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对期货公司资管业务来说,并不是一个“丰收”之年。随着业务规模不断萎缩,2018年期货公司资管进入了休整期,从数量看大概有60%左右的降幅。但同时,在近两年一系列政策的作用下,资管行业正在向着更加标准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国内期货资管行业面临着什么样的现状?未来又将有哪些方向?针对期货资管行业的发展,浙商期货资产管理部总经理金波对和讯网阐述了他的观点。
2018年期货公司资管业务规模萎缩,在金波看来,主要有以下原因:
资产管理业务在近几年的发展过程中,监管制度在不断的更新完善,2016年7月开始实行的《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产管理业务运作管理暂行规定》,改变了期货公司结构化产品的发行模式,结构化产品的设计按照“利益共享、风险共担、风险与收益相匹”的原则进行,使得普通级资金不能再以本金为限对优先级资金进行有限程度的本金及预期收益保证。此项措施使得期货公司管理结构化产品的规模变得越来越小。
此后,更多的监管政策不断出台,期货公司从事资产管理业务的门槛及难度也不断加大。尤其是2018年,可谓是资管业务监管的密集年。2018年4月,《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下称“资管新规”)正式颁布。资管新规可以说是2018关注、影响最为深远的“明星”监管规则。
2018年10月22日,证监会正式发布《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产管理业务管理办法》及其配套规则《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产管理计划运作管理规定》,基本与资管新规保持一致,贯彻了打破刚兑、禁止资金池、消除多层嵌套、净值化管理等要求,并且明确了私募资管计划财产的独立性,强化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做实做细信息披露,规范投资运作。
这一系列的监管制度的出台,可以说是改变了期货公司原有资产管理业务的运作模式,使得资产管理业务的开展更加合规,同时,也使得业务开展的专业性门槛要求更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资管业务规模的扩大。
其次,投资情绪低迷。2018年投资市场整体收益都不太好,已经持有资管产品的投资者,资产缩水比较严重。最终因为收益无法满足,很多投资者的后续投资回归银行理财、固定存款,而不是继续选择权益类资产、金融衍生品资产等投资,这也是导致整个资管行业的增量下降的其中一个原因。
此外,随着监管制度的趋严,期货公司开展资产管理业务所需的投入越来越大。期货资管自2014年开始,随着几年的发展探索,期货公司开始审视在资产管理业务方面的投入产出比,以及公司是否存在持续开展资产管理业务的综合能力。对于一些中小期货公司,开展资产管理业务的成本投入会占整个公司净利润的很大比例,而实际给公司带来的收益并不高,投入产出比不如意。如此,部分中小型期货公司只能逐渐放弃这块业务。
面对上述的困境,期货公司在不断寻求出路,目前期货公司和银行的业务合作,主要意向在两个领域:一是风险管理层面,银行给企业融资,企业以仓单抵押,这需要做风险管理,可以交由期货公司的风险子公司来做;另一块资产管理业务层面,私人银行或者银行理财子公司,对期货市场进行宏观资产配置时,对期货类宏观策略或者期货量化策略有一定的配置需求,期货公司可以作为银行资产管理计划的投资顾问,或者以FOF的形式为银行资金理财。
2018年年底,银保监会发布《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管理办法》,多家银行筹备并成立了理财子公司。这些公司成立初期,在期货类资产投资管理方面经验尚浅,而期货资管也在向主动管理转型,双方存在一定的合作空间。
最后,谈及浙商期货2018年的资管业务情况,金波告诉记者,2018年浙商期货的资管业务方面,累计管理了约18.5亿的客户资产,部门人员及技术系统投入成本约1000万。未来的规划主要三点:1、加强公司主动管理投资团队的投研管理水平,做大规模,做稳收益率曲线。2、逐渐引进新的投资团队、技术系统等,进一步加强公司资产管理业务的主动管理能力。3、积极与母公司浙商证券及其他业务机构合作,资源互享,合作共赢。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