造业连续三个月略有回升,总体增速只有3.3%的低位,基础设施、房地产开发还是回落态势,下半年指望基础设施、房地产稳需求比较难。进出口贸易,7月份进出口同比增速5.7%,比6月份回落2.6个百分点,今年1到7月份累计同比增速4.2%,比去年进口和出口还是有所回升,进口回落0.2个百分点,这是按照人民币计算。按照美元计算不太乐观,今年1到7月份进出口已经出现负增长,出口只有0.6%的增长,进口还有4%的增长。尽管这样,进口和去年相比还是增速回落的,出口是增长的。从外需的进口情况来看,国内确实是比较低落的,今年的特点和去年有非常大的不同。
GDP年度和季度的增长态势,中国经济2012年以后,中央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做出了一系列的重大判断,三期叠加、新常态、高质量发展,总体来讲,经济是稳中趋缓基本态势没有变,经济增长的波动幅度明显减弱,现在看来增速趋缓的势头还远远没有结束。未来几年到“十四五”时期,年均增速回到5.5%左右也不是不可想象的,这是和中国经济走势长期转换有很大的关系。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无论是实际增长还是名义增长,和以前金融危机前的增速相比都在个位数增长,放在全球来说,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的情况还不错。因为短期数据看社销零售品总额的增速,但是它不能完全代表消费,这里的产品、物品没有计算开支的情况。零售商品包括企业、政府在内的公共消费,不能完全带动居民消费,只是短期的统计变量。
如果看家庭的消费情况,比较准确的数据还是统计局每个月做的社调,图中可以看出潜在的风险,这几年全国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并没有明显的回落,今年上半年1到6月份,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6.5%,比经济增长6.4%略高一个点,但是我们看到居民消费开支增幅不断回落,背后反映的情况,一是居民对未来收入前景的担忧;二是现在房价过高带来的资产配置大部分放在高杠杆上。这几年去杠杆的过程中,其实杠杆在转移,居民消费的杠杆在增加,银行的贷款存量中居民贷款已经占的比重相当大,40%多,接近一半。家庭负债率过高是中国社会大部分家庭面临的情况,不仅严重影响消费,而且会严重透支一两代人。未来前景不乐观,中央政治局明确提出不把房地产作为短期调控手段,确确实实是大的“灰犀牛”,一旦出了问题银行系统、实体经济都会受到巨大的影响。
这几年,我们在金融防范风险主要做了两件事情:一是金融方面的防范风险,加杠杆,对企业来讲是降低企业负债率;二是稳定规范地方政府的债务。这两块在很多指标中可以发现,在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速度并没有明显回落的情况下,消费持续下降,反映出居民对未来的前景担忧,另外是用于偿债,杠杆过高。投资不多解释,固定资产投资总体来看已经从过去的15%、20%以上的增速到不足10%,下一步可能进入到5%的时代,基本上和世界上的平均水平差不多。现在差不多是5%,不到6%的增长。制造业的投资前两年出现比较快的增长,现在又有所回落。实体经济今年上半年减税降费1.7万亿,企业的未来前景并不乐观。基建投资受现在地方债务过大,加上严控地方性债务的影响也难以回升,房地产投资仍然处在10%左右的高位。能否持续和下一步的房地产走势有很大的关系,这是增长速度来看。今年制造业的投资总体只有3.3%的水平,技改投资、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速在两位数以上,说明在优化调整方面产业结构、投资结构在优化,也说明这方面占比是比较小的。这是外贸进出口月度增长情况,不再多讲。这是按美元计算对外贸易增长情况,进出口增速已经是负增长,出口略有增长,进口是负的,这是1到7月份的情况,更加明显一些。实际上外部环境,中美贸易摩擦的不利环境的影响已经开始显现。工业生产情况,发电量以及PMI指数走势。大家这张图可能看得少,服务业生产指数和PMI指数,这是前两年统计局编制的指数,服务业占金融比重越来越低,不能仅仅依靠工业生产走势判断经济形势,必须看服务业,我们看到这几个走势,近期下行压力非常大,特别是7月份以后的数据,下行的压力仍然大,这个下行压力恐怕要持续到三季度,能不能稳住要看下一步政策的力度以及国际环境的变化,确实今年的下行压力企业可能体会得比较深一些。工业企业的利润情况,去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有10%的增长,今年已经出现了负增长。上半年采矿业受益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产能,今年利润有正增长的除了电力行业和私营企业,其他的都是负增长。企业效益下降,PMI同比下降,对经济下行压力和就业都有很大的影响。
