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2021年国内糖价震荡上行,主要是受到国际糖价走高的提振。从供需面来看,虽然国产糖小幅增产,但由于国内疫情防控得力,社会经济基本恢复正常,食糖消费也出现回升。不过,外糖进口量达到创纪录高点,这对糖价走势带来压力,这是国内糖价升幅(郑糖指数年度上涨约30%)显著低于国际糖价(ICE原糖年度涨幅约115%)的重要原因。国际糖价走强一方面是由于巴西主要产区先后遭遇严重干旱以及霜冻的影响,导致甘蔗产量同比下降约13%,且甘蔗制糖比例由2020年平均46.6%下降至今年的45.3%;另一方面,美联储超常规的宽松货币政策对于商品市场有利多刺激,很多商品的价格都已显著超过2020年疫情爆发前的水平。
2021年底美联储加大缩减购债力度,市场预计2022年下半年可能进入加息周期,从货币政策转变来看对于国际糖价将会产生长期偏空的影响。还有,2021/22年度预计印度、泰国食糖产量及出口量将处于历史较高水平,如果产区气候正常,2022年二季度前后全球食糖不会出现明显短缺。而巴西甘蔗生长可能略好于2021年,但食糖产量还要受到原油价格、货币汇率以及市场供需情况等多重因素的影响而存在较大不确定性。不过,除非全球主要产区因异常情况而出现较大减产,否则国际糖价再创新高的动力恐怕不足。对于国内市场来说,来自国外糖价上涨的带动作用可能也会减弱,但国内预期减产且外糖进口量可能下降,这些因素则对糖价有支持作用。预计2022年郑糖期货价格走势仍以宽幅震荡为主,可能主要会在5200-6200元区间波动。
第一部分 2021年白糖期货行情回顾
2021年郑糖价格震荡上行,节奏感不强。主力合约历经数次换月,价格自5200元附近升至6100元,整体表现与2019年相似。尽管2020/21年度国内进口外糖创出633万吨的历史新高,国产糖数量也处于2014/15年度以来的高位,供应压力较为沉重,但糖价不跌反涨,主要原因在于国际糖价走强起到提振作用。
国际糖价走势主要经历了1-2月、4-5月、7-8月三次阶段性上涨,除了3月份出现较明显回调之外,5-6月、9-10月则以震荡休整为主。巴西甘蔗主产区先后遭遇严重干旱及霜冻的影响,甘蔗产量下降以及原油价格走高刺激甘蔗生产乙醇比例上升拖累巴西食糖生产,这是全年影响国际糖价走势的主线逻辑。此外,欧洲疫情反复、法国霜冻、印度食糖出口等因素也对糖价阶段性表现造成影响。
2021年一季度,郑糖走势先是震荡上行,主力合约价格由5200元附近上涨至5600元,而进入3月份之后糖价开始回调,再次接近5200元左右。在此期间,国际市场糖价一度受泰国食糖减产及中国、印尼等采购意愿强烈的推动而走高,且美联储实施宽松政策在宏观面也起到利多作用。而国内食糖正处生产旺季,且外糖进口量持续保持偏高水平,供应压力令郑糖走势弱于外糖。
4月起巴西主产区进入开榨旺季,但干旱天气使得甘蔗产量同比减少,另外法国因霜冻造成甜菜严重受损,且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使得商品通胀预期强烈。以上因素推动国际糖价再创年内新高。此时,国内产糖榨季进入尾声,国际糖价走势强劲起到带动作用,郑糖主力合约在5月中旬冲高至5800元。
7月中旬以后,国内外糖价震荡上行。8月中旬, ICE11号原糖10月合约突破20美分,创出2017年二季度以来的新高。郑糖走势相对偏弱,但主力SR2201合约在也突破6000元关口。国际糖价仍是领涨地位,6月底到7月初巴西南部地区曾出现连续三夜霜冻天气,与年初曾发生90年来最严重的持续干旱的影响叠加,市场预测巴西本年度甘蔗产量或许是近九年来最低水平。国内方面,进口糖数量增长对国产糖消费有不利影响,国产糖库存持续处于2015年以来的高位。虽然有外糖的带动,但国内糖价的升幅明显偏低。
