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球最大的铁矿石进口国,我国每年进口10亿吨以上的铁矿石,但钢铁企业却面临着以境外机构的普氏指数价格为定价基准的“尴尬”。
特别是,普氏指数基于到港的少量样本招标价然后经处理形成的,是小样本定价。这与根据港口库存和数亿吨中国内矿供应、企业真实需求综合形成的期货价格相比,二者是有显著差异的。
从今年矿石价格变化来看,国内铁矿石期货价格在这轮上涨中报价明显低于普氏指数。经测算,如果用铁矿石期货主力合约指数的月均价替代普氏价格指数月均价定价,上半年我国钢厂进口铁矿石可累计节省约25亿美元,折人民币169.50亿元。
问题来了,期货定价优势这么好,为什么现在铁矿石市场定价仍然以为普氏指数为主呢?这种尴尬的背后,是境外矿山的强势以及国内钢铁对于我国期货市场参与的不充分,导致我国铁矿石期货全球定价的影响力仍然较弱。
在我国,与钢铁行业原料国际市场高依存度相似的还有原油、大豆压榨业、有色金属行业,在衍生品市场已经发展起来的钢铁行业,已经到了应该借鉴同样高度依赖上游原料的相关行业经验的时候了!
比如进口依存度高达85%以上的大豆压榨行业,正是经过2004年和2008年国内油脂压榨产业经历的两次“地震”,让国内外油脂油料企业逐渐认识和学会了使用期货工具。国内钢铁企业应该警醒起来,主动学习和掌握使用期货工具,才是确保企业稳健运行和利润提升的长治久安之策,因为“躺赚”肯定不是一个行业发展的常态,有市场就有风险,有市场就有竞争!
用铁矿石期货定价节省170亿元,却难替代普氏指数在铁矿石飙升过程中,供需失衡当然是最突出的原因。上海钢联(300226)数据显示,截至5月,铁矿石进口同比减少2359万吨,同时由于企业开工率上升,生铁产量持续增加导致需求又增加2976万吨,供需矛盾缺口扩大4910万吨。叠加汇率、运费和市场预期变化等因素影响,铁矿石价格持续上涨。
然而,除了供需基本面因素,铁矿石报价的大幅上涨也凸显了铁矿石定价方面的“尴尬”。我们来看一组数据,2019年初至7月12日,铁矿石普氏价格指数由72.35美元/吨上涨为118.55美元/吨,折算含税人民币价格为956元/吨;青岛港金布巴粉现货价格由481元/湿吨上涨至854元/湿吨,折算期货标准品价格为954元/吨;国内铁矿石期货主力合约结算价从491.5元/吨上涨至874.5元/吨。对于市场较关注、涨幅相对较大的今年4月到6月,铁矿石期货主力合约结算价从638.5元/吨涨至833元/吨,涨幅30.54%。同期普氏指数涨至117.95美元/吨,涨幅34.19%,折算人民币价格约为951元/吨。
从这个数据表现来看,普氏指数报价作为主流报价,明显高于期货价格。如果直接用期货定价,钢铁企业当然能获得更大利益。有市场机构测算,如果用铁矿石期货主力合约指数的月均价替代普氏价格指数月均价定价,上半年我国钢厂进口铁矿石可累计节省约25亿美元,折人民币169.50亿元。
那问题来了,为什么现在铁矿石市场定价仍然以为普氏指数为主呢?“我的钢铁网”Mysteel铁矿石高级分析师俞晨认为,钢厂用普氏主要是矿山占主导因素,因为境外矿山很强势,在贸易中矿山选择普氏定价。“虽然近两年定价方式越来越多,比如FMG、嘉吉等国际企业开始用期货价格、港口现货价格、国内指数等定价,但大钢厂跟矿山签订年度协议、用普氏定价的主流方式没有变。”
与此同时, 记者还了解到,近年来一些钢铁企业深度参与铁矿石期货,并开展了以期货价格为基准的基差贸易。但期货基差定价目前仅在国内市场刚刚推广、去年总量仅约1000万吨,且属于普氏定价基础上的二次定价,无法改变普氏作为定价基准的现实。短期内,期货市场价格运行仍属于从属地位,在定价方面的影响力不如普氏指数。
作为全球最大的铁矿石进口国,我国每年进口10亿吨以上的铁矿石,但钢铁企业却面临着以境外机构的指数价格为基准的“尴尬”。众所周知,由于中国钢铁企业大型化,长协采购有利于生产稳定,所以中国85%的进口铁矿石都采用普氏指数为基准的长协采购的模式。普氏定价采取每日小样本询价的方式以小博大,由10%左右的港口零售来决定市场价格,港口零售数量其代表性、其可控制性显然无法与数十万交易者公开交易出的公开、透明的期货价格相比。
“普氏指数在铁矿石定价的地位目前还难以取代,比如四大矿山作为外资机构,优先选择境外的普氏指数。”天风期货研究总监周耀臣认为,普氏指数最大的问题是以询价的方式、小样本来定价,统计口径比较窄,价格形成的过程中人为空间比较大,某种程度上会有偏向国外矿山的可能性。
贸易商炒作与境外资金控盘?