指标可以做很多的解释,如何把握经济发展的全局,怎么看?我觉得这个也非常重要。如果我们看短期数据的下行压力得出悲观结论,可能会影响投资决策。看中国经济,尽管外部风险挑战增多,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看中国经济还是要坚持从世界看中国、从全局看局部、从未来看当下,只有这样才能准确把握经济发展长期走势和长期的发展大势,避免被短期的变化迷惑,当然短期也很重要,一天、一年的过日子,不能五年、十年以后变好,我们肯定过不了这个冬天,我们要关心这个问题,这个过程中我们还要看到趋势的变化。
综合来看中国经济,从世界看,我国经济上半年6.3%的增长,仍然属于中高速增长,在世界上仍然是位居前列,去年GDP达到90万亿人民币,折合13.6万亿美元,占全球经济16%,对全球经济贡献率60%,去年增量1.4万亿美元,相当于全球排名第五的经济体澳大利亚一年的量。我们的增长速度6.3%,尽管放缓和下行压力,全球经济情况来看中国的表现不算差,还是比较亮丽。
从全局看,我国经济延续总体布局,从宏观经济增长、就业、物价和对外国际收支等综合看,这些方面来看,中央对当前形势延续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这个结论还是非常重要的。从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来,我们基本上坚持这种判断,而且这里面最主要的依据在于,我们主要的宏观经济指标仍然运行在合理区间,主要的宏观调控目标基本上在宏观调控范围内,总体看经济平稳,稳中有进表现在结构性改革在不断向前推进,经济经济结构持续优化。
从未来看,我国发展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面向未来,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以后,即将开启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党的十九大面向2050分两个阶段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规划。我们国家的发展仍然处在重要的战略机遇期,经济发展的韧性好、潜力足、空间大的特征不会改变,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我们有基础、有条件、有信心、有能力保持经济运行合理区间,保持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
中国经济增长和世界经济增长的对比情况,中国加入WTO,和全球经济走势密切相关,中国经济就是环境的塑造者。过去我要根据市场行为进行反映,但现在不一样,现在我们讲外部环境、外部环境,我们本身的变化就是外部环境,对里面的影响非常大,增量30%来自中国,占比16%,美国经济总量20万亿,我们是13.6万亿,相当于美国的67%。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和世界经济增速是同步波动的,我们仍然是全球经济增速的两倍差距。按照这样的速度下去,中国经济占世界经济的比重会继续上升,影响力会继续加大。全球经济处在下行阶段时,中国确实很难以独善其身,因为我们是开放型经济,不是封闭型经济,不能走出独特的走势。
从国内全面看这个问题,中国经济运行还是保持合理区间,上半年经济增长6.3%,仍处在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6%到6.5%的目标内。今年我们把经济增长目标调到6.5%,适应经济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换的必然要求,也是我们能达到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相衔接,按照其中一个指标,到2020年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来测算,今明两年年均增速保持在6.2%,就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上半年一、二季度分别是6.4%和6.2%,环比增长一季度是1.4%,二季度是1.6%,二季度增速按环比算比一季度是加快,折合成年率分别是5.7%和6.6%,我们要全面看待。从居民消费价格来看,上半年1到6月份是2.2%,1到7月份上涨2.3%,低于3%的目标。尽管7月份CPI同比上涨2.8%,今年主要还是猪肉价格,去年非洲猪瘟的影响,猪肉价格涨价比较多,不是经济全面通胀的意思,而是结构性的问题。随着下一步对存栏数的增加和支持措施到位,对CPI的影响会降下来。PPI1到7月份同比上涨0.2%,曾经PPI连续54个月负增长,对企业来说非常痛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后,PPI曾经出现较大幅度的回升,现在来看,这里的因素比较多,除了吴总讲的产能过剩以外,全球经济放缓,全球大宗商品价格的回落也有很大的影响。不管怎么样,无论是生产价格还是居民价格今年也是稳定的。就业形势总体保持稳定,1到7月份城镇新增就业867万人,完成全年经济目标的79%,全年目标是新增1100万。中国2011年开始劳动力人口总量减少,每年减少300到400万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今年光大学毕业生就业834万人,创了历史新高。7月份城镇调查失业率上涨至5.3%,应该说也是近期的制高点。31个大中城市调查失业率5.2%,低于5.5%左右的预期目标,就业形势稳定。