经过9月份震荡整理之后,10月初起国内外糖价走势有所分化,外强内弱的规律被打破。尽管巴西甘蔗减产使得糖厂提前收榨,但减产题材最终兑现使得其利多作用被市场所消化。而且,产区降雨增加令甘蔗长势得到一定好转,对2021/22年度食糖增产埋下伏笔。而且,泰国、欧盟食糖产量预期增加,可部分弥补巴西减产带来的不利影响。尽管印度增加甘蔗乙醇的生产将影响食糖产量,但预计印度仍具有出口600万吨左右食糖的能力。此外,美联储宣布自11月起逐渐减少购债力度,宽松政策转向对于商品市场造成普遍压力。这样,国际糖价延续震荡格局。对于国内市场而言,虽然百万吨以上的结转陈糖和创纪录的进口糖形成现实的供应压力,但是前期糖价走势外强内弱使得配额外进口糖利润转为负值,市场预期未来较长时期内进口糖数量会显著减少,于是国庆假期之后郑糖发动了新一轮涨势,主力合约一度突破6100元。不过,外糖走势偏弱,且宏观面存在利空压力,国内新糖上市高峰临近,郑糖最终还是遇阻回落。
第二部分 主要产区此消彼长 2021/22年度全球食糖略有短缺
一、2020/21年度全球食糖小幅减产
2020/21年度,虽然泰国、欧盟食糖减产,但印度增产且后劲十足,食糖出口量高达720万吨,刷新历史纪录。且世界上部分地区疫情出现反复,高海运费也不利于食糖进口,国际食糖消费增幅有限。这样,全球食糖供需矛盾有所缓和。巴西主产区因先后遭遇严重干旱以及低温霜冻的影响,甘蔗产量显著减少,再加上乙醇价格飙升的影响,甘蔗制糖比例也明显低于2020年。作为世界最大的产糖国,巴西糖产量下降拖累全球总产。
二、2021/22年度预计供需缺口依然存在
2021年11月份巴西食糖生产进入尾声,预计主产区同比上年减产400余万吨。因年初干旱及年中霜冻对甘蔗生长造成损害,2022年甘蔗产量即使恢复性增加,预计幅度也有限。印度得益于有利天气及国际高糖价的刺激,2021/22年度食糖生产及出口仍可能维持高位。泰国在连续两年减产之后恢复增产,食糖产量有望重回千万吨左右。还有,欧盟地区甜菜长势改善预计推动食糖增产。整体看,巴西减产的影响大体被印度、泰国、欧盟等地增产所弥补,但可能依然存在部分缺口。产区天气状况以及原油、糖价走势将影响食糖产量。
专业机构大多认为2021/22榨季全球食糖会有短缺,也有部分预测小幅过剩。国际糖业组织(ISO)认为,全球食糖产量预估为1.7047亿吨,同比减少18.5万吨,由于消费放缓,2021/22榨季全球糖短缺255万吨。机构(TRS)预计全球2021/22年度食糖供应趋紧,供需缺口达663万吨。Alvean预计2021/22年度全球供应缺口将比上一年度增加近一倍,达到600万吨。经纪商StoneX预计2021/22年度全球食糖供应缺口180万吨。嘉利高糖业预估,2021/22榨季全球将生产1.7432亿吨糖,产量将比消费量多出40万吨。
主要产糖国生产形势如下:
1、巴西:2021年中南部产区榨季进入尾声,十一月下半月的甘蔗入榨量为388万吨,产糖16万吨。因此,巴西中南部本榨季累计压榨了5.21亿吨甘蔗,累计产糖3200万吨,较2020年同期下降608.6万吨,降幅15.98%。

由于2021年巴西甘蔗生长遭受严重干旱及霜冻打击,预计2022年产量难以显著回升。机构预估巴西中南部产区2022/23年度甘蔗产量可能在5.3-5.5亿吨,略高于本年度的5.25万吨。2021年底出现拉尼娜现象,对于巴西甘蔗生长的影响还有待观察,但可能会导致甘蔗产量预期下调。