对于今年铁矿石期现货价格大涨,也有市场人士认为,贸易商和一些投资资金在期现货市场“兴风作浪”,通过囤积现货、炒高期货等方式拉涨铁矿石价格。甚至还有个别声音说,境外机构通过参与铁矿石期货交易,影响期货盘面价格。
实际上,每当大宗商品出现大涨大跌行情之时,上述“市场炒作”“价格操纵”的质疑声音就会浮出水面。对于贸易商囤货赌行情的观点,某企业代表认为,钢铁行业市场化、规范化发展为贸易商提供了机遇,近年来很多尊重市场规律、善用期现结合的贸易商得以发展壮大。在2015至2018年的这段时间,铁矿石现货贸易较为活跃,但普氏指数保持在100美元/吨以下,最低不到40美元/吨,这段时期为什么看不到贸易商哄抬价格?实际上,市场价格走势终归要看基本面。
“贸易商基于自身对市场走势的判断进行相关的贸易行为,是调整和优化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与钢厂共同承担了行业风险,贸易商和钢厂是合作共赢的关系。希望更多钢厂、贸易商能够拓展思路,综合利用期现结合等方式管理风险、做好经营,共同维护市场健康发展。”该企业代表说。
当然,也有市场人士表示,在“低买高卖”的思维和市场普遍看涨的背景下,不能完全排除某个时期上贸易商在铁矿石价格上涨的过程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毕竟目前价格形成上,普氏招标价格从形式上是由港口招标价为基础形成,港口现货价格信息的传播必然影响价格,而一些贸易商对港口现货价格具有一定影响力。但长期决定价格的不是贸易商,仍然是供需基本面驱动价格变化。在这过程中,也需要相关市场管规部门加强现货市场监管,维护现货贸易秩序。
对于投资资金,某大型钢厂国际贸易部相关人员介绍,投机资金对行业变化更加敏锐,是促进市场活跃的重要力量,同时更是分散和承担套保企业风险的主体,没有投资者就没有期货市场风险的分担者,投资者是期货市场功能发挥的基础条件,当企业面向现代市场经营时,这一点不可回避、也要充分认识到。期货市场要解决实体企业做套保的问题,如果都是钢厂、贸易商在参与,产业企业的风在内部打转转,期货市场无从有效转移风险,而且如大家对市场的判断往往趋于一致,市场上难以找到对手盘,价格可能波动更大,也会影响套保结果。
周耀臣表示,铁矿石期货市场存在一些活跃的投机资金,但从接触的范围看,这些活跃的投机资金是基于供需错配的大逻辑进行期货交易。“关键是如何引导投机资金理性参与期货交易,共同发现市场价格。”
当然,由于期货市场具有杠杆性,在期货市场上也从不排除有市场企图操纵者,这也是为什么期货市场规则制度较为严格、监管严厉的原因,这也提醒期货市场的管理者,时刻保持清醒,持续加强监管,不断提高监管能力,严厉打击市场违规违法交易行为。
值得注意的是,网络上还有声音认为,铁矿石期货引入境外交易者后,境外资本得以更便利的参与国内期货市场,是助推价格上涨的幕后推手。
据此前一次铁矿石衍生品行业大会上的信息,2018年铁矿石期货引入境外交易者以来,大商所境外交易者开户数135家,来自10多个国家(地区),其中参与交易的有86家,但其日均成交持仓占比都很低。2019年上半年,铁矿石期货境外客户的持仓量仅占市场总量的1.03%。按现有铁矿石期货持仓规模,这1%的持仓资金只有1个亿多元、这一资金规模让其推动价格上涨,业界人士表示想象不出,何况这1亿多元中还有部分作空的资金。“铁矿石期货率先实现国际化以来,目前参与铁矿石期货的境外机构比重还较低,从参与份额、成交持仓比例上看难以撼动和影响价格走势,所以不可能存在所谓的’境外阴谋论’。” 周耀臣说。
