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在国内成品油需求增长趋缓、产能严重过剩的大背景下,增加成品油出口将成为重要手段。王顺江表示,加快能源产业走出去,深化国际和国内市场的融合是大势所趋。上海原油期货的成功上市及稳健运行,为国内企业提供避险保值工具,进一步增强市场活力,更有助于增强我国原油价格的影响力,提升国家能源安全水平。
从成品油市场需求来看,王顺江认为,未来一段时期,机遇与挑战并存。他表示,随着“城镇化”“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战略等的推进实施,成品油市场仍存在发展空间。但是,面对需求不振、电动车和替代能源快速发展、环保约束强化等挑战,成品油消费增速明显放缓。
而从原油端来看,王顺江表示,2000年以来,中国主要油田进入成熟和衰退期,原油产量增速逐年放缓,2010年以来维持在2亿吨左右。中国的原油进口量持续增加,由2006年的1.5亿吨快速提高至2018年的4.6亿吨,年均增速高达10%,原油对外依存度也由44.8%攀升至71.0%。从中长期来看,未来中国原油进口量仍将保持增长,中国将加大国内原油的勘探和开采,伴随着能源多元化发展,中国原油进口规模可能逐步趋于稳定。
“近年来,随着中国稳步推进成品油税制改革,不断加强成品油消费税的征收管理,努力维护公平的税收秩序,营商环境不断改善。”王顺江认为,中国政府采取各类监管措施,全面开展“打非治违”,大力整治“自流黑”,严厉打击沿海沿边油品走私,市场将不断净化。未来,随着改革和监管不断加深,成品油行业将更加规范,成品油市场环境将步入健康、有序的良性发展轨道。
保税油期货为国内保税船供油行业保驾护航
亚洲是最重要的船燃料消费市场,目前我国积极实现低硫船燃自主供应。韩雪岭表示,中国实现低硫船燃自主供应具有重要意义,实现自主供应是保障航运业能源安全的必然要求,是促进国内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是消化炼油过剩产能的良好机遇。
据期货日报记者了解,2018年7月16日,上海期货交易所保税380燃料油期货合约挂牌交易,截至4月底累计单边成交量8296.95万手,成交金额2.43万亿元。2019年1月8日,上海期货交易所保税380燃料油期货FU1901合约顺利完成交割。截至FU1905合约交割完成,共计交割18.8万吨。对此,韩雪岭表示,国内保税油市场现货交易、上期所期货交易、实体经营者、金融投资者,已经奠定了中国保税油市场的坚实基础。保税油期货为发现价格、规避风险、金融投资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在保税船供油行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韩雪岭还对上期所、交易主体、服务商提出了一些意见,他表示,希望三方共同推动主力合约均衡化、交割商品常态化、操作流程便利化,逐步建立国内保税油定价体系,进一步提升中国保税油业务在国际能源市场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未来亚洲将成为LNG主要消费区
据了解,亚太地区是未来LNG消费增长的主要区域。武洪昆认为,中国毫无疑问会成为最主要的增长国家,但中国在利用LNG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一是中国的LNG受政策影响较大,特别是受煤改气推进力度影响。事实上,日本主要受电力改革影响以及核电重启影响,去年日本的增速已经远远落后于其他国家。韩国和其他的新兴市场国家在未来发展过程当中预期较好,但是依然存在很多挑战。二是受未来管网改革的影响。亚太地区很多基础设施受到瓶颈制约。中国和印度基础设施利用率达到80%,而其他地区相对比较低。中国随着国家管网的成立,相信中国LNG基础设施利用率会有进一步增加。三是LNG接收站对三方公平开放能否顺利进行。LNG竞争力有待进一步提升,特别是价格上。LNG不是一个独立能源,就是天然气中的一种,因为运输模式不同产生了LNG这种模式。LNG在终端市场竞争的对象除去其他能源还包括管道气,未来LNG能否在价格上有竞争性决定LNG未来是否有更大发展空间。同时LNG还有合同灵活性上的不足,还有转运限制,单个合同期限比较长,大部分LNG都是和油价挂钩的。和油价挂钩的LNG计价基础也将成为未来LNG能否按照预期发展的关键瓶颈。目前进口LNG价格定价方式都是按照出口国家的方式进行,与现在主要的消费区域亚洲市场存在很大的不匹配,特别长线定价和亚洲比较典型的GKM定价脱节比较严重。
对于LNG市场,武洪昆最后总结道:“全球天然气消费持续攀升,亚洲引领需求增长,未来成为LNG的主力区域。亚洲各国LNG市场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新兴市场国家潜力巨大,但存在诸多问题。亚洲LNG市场面临需求不确定性、基础设施瓶颈、价格竞争力等一系列问题让LNG为充满挑战。在合同灵活性上亚洲地区比欧洲和其他地区更差,能否提高合同灵活性也是亚洲LNG能否进一步发展的关键。”最后武洪昆还表示,中国作为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天然气市场,形成中国天然气指数指日可待,并将引领世界LNG的发展。
LPG未来增量主要来自进口
在LPG方面,韩国将LPG作为汽车燃料,消费量是亚洲最大的,但现在也在逐渐萎缩。据谢睿介绍,中国目前消费量一年大概为6000万吨,其中三分之二为国产资源,接近三分之一为进口资源。2018年民用气燃料需求与化工的原料需求基本持平,去年净进口量为1786万吨,国产资源的增量大于进口的增量,但是从未来趋势来看主要增量还是来自进口端。
对于未来的行业变化,谢睿表示,由于化工需求增长,对于以民营企业为主的传统进口商来说可能带来进口略微降低,那么如何进行头寸管理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