国际收支保持平衡,经常项目总体顺差保持在合理区间,不仅贸易有顺差,对外投资和利用外资也是净资本流入,外汇储备稳中有升,6月底基本还是维持在3.12万亿美元的水平。人民币汇率由于中美贸易战的升级,更多采取市场化的方式应对,加快市场化改革,汇率、利率市场化加快,人民币利率一度有所波动,突破心理关口7,总体还是稳定的,人民币兑美元的贬值幅度也非常有限。
从宏观调控来看,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中国目前有下行压力,总体还是保持平稳态势。经济增长和物价之间的对比关系;来看,这些年的情况非常好,改革开放初期我们曾经饱受高通胀之苦,亚洲金融危机一度出现七上八下,全面通缩、低落的情况,这个时候问题也很大。现在尽管有通缩的压力,物价是保持温和上涨,经济也是稳中趋缓,这样一种组合应该说宏观经济稳定还是非常有利的,而且也是比较好的组合。
CPI和PPI的对比来看,去年以来PPI逐步的回落,之前连续54个月回落。CPI有一些明显回落,还是3%以内,全年超过3%。就业,2012年以后每年新增就业1300万城镇新增就业,中国是人口大国,每年新增劳动力的就业岗位需求1500万,还有二、三百万的转移就业。2012年以后,十八大以来,每年城镇新增就业1300万以上,今年目标是1100万,现在的情况来看,1到7月份867万,有可能达到1300万以上,失业率保持在5.5%以内还是非常可能的,稳增加的关键还是要保就业,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中国经济面临下行压力,企业效益不好,就业压力很大,加上今年有很多特殊的因素,今年中国政府工作报告把就业政策和宏观政策放在一个层次。
城镇调查失业率,7月份上升较快,5.3%。随着季节的波动,7月份大学毕业生比较多,下一步会有所回落,总体来讲,5%到5.5%之间。这些年就业结构有很大的变化,就业结构决定就业构成的变化,服务业在就业中的占比越来越多,我们每一个百分点的增长能带动180万到200万的就业,这和以前有很大不一样,服务业的就业比较强。服务业占比在持续的上升,工业基本上趋缓,略高于房地产业。
2008年金融危机之前,经常项目顺差占GDP的比重高达9.9%,接近10%,这些年内外再平衡做得很好,去年经常性项目顺差占GDP只有0.4%,非常微小,微不足道。今年上半年外需贡献增加,占1.5%,经常性项目顺差在缩减,但是对外收支平衡,四大调控目标,中国经济运行总体平衡,主要经济指标好转。外商直接投资与对外直接投资,对外投资超过利用外资,特别是2016年以前、2017年以前。随着这两年我们加大对非理性对外投资的整治力度,我们基本保证利用外资快于对外投资,基本还是净流入的状态,稳定国际收支,人民币就有坚实的基础,这是从全局看。
除了讲总体平衡以外,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经济还是稳中有进,主要表现在经济结构的继续优化。主要是从产业结构的优化,过去工业主导向服务业主导转变,过去从出口和投资拉动转向主要靠消费、内需,内需中间主要靠消费,消费中居民消费的服务占比,虽然消费升级,消费占比接近一半,49.4%。此外我们的区域协同发展,城乡区域协同发展也在培育新的增长极,自身通过经济发展的动力还是非常强劲,而且结构在持续优化,增速回落的同时经济结构在优化。
从三次产业变化的情况来看,服务业占50%以上,占比还会进一步增加,工业稳定在40%左右,实体经济仍然是我们的根基,制造业不是无限的下降,还是要保持合理的比重,也是中央非常关心的问题,尽量制造业向中西部转移,并不是制造业的比重越低越好。结果是三次产业的贡献率服务业越来越大,经济增长下行,服务业占比上升。包括刚才看的劳动力结构变化向服务业转型,服务业的开放程度相对较低,市场化程度较低,劳动生产率和效率比工业是低的,经济发展从第一产业发展,农业产业转向工业,增长非常快,工业化程度、工业进程的逐步走向工业化的后半程,劳动力资源从工业向服务业转换,高效率部门向低效率部门转变,这必然是经济增长速度变弱,同时服务业就业吸纳能力比工业强。低速增长完全可以支持更高的、更大量的就业,使得我们现在不需要跑8了,经济增长速度6.5%以下,就业形势仍然稳定,这是未来非常常见的,这是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情况。
