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由大连商品交易所主办的“赋能新时代、产融创未来——2019机构大宗商品衍生品论坛”在大连举办。和讯期货全程参与专题图文和视频直播。
中国期货业协会副会长王颖在论坛上发表“期货公司资产管理和子公司业务的机遇和创新”的主题演讲。
中国期货业协会副会长王颖
务实体经济的模式中 场外衍生品业务未来最有潜力
期货市场是服务实体经济的非常重要的载体,就是风险管理子公司。到今年6月末,共计有80家期货公司在协会设立了82家风险管理子公司,可以开展五大类业务,仓单服务、基差贸易、合作套保、场外衍生品业务和做市业务。这些年来,风险管理子公司有几家他们的利润率已经超过了母公司的利润,可以看到风险管理子公司确实是期货公司的一片蓝海。但是风险管理子公司的业务盈利的模式也在发生改变,比如说仓单业务和基差贸易的利润率在不断地下降。
王颖重点介绍了场外衍生品业务,这是增长最快的业务,也是期货公司服务实体经济最直接、最有效的一个体现。场外衍生品不是很好理解,但是从目前的业务模式来看,这个恰恰是未来最有潜力的一个服务实体经济的模式。我们用今年5月份的数据来看,5月份的场外的衍生品的日均成交是601笔,日均成交名义金额是149亿元,持仓金额是1227亿元,持仓笔数5870笔。
期货公司风险管理的业务来看,产业客户与金融客户持仓占比保持平衡,其中产业客户持仓名义金额为394亿元,占总金额的40%,金融类占持仓的近60%,包括银行、私募客户和一些券商。从市场集中度来看,我们很关注市场集中度,因为这是市场风险聚集的很重要的指标。在风险管理子公司的维度来看,前三的持仓达到了58.62%,随着市场的发展,这个集中度会越来越向头部汇集。前三达到了75.3%。从交易对手来看也就是产业客户来看,前三的持仓度达到了54.25%,这个比例有一点偏高了,因为场内和场外的价格不相影响。
从交易对手方的联动来看,场外交易的客户中有一半在期货市场也都是有交易的。
从风险管理子公司彼此之间的联动来看,绝大部分的子公司都保持着一个风险管理的中性,都进到了场内进行风险对冲。在场外交易相对比较大的品种在场内交易也是相对比较大的,子公司可以进场内对冲,也可以跟其他的子公司进行对冲,也可以跟场外的客户进行对冲,但是在场内对冲仍然是主要的管理模式。
从子公司之间的交易来看,2018年子公司之间的日均成交规模占到了场外成交总规模的12-15%。
王颖总结到,从风险管理子公司的四项业务来看,最有前景的是场外衍生品的业务,而且这项业务不仅是得到了实体企业的认可,也越来越得到了银行的关注。希望在理财子公司成立之后,能开发更多的挂钩大宗商品价格或大宗商品价格指数的结构化的理财产品,给风险子公司提供更多的合作机会。
期货经营机构服务实体经济有四个创新点
一是、在服务新模式方面,期货公司的业务模式现在已经逐渐从基差贸易这种含金量很低的贸易向含权贸易转变,从保险+期货的方式进一步向源头延伸,出现订单+保险+期货。另外,从场内的简单的套保,实现了跟实体企业做一种包含商品指数互换的一种场外产品的业务。
第二、风险管理公司服务于民营企业的能力在不断提高。因为针对当前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成本高的问题,风险管理公司跟他们开展合作,开展服务,帮助他们管理库存,降低经营成本。
第三点创新就是保险+期货从去年起开始出现了一种新的方式,就是收入险,不再保价格、保收入。实现了收入险之后,能为投保的农户提供更稳定的收益保障,提升我们金融服务的品质和效果。
第四、风险管理子公司在交易所的帮助之下,越来越多地跟银行、保险公司在合作。通过收入保险和基差交易,帮农民规避价格风险。还引入了担保公司提供担保,帮助获得增信。还有的公司和银行合作提供保险+信贷的模式,降低农户的资金成本,改善信用环境。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