俞晨告诉记者,新加坡交易所(SGX)的铁矿石掉期是以铁矿石普氏指数为标的,在大连铁矿石期货上市前,SGX掉期价格对铁矿石价格影响力很大,很多境外机构通过参与新加坡掉期交易的方式很大程度上影响铁矿石价格走势。但大连铁矿石期货上市后,SGX掉期的影响力在下降。此外,近两年,贸易形式转变,以前海漂交易为绝对主导,现在很多境外矿山、境内外贸易商也开始做港口现货的人民币交易,境外资金的影响力进一步降低。铁矿石期货正在逐步成为国际贸易的价格参考,形成了对指数定价的制约。但由于产业企业参与不充分,定价影响能力仍然较弱。
加强市场监管,防范和化解风险是重点
当然,在铁矿石价格体系中,期货价格毕竟已经在发挥其影响力,因此如何保障市场稳健运行,以有效价格形成和风险管理功能发挥来保护钢铁行业利益、服务实体经济,也需要期货市场对此有清醒的认识。记者注意到,在今年来价格波动中,在引导各类资金理性参与交易、加强市场监管方面,交易所已经开展了一系列举措。此前在风险警示、提高保证金措施后,近期大商所连续举办了“两高”新司法解释专题学习会、会员单位首席风险官培训会等活动,大商所相关负责人表态,交易所将持续强化市场监管,打击违法违规行为,维护市场三公原则和市场正常秩序。针对近期铁矿石等期货品种的大幅波动,交易所发挥“五位一体”监管合力作用,借助外部资源,已经对做好自律监管与行政监管、刑事打击的衔接、坚决查处和打击市场操纵等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了针对性的部署,对违法违规行为排查、处置和可疑线索及时上报进行了安排。
据大商所公告,今年二季度,大商所全市场共查处异常交易行为133起,包括自成交超限89起、频繁报撤单超限43起、大额报撤单超限1起;调查并处理27起违规交易线索,包括涉嫌对敲转移资金2起、涉嫌自成交或约定交易影响合约价格19起、涉嫌违反持仓管理规定5起、涉嫌通过虚假申报影响市场行情1起。此外,近日某客户在铁矿石期货2001合约自成交第3次达到监管标准,大商所对其采取限制其在铁矿石期货2001合约上开仓1个月的监管措施。
大商所相关负责人指出,下半年期货市场所面临的监管形势仍较严峻。大商所将秉持敬畏市场、敬畏法治、敬畏专业、敬畏风险的思想,持续做好市场风险分析,防范和化解风险,确保市场安全平稳运行。
以“豆”为鉴,钢铁行业不能再“躺赢”
其实,与钢铁行业类似,有色、油脂行业同样面对上游原料垄断问题,但得益于对期货工具的合理利用,相关产业获得了更高的独立性和话语权。特别是与钢铁行业同为“输入型行业”的油脂油料市场,通过利用期货工具成功化解不利影响,在国际市场发挥了中国影响力,足以给当前困境中的钢铁行业一些启示。
作为进口依存度高达80%以上的大豆压榨行业,也是经过2004年和2008年国内油脂压榨产业经历的两次“地震”,让国内油脂油料企业逐渐认识和学会了使用期货工具。
2004年4月,大豆期价大跌,CBOT大豆跌27.9%,有机构测算国内油厂亏损约在80亿以上。外资趁机并购,大豆民营压榨业几乎全军覆没。至2006年4月,国内开工的97家企业中,外商独资或参股企业64家,占中国85%的大豆实际压榨量。有着惨痛教训的国内大豆压榨企业由此开始积极参与期货市场避险。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大豆价格跌46.3%,理论测算国内大豆产业损失上百亿元,但由于产业企业普遍利用国外和国内期货市场卖保值,弥补了现货经营亏损,对产业影响很小。据统计,2006-2008年产业客户大豆持仓比例增长近50%,行业普遍利用期货市场保值。