从需求结构来看也是一样,金融消费的占比逐渐增加,进出口、经常项目,2008年的时候还很高,现在基本上很小。过去老说让我们再平衡,实际上现在经济的再平衡内外需求平衡基本做到,国际金融危机以后G20在探讨宏观经济再平衡,指责我们,要求我们把经常项目顺差降到GDP的4%以下,我们当时不敢接受,怕做不到,去年是1.4%,今年1.5%,基本实现内外发展的平衡。
从消费、投资、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来看,6%的增长中,4.2%来自于国内的消费需求,消费成了经济增长的压舱石。进出口波动比较大,去年是负拉动,今年上半年是正拉动。这是拆分以后的拉动情况,特别是后面两个,2018年我们看到去年是6.6%,外需是负拉动,国内增长是7.2%,今年上半年,虽然我们仍然保持6.3%的增长,但是国内需求只有5%。有相当一块是由于外需的贡献,今年内需的下行压力还是比较大的。
城镇化率增长很快,去年接近60%,户籍人口增长率43.4%,下一步要进一步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进一步让进城农民入户,享受和城镇居民同等待遇,会拉动投资需求。城镇化的问题比较复杂,推了很多年,中央和地方政府人口输出地和输入地成本分担问题,很难利益调整,后续人口城镇化率提高的速度还是比较缓慢,下一步加大力度推进。转移农民工落户的问题,对扩大需求、内需有好处。
城乡居民收入情况,总体来说还是在缓慢的缩小。此外,新动能也在加快成长,刚才说工业增加、生产、投资在下行,但是与高技术、创新相关的,无论是工业还是服务业,增长速度比规模以上快得多。
近期我们看到计算机、通信、通用设备在放缓,行业内提了两个国民经济分类,在整体下行的过程中提示内部行业的分化,主要是高技术产业方面还是比较低。我们在看经济增长工业增长回落的同时,也要看到结构调整,上游产业、传统的重化工产业面临的压力比较大,现在一些下游高精尖的还很快。去年接近2万亿的投入,R&D(研发)经费支出占GDP的2.18%,超过很多OECD的国家,平均水平高一些,美国说我们盗窃知识产权,从数据来看,我们的投资数据比较快。科技进步贡献率,去年是58.5%,按照我们的规划到2020年达到60%没有问题,未来我们更多向科技进步要增长。
我们这些年大力推进双创、放管服、企业主体增加很多,一定程度上说明市场活力增强,这也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上半年日均登记1.9万户。
面对目前的形势,我们究竟该如何应对新的风险挑战?中央的政策也非常明确:以供给侧改革为主线,现在并没有大的变化,尽管今年上半年的经济形势错综复杂,下行压力很大,但是我们看到每年7月底的中央政治局是年中总结的重要方面,同时对下半年的布置,并没有像过去一样大规模加大刺激的力度,而更多是向深化改革开放要红利。
7月份到现在,我们看到几个事情非常明确,一个是人民币利率市场化进一步提速,央行已经明确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为基准,以这个确定为企业贷款利率,用市场化的方法引导利率下行,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市场报价贷款利率,报价银行对优质银行的报价利率参考央行的中期借贷利率。基准利率原来是由行政制定,现在更多的是向市场化转变,未来央行可以通过市场化的手段,通过引导中期借贷利率的变化加快货币政策传导。中央也出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现在更多应对的风险挑战是通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增强微观主体和市场主体的活力应对经济下行的压力,这和以前是完全不同的,我们并没有放弃我们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对于下半年,我们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今年是建国70周年,也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即将收官关键之年,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意义重大。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强调,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稳中求进是2012年提出,主要是针对当年的宏观经济经济取向,稳定经济增长,结构调整、改革开放方面取得进展,十九大上升到工作,治国理政的方法论,所以各项工作都是以稳为主,稳中求进,稳和进是辩证关系,我不多解释。总的政策框架,2012年以后我们面临应对金融危机取得重大的成效,也带来产能过剩,我们进行了三期叠加的过程,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我们要适应、引领、把握新常态成为重要的逻辑,十九大提从高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也是我们实施宏观调控的基本要求,形成一整套的政策框架体系没有变化。