2、印度:截至2021年11月底,印度已有416家糖厂开榨,高于上年同期的409家。已产糖472.1万吨,同比增加41.9万吨。
印度2021/22榨季甘蔗面积为543.7万公顷,同比增加3%。印度糖协在10月底的第二次估产中,下修糖估产至3050万吨,较7月的首次估产低50万吨。由于乙醇生产增加分流食糖产量,食糖的供应压力有所减轻。此外,2021/2022榨季预计食糖出口量将达到500-700万吨,维持历史偏高水平,令期末库存实现二连降。
3、泰国:因天气状况改善,预计2021/22榨季泰国蔗产量增至9000-9500万吨,食糖产量将回到1000万吨以上,或许在1050万吨左右。食糖出口预计升至500-600万吨。
据11月19日泰国甘蔗和食糖协会办公室(Officeof Caneand Sugar Board)副秘书长Virit Viseshsinth发布的信息,泰国本榨季(2021/22年榨季)甘蔗产量预计增长近三分之一,从上一榨季受旱情冲击降至十年最低的低谷中大幅增长,他称,本年度泰国蔗区降雨情况良好,同时甘蔗收购价格高促使农民将其他农作物改种甘蔗,预计在到明年4月份结束的2021/22榨季年度泰国的甘蔗压榨量达到8570万吨,预计产糖量将达到950万吨,远高于上一榨季的750万吨。
三、2020/21年度国内食糖产量基本稳定 外糖进口达到高位
2020/21年制糖期全国共生产食糖1066.66万吨(上制糖期同期1041.51万吨),同比多产糖25.15万吨。广西、云南以及内蒙等产区有所增产。其中,甘蔗糖产量913.4万吨(上制糖期同期902.23万吨);甜菜糖产量153.26万吨(上制糖期同期139.28万吨)。
本制糖期全国共销售食糖 961.8 万吨(上制糖期 985 万吨),累计销糖率 90.2%(上制糖期同期 94.6%)。其中,销售甘蔗糖 808.5 万吨(上制糖期同期 846 万吨),销糖率 88.5%(上制糖期同期 93.7%);销售甜菜糖 153.3 万吨(上制糖期同期 139.3 万吨),销糖率 100%(上制糖期同期 100%)。
2021年1-9月份中国累计进口糖384万吨,同比上年同期增长38.4%。2020年10月至2021年9月累计进口633万吨,同比增加258万吨,增幅68.8%。
尽管9月国内食糖销量同比略增,但2020/21年度期末工业库存仍高达104.88万吨,较前两年同期库存总和还多出约12万吨,是2015年以来最高水平。
四、2021/22年国内产糖及进口量预计小幅减少
受玉米种植收益增高的影响,2021年内蒙甜菜种植面积明显萎缩,预估由230万亩降至130万亩,新疆种植也有减少。甘蔗产区种植面积稍有下降,全国糖料作物总的种植面积预计低于2000万亩,较2020/21年度缩小了150万亩。
糖料生长期间产区大部分时间天气状况较为正常,因降水较为充沛,甘蔗、甜菜的单产预计较上年有所增加。据农业农村部预测,甘蔗单产增加0.08吨/亩,甜菜单产增加0.11吨/亩。2021/22年度甘蔗糖产量预估为917万吨,与上年度基本持平。甜菜糖产量预估为114万吨,同比下降了40万吨。
11月初召开的广州糖会上,中糖协预测2021/22年度甘蔗糖产量约916万吨,甜菜糖产量约107万吨,总计约1023万吨。

进口糖是国产糖的重要补充,2020/21年度进口糖数量达到创纪录的633万吨。由于近年来国内原糖加工产能快速提升,对于进口糖需求也在明显增加。据中糖协统计当前原糖加工能力达到1000万吨,而国产糖与消费量的缺口约为500万吨左右。这样,外糖大量进口将导致国内供应过剩,2021年大部分时间里国内糖价低于外糖进口及加工成本(配额外)的原因就是如此。
