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库存创新高 融资铜功不可没

热点新闻

【导读】业内人士曾经这样描述“融资铜”的奇幻旅程:“智利人把铜矿采出来卖到大陆,冶炼企业收取加工费炼完还给智利,智利再把铜卖到LME,地产商去买铜并开信用证融资,铜到岸以后,亏个2000元卖到现货市场拿到现金去开发房地产,铜贸企业又去买回来再出口出去。” [详细]

  今年2月份至今,上期所期铜从60000元/吨一路狂泻至49000元/吨,累计下跌幅度高达18.33%,造成期现市场人心慌慌,而此时市场的焦点则集中在“融资铜”方面,部分投资者担心,铜价下跌万余元,恐将造成“融资铜”资金链断裂,进而影响整个铜市场价格。不过,分析人士则表示,由于钢贸商在铜融资前进行了风险对冲操作,而融资时间跨度也较短,再加上上海保税区整体融资规模也不到300亿元,因此,短期不会造成银行催债事件,更不会波及整体铜市场走势。 [详细]

  分析人士指出:“铜价的暴跌不仅对企业,还可能对银行造成影响。如果企业无法还款,将导致银行坏账增多。一般情况下,铜融资企业需要缴纳20%~30%的保证金,在铜价下跌情况下,银行将会提高这一保证金比率,或者缩短还款期限。如果企业在期货市场做好套保,并不存在显著风险,而对于那种套保不完全、没有现货铜或者重复质押的企业,就存在着比较大的风险敞口,铜价暴跌使其面临资金链断裂的危险。”[详细]

  由于近期“钢贸违约”、“老板跑路”事件频发,在期铜价格大跌的行情下,人们自然而然地会将怀疑的目光指向看似形式相同的融资铜。事实上,同样是套取低成本资金输血其他行业,钢贸与铜融资模式大不相同。“一句话概括:钢贸模式是"当铺文化",融资铜是"信用文化"。不可同日而语。”上海某大型贸易公司老总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银行对钢贸注重的是企业财务实力和担保方式;对铜贸则是抓整个贸易链条的真实性和连续性,因此授信相对更为科学规范。” [详细]

名词解释:融资铜

    融资铜指贸易商通过银行开出的延期付款美元信用证(一般为3-6个月),在支付15%-30%的保证金后,由银行先行支付货款。贸易商获得进口铜后,或在国内市场销售,或注册保税库仓单并质押获得贷款,或进行再出口,从而相当于获得3-6个月的短期贷款,可以不断循环滚动操作。

融资铜出现的原因

    国内整体信贷环境收紧、银行放贷谨慎、企业资金成本升高是刺激融资铜现象大量出现的主要原因。尤其是国家对于房地产等特殊行业进行政策调控,使得房地产等行业获得银行信贷的难度更大、成本更高。融资铜相对于传统的银行信贷,无论在程序、融资限制或融资成本方面都存在一定优势,从而大量出现。

融资铜带来的影响

    一是导致国内进口虚高,使市场误判中国需求。2012年在国内精炼铜消费增长疲弱的情况下,国内铜进口却出现了显著的增长,这其中就有融资铜因素的干扰;二是导致国内铜库存水平较高,内外持续负价差。疲弱的实体需求、虚高的进口量结合国内产量的持续增长,是导致国内库存上升以及内外铜价持续负价差的重要原因之一。

融资铜流程


融资铜背景

融资铜出现的背景

    能够追溯到的融资铜行为出现在2008年。目前上海保税区铜库存达到70-80万吨左右,虽然保税区铜库存难以准确界定是用于实体消费还是用于融资需求,但估计融资铜的占比非常高,甚至可能超过50%以上。中国铜消费大量依赖进口的局面,以及始于2008年的人民币持续升值为融资铜的出现提供了大的市场环境。而2008年及2011年国内信贷政策整体收紧,信贷融资成本上升,信贷可得性降低(尤其是针对房地产等特殊行业),在此背景下融资铜开始大行其道。

进口高依存度是融资铜的贸易背景

    2000年以来中国对外的需求增加。据估算,2011年中国精炼铜需求占全球精炼铜需求的38%,而同期中国铜精矿产量仅占国内精炼铜需求比例仅为18%,换而言之,中国约8成的铜金属消费依赖进口。近年来中国铜进口量总体呈上升趋势,2012年铜进口表现强劲,未锻造的铜、精炼铜以及铜矿砂及精矿进口量同比分别增加20.2%、20%以及23%。持续的高进口量、以及铜单位价值高、易储存等特性使得铜成为贸易融资首选的大宗商品标的之一。

   


和讯微博网友热议
CopyRight © 和讯网 北京和讯在线信息咨询服务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r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返回和讯首页