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发现社会融资增速对聚烯烃市场存在领先作用,需求指标相对供给对市场更有参考意义,数据显示外购丙烯制PP成本可在较大程度上作为价格边界条件。同时,PP与甲醇价格联动性越来越强,而L/P价差可作为甲醇单边行情的交易替代。此外,基差走势与产能增速密切相关,在当前扩能周期下,未来烯烃基差贴水仍将是常态,且有扩大趋势。
1.宏观视角
一般来说,工业品价格与宏观经济形势密切相关,但反映宏观经济总量的指标众多,且并非均有参考价值,我们经过刷选出GDP增速及社会融资余额增速作为分析指标。从历史数据可以得到两个结论:
a.GDP增速与聚烯烃价格走势基本一致,两者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
b.社会融资余额增速虽是反映当期实体经济的融资需求,却更代表了企业对未来发展的预期,我们看到(T-1)年社会融资余额增速与(T)年的聚烯烃价格走势基本一致。这也验证了融资增速对经济(价格)存在领先作用的经济逻辑。关注大宗内参,不错过每篇精彩研报!
商品供应可拆解成产量及净进口,而产量主要取决于产能及开工率,净进口则决定于内外供需平衡情况。经过对数据的初步刷选,我们选取了产能增速及表观供应增速(产量+进口-出口)两个指标进行分析。
理论上来说,产能增速与价格应该是负相关的,因为行业的快速扩能必然带来产量的高速增长,进而对聚烯烃价格形成打压,历史数据也基本验证了该观点。在个别年份里,由于新装置投产时间较晚,且初期开工率较低,故产能释放的压力更多体现在第二年年,比如2014年。
首先,我们需要对塑料及PP下游消费结构有个大致了解。从数据看,塑料下游需求集中在包装膜及农膜(占比84%),而PP下游需求更多元化且更为分散,拉丝、均聚/共聚注塑、纤维占据前三名(占比79%)。
4.库存视角
库存作为调节市场供需的关键变量,其发挥着蓄水池的作用。在补库周期中,主动补库放大了需求的增速,被动补库却给后期留下较大安全隐患。而在去库周期下,主动去库加剧了市场下行压力,而被动去库则为后期行情上涨创造想象空间。
从数据来看,2011-2015年聚烯烃市场整体处于主动去库周期,市场价格重心不断下移,而2016下半年-2017年间,市场迎来了短暂的主动补库周期,价格重心整体上移。
以前国内烯烃基本为油制路线,但随着新工艺的产业化,烯烃原料来源逐步走向多元化,尤其是PP更为丰富。目前石化定价虽仍占据主导地位,但由于不同路线的生产成本差异较大,高成本工艺的边际影响已不忽视。
从品种间结构看,聚烯烃价格与甲醇价格存在显著正相关,尤其PP更为明显,而L/P价差与甲醇价格走势也高度一致,特别自2014年起, PP期货顺利上市,叠加大量煤化工产能投产,PP与甲醇价格联动性越来越强(甲醇波动率更高)。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大宗内参。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