综合参考国内需求以及原糖精炼产能,预计2021/22年度外糖进口量可能在400-500万吨。如果配额外进口糖利润由负转正,则进口量会较大,否则会偏低。

中糖协产销简报消息,截至2021年11月底,本制糖期全国累计产糖75.91万吨(上制糖期同期产糖111.32万吨)。其中,产甘蔗糖11.57万吨(上制糖期同期产甘蔗糖21.55万吨);产甜菜糖64.34万吨(上制糖期同期产甜菜糖89.77万吨)。
截至2021年11月底,本制糖期全国累计销售食糖16.84万吨(上制糖期同期43.39万吨),累计销糖率22.18%(上制糖期同期38.98%),其中,销售甘蔗糖4.23万吨(上制糖期同期9.02万吨),销糖率36.56%(上制糖期同期41.86%);销售甜菜糖12.61万吨(上制糖期同期34.37万吨),销糖率19.6%(上制糖期同期38.29%)。
第三部分 国内食糖价差及技术分析
一、期现价差及郑糖跨合约套利
2021年国内白糖基差稳中有降,大部分时间在0~-400元之间波动,这是自2017年6月以来现货贴水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2021年国内糖价走势震荡上行,郑糖期货价格受国际糖价不断创出近年新高的提振,而现货报价因受到进口糖偏多所带来的供应压力使得走势相对平缓。特别是在下半年,基差走弱的现象更加明显,进口糖增幅扩大令现货价格承压。不过,10月中旬之后基差稳定在-200~-400元的水平,配额外进口糖成本与国内糖价倒挂使得进口量萎缩预期增强,且期货过分上涨会面临期现套利的压力。预计后期基差下行空间有限,现货向期货靠拢的可能性增大。制糖企业可考虑逐渐加大卖保力度。
历史上9月合约多数情况下价格高于同年的5月合约,因为5月份前后仍处于糖厂库存的高峰期,而9月则进入陈糖销售的后期阶段。2209合约与2205合约的价差目前在50元左右,参考以往同期合约价差看处于中等水平,建议逢低做多2209-2205合约的价差。
二、 白糖期货价格技术分析
在2019年以来,郑糖走势牛熊交替出现,但近几年波幅有所收敛,趋势性不很明显。2019-2021年国内食糖产量稳定在1050万吨附近,虽然外糖进口量变化较大,但供需矛盾并不突出。2021/22年度预计国内食糖产量继续保持在1000万吨以上,而国外食糖进口量预计将明显低于2020/21年度,但国际糖价恐怕难以再现2021年涨势。预计2022年郑糖期货价格继续震荡走势,6200元附近会有阻力,5200元附近可能会存在支持。
第四部分 对2022年糖价的行情展望
2021/22年度预计国内食糖产量继续保持在1000万吨以上,而国外食糖进口量预计将明显低于2020/21年度,但国际糖价恐怕难以再现2021年涨势。2021/22年度预计印度、泰国食糖产量及出口量将处于历史较高水平,如果产区气候正常,2022年二季度前后全球食糖不会出现明显短缺。而巴西甘蔗生长可能略好于2021年,但食糖产量还要受到原油价格、货币汇率以及市场供需情况等多重因素的影响而存在较大不确定性。还有,2021年底美联储逐渐缩减购债力度,市场预计2022年下半年可能进入加息周期,从货币政策转变来看对于国际糖价将会产生长期偏空的影响。这样,除非全球主要产区因异常情况而出现较大减产,否则国际糖价再创新高的动力恐怕不足。鉴于外糖带动作用减弱,以及国内食糖供需形势大体平衡,预计2022年郑糖期货价格走势仍以宽幅震荡为主,可能主要会在5200-6200元区间波动。
(责任编辑:赵鹏 )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