今年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总体思路,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来,李克强总理提出的。第二年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随着中美贸易摩擦增加,今年干脆不说了,宏观政策保持稳定,宏观政策稳的话,这一两年来稳健的货币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并没有改变,同时还要做好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的“六稳”工作,有效应对中美贸易摩擦带来的不利影响。
积极财政政策,中央强调落实、落细,进一步加力增效。今年的积极财政政策其以往完全不同,以往财政压力过大,积极财政政策放在扩大基建投资,特别是基础设施、项目投资来稳增长,现在的情况和以往有很大的不同,我们现在是围绕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来稳定、扩大国内需求。也就是说我们现在积极财政政策的重点是减税降费增加企业的活力,让企业根据市场的情况、市场的研判增加技改投资和创新投资,同时政府的基建投资更多的转向补短板,除了社会领域、环保领域以外,最主要的是新型基础设施,包括新一代的互联网、5G、城市间的轨道交通还有一些老旧小区改造等,我们看到今年以来国务院的常务会议提出一系列的计划,我们投资重点和以往有所不同,因为我们要考虑到债务不能增加了,重点是简政放权,减费降税激发企业的活力,同时要积极扩大国内的需求。
中国经济面临下行压力有周期因素的影响,主要的是结构性的问题,工业体系不适应需求体系的变化,这是最主要的方面,在座各位经常出国,很多产品在国外购买,要么国内买不到,要么价格高,要么安全性,不是国内没有需求,而是需求没有有效释放出来,消费方面更多的是通过怎么样通过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及采取一些综合性措施,包括市场的监管,包括便利的消费等措施释放消费潜力。
除此之外,我们今年非常重视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我们有支持创新的方面,也有采取具体措施,如何用市场化的方法推进行业的出清,降低、引导贷款利率的下降,让实体经济可以获得更多的融资,同时我们这次明确提出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落实房地产长效管理机制。
经济下行以后很多人认为房地产要加码,从消费、居民消费来看,居民的杠杆很高,地方债务的问题也很大,去年18万亿,今年上半年增加了1万多亿,这还算是合规的债务,专项债包括地方合规债,如果考虑到这两年增加的隐性债的规模是比较大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估算,全口径的算下来,包括地方外的投资,中国的财政赤字率规模已经占到GDP10%,债务的比重高得多。
总体来讲,债务的问题越来越突出,不能再走过去的老路,中央明确放弃靠房地产拉动经济增长的幻想。下一步更多要用创新驱动发展,通过深化改革开放带动经济的发展。
尽管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但是我们的基本面还是好的,支撑经济长期向好的发展势头和条件还不少。近期看,随着减税降费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加快落实,市场主体信心不断增强,国内消费投资有望企稳提升,下半年经济保持稳定的势头不会改变,今年6到6.5%,差一点6.2%,好一点6.5%,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6.2%,国内多数专家预测6.2%,四季度可能会进一步提高,全年6%到6.2%、6.3%的可能性比较大。
长期看,防范化解财政金融风险,前两年做了很多的工作,也取得了阶段性的进展,尽管目前问题还在,但是随着宏观杠杆率逐渐趋于稳定,随着中央越来越明确把防范风险作为三大攻坚战的首位,未来不会再像过去一样,不会靠债务推动增长。中国经济长期来看还是能够有进一步向好的发展态势。
总债务率在G20期间上涨非常快,这两年趋于稳定。M2和GDP增速的关系也更加匹配,M2占GDP的比重也没有上升,这都是预示着宏观经济未来趋于稳定的迹象。
“尽管问题很多,长期看中国经济保持持续健康发展的前景是大概率事件。”毕吉耀最后说。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