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授权

注册

非洲猪瘟对玉米需求影响或小于预期 供需缺口恐加大

2019-05-15 08:55:32 第一财经日报 
    作为中国最大的粮食品种,近些年来,玉米受到了来自内外多重因素的共同影响。

  在内部,玉米市场化收购,收购价格波动,再加上非洲猪瘟疫情影响,传导至产业链上游,饲料需求下降;危害极大的农作物害虫“秋行军虫”肆虐中国南方,影响玉米产量。

  结合内外部因素,将对玉米产业造成多大影响?

  冠通期货生猪分析师姚桂玲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从供需情况来看,2018/2019年度玉米供给和库存都会减少,再结合其他外部因素影响,2018/2019年度玉米价格或会有一定的支撑。

  非洲猪瘟影响小于预期

  受非洲猪瘟疫情影响,全国生猪存栏及产能明显下降。由于饲料消费约占玉米总消费的七成,其中生猪饲料又占到饲料消费的半壁江山。这就意味着,玉米需求量将受到严重影响。

  据饲料行业协会统计数据,2018年国内饲料产量2.28亿吨左右,其中猪料占饲料总量的40%左右,猪料用玉米比例在50%左右。综合上述数据,猪料年用玉米总量4500万吨左右,占全年玉米产量的18%左右。

  春节前后,市场人士判断猪料需求可能下降30%以上,东北、华北及华东地区市场主流判断生猪存栏降幅高达50%。不过,也有不少企业认为,非洲猪瘟对猪料需求的影响小于此前预期,玉米实际需求可能不会太差,后期价格将会上涨。

  中国淀粉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高世军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受非洲猪瘟影响,导致生猪养殖量减少,以致影响玉米消耗量,这将会是一个相对较小的数量。

  原因在于,如果猪价上涨将导致出栏体重增加,例如猪价达到10元/斤以上,猪场的出栏体重预计由200斤增长到300斤,且二次育肥现象将重新出现,与此同时,出栏体重增长也会导致料肉比增长,部分抵消生猪存栏下降的影响。

  此外,受非洲猪瘟疫情影响,养殖户弃用泔水,会提高对猪饲料的需求。

  姚桂玲称,非洲猪瘟固然造成生猪存栏大幅减少,玉米的生猪饲用需求会减少,但是禽类、反刍类等饲料需求,将会出现替代性增加,部分抵消猪的饲用需求减少量。

  根据中国淀粉工业协会等机构推出的《中国玉米市场和淀粉行业年度分析及预测报告》(下称《报告》)显示,玉米消费总量将维持在2.6亿吨左右。其中,饲用消费难有增长,预计稳定在1.8亿吨。

  事实上,从物流数据来看,玉米的实际需求也并没有那么差。

  根据东北产区玉米外运数据显示,本年度截至3月底的数据与上年度同期基本持平;第一季度长江流域玉米到货量出现50万吨的增长,广东市场谷物总提货量减幅仅10%~12%,两大销区的需求均没有此前预计的那么悲观。

  因此,有业内人士称,综合来看,非洲猪瘟对需求的影响或小于预期,最终对玉米饲用总需求的影响或在3%~10%。

  此外,今年1月,一种有着极强危害性的害虫——草地贪夜蛾(因为属于暴食害虫,群体作战,外号“秋行军虫”),侵入中国云南。这种虫害在玉米苗期受害,一般可减产10%~25%,严重危害田块可造成毁种绝收。

  截至5月13日,中国已经有13个省(市、区)遭受虫害。农业部门高度重视,要求加密监测预警,全力做好防控应对工作,努力实现“虫口夺粮”保丰收。

  此前,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官网发布公告显示,目前,西南、华南、江南等地进入春玉米播种和生长期,适宜草地贪夜蛾取食为害。5月份,随着调查的深入,西南、华南、江南地区将发现新的草地贪夜蛾为害区域。伴随西南季风,5月中旬始,成虫可进一步迁飞扩展至我国长江和江淮流域;6~7月份,可继续北迁至黄淮、华北乃至东北和西北地区,虫情有扩散蔓延的危险。