大豆市场运行整体有序、理性,主要原因是产业客户参与度较高,风险管理理念相对更为成熟,市场预期未来市场很快会达到新的平衡,因此并没有恐慌性上涨行情,国内市场也不会认为掌握了南北美大豆的国外豆商会借机控制大豆。据统计,去年豆粕期货日均成交量、持仓量比前年分别上涨46%、20%,说明企业在价格波动时更主动参与期货交易,通过期货套保有效对冲了价格波动风险。
经过了行业巨变,企业对期货工具的认识有了质的改变,“不求某一年度的高额利润,只求每年保持稳定收益”的100%套保理念在油脂压榨企业深植。目前90%以上的大中型油脂油料企业都直接参与了大连期货市场进行风险管理,国内70%的棕榈油和豆粕、40%的豆油现货贸易以“大连期货价格+升贴水”的基差贸易经营,基差贸易已经发展成为整个行业的普适交易模式,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我国传统“输入型行业”在贸易定价上的被动局面。
这些或许可为当前的钢铁行业发展转型、应对上游垄断提供一种视角。近年来我国经济转型对钢铁行业提出新要求,持续深入推进转型升级,化解产能过剩,提高发展效益和质量,成为行业发展刻不容缓的课题。
在此背景下,能否对期货工具形成正确的共识并正确利用这个市场,利用期货工具进行风险管理,将是行业转型过渡的关键。据公开数据,2019年上半年,铁矿石期货的法人客户持仓占比达45%,较去年同期增长了7个百分点。“2013年铁矿石期货上市初期,期货市场上的钢铁行业声音很小。现在钢厂贸易商在不断地参与,市场结构在持续优化。但目前看,铁矿石期货市场的产业参与度还有提升空间。”周耀臣说。
实际上,相比于成熟的油脂油料市场,我国钢铁企业利用金融衍生品工具开展风险管理的意识和能力有待增强。究其原因,近几年钢铁企业盈利水平大好,很多企业关注于扩大生产经营,缺少对风险管理意识和对市场趋势的研判。“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动下,这两年钢铁企业利润很好,企业利用衍生品工具进行避险的风险管理意识也不强烈,面对今年原料价格的大幅波动也显得措手不及。”邱跃成表示。
我国钢铁行业利润率波动巨大,国内钢铁企业特别是大型国有企业参与衍生品市场还不够,不能充分发挥其在市场价格形成中的重要作用,利用衍生品工具管理价格波动风险的意识和能力需要提高。中国大豆高度依赖进口,但价格波动有限,原因在于产业企业充分参与,产业企业成为参与充分、成为价格形成的核心。钢铁企业也应积极参与衍生品市场,成为市场价格形成的核心影响者,利用中国期货市场的“主场优势”,推动形成体现真实供求关系的期货价格,反映主流钢铁企业的“声音”,“特别是,如果推动铁矿石人民币定价,那将有力助推人民币国际化,增强中国参与国际经济治理”一位期货界人士称。
注:本文有删节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券商中国。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