  姚桂玲称,“秋行军虫”对玉米产量有不利影响,具体影响要看后续事态发展情况。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提到,由于草地贪夜蛾超级能飞,还有很强的繁殖能力,如果蔓延至华中、华北甚至东北,而华北、东北又是我国重要的玉米产区,占我国玉米产量的90%左右,这将会对我国的粮食生产造成重大影响。

  供需缺口加大 后期价格将上涨

  国家统计局发布了今年主要品种的种植意向显示,全国玉米意向种植面积下降3.1%(约1900万亩),东北地区农户玉米意向种植面积减少明显,其中黑龙江下降15.8%(约1500万亩),吉林、辽宁分别下降2.7%(约170万亩)和2.2%(约90万亩)。

  根据2019年农业农村部的《大豆振兴计划实施方案》,2019年预计增加大豆面积1000万亩,主要通过调整水稻、玉米等的种植结构来实现。而农业农村部在《2019年种植业工作要点》中也明确提出,力争全年大豆和油料面积增加500万亩以上。

  不论是官方,还是行业内人士均认为,玉米播种面积难以保持稳定。

  由于不少农民连续三年惜售,均遭遇玉米价格下跌,影响玉米种植积极性,在大豆和稻谷价格均出现下行的情况下,出于安全性选择,可能倾向于种植补贴高的品种;在国家推动大豆振兴计划的情况下,黑龙江省大豆种植者补贴仍保持较高水平,农户有一定动力改种大豆;根据部分民间团体的意向调查,农户存在改种意愿的占较大比例。业内预估,新季玉米减少的种植面积1000万~2000万亩。

  姚桂玲称,受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种植补贴减少以及天气原因等因素的影响,造成今年玉米播种面积减少,玉米产量下降。根据农业农村部4月份供需平衡表预估数据显示,2018/2019年度玉米产量较上一年下降0.7%。

  因此,考虑到饲料需求可能回暖以及深加工需求继续增长的影响,新年度玉米产需缺口将扩大。

  不过,高世军也给出自己的判断:2016年后,国家停止临储政策,玉米收购市场放开,同时国家库存临储玉米陆续拍卖出库。价格波动主要受市场信息、玉米用户存储政策的影响,2019年还不存在玉米短缺的情况。

  高世军称,玉米深加工产能的增加将是直接影响玉米供需关系的关键,由于新增产能的变化,后续我国将长期处于紧平衡的供求状态。

  此外,根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5月份预计,2019/20年度中国玉米市场产需缺口为2437万吨,缺口同比扩大1027万吨。

  中国玉米进口格局改变

  前述《报告》显示,美国是全球最大的玉米生产国,2018年的玉米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33%,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玉米主产国,占23%。

  此外,玉米出口量排名前四的国家,分别是美国、巴西、阿根廷和乌克兰,2018/19年度,四国出口量之和占全球玉米出口总量的88.7%,上年度该比例为86.1%。

  当前,中国的农业供给侧改革见成效,玉米首次出现年度内的产不足需。

  《报告》提到,2018年,继续降低玉米补贴,引导玉米种植面积的减少。与此同时,引导玉米深加工产能增加,使得需求快速增长,并在2018年度首次出现玉米产不足需的情况,去库存效果明显。

  未来,国内玉米产不足需将成常态,必然要增加进口以弥补国内需求。

  《报告》显示,2018年,中国进口玉米352万吨,比上年增加69.6万吨,增幅24.6%。其中,从乌克兰累计进口293万吨,占总进口量的83%,其次为美国,进口31.2万吨,仅占9%。

  自今年3月份开始,随着乌克兰玉米批量到货,中国玉米进口小高峰再现。海关数据显示,3月份中国进口玉米达到41.6万吨,大麦42.9万吨,环比分别增加153%和20%,今年一季度玉米累计进口量同比增加76%,至98.2万吨。这成为市场的关注焦点。

(责任编辑:刘思雨 )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新闻